中國物聯網的標準體系開始投入建設,標志著物聯網已經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作為其中的關鍵部件,RFID主要用于控制、檢測和跟蹤物體,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不僅可以自動識別工作,而且可以適應各種惡劣環境。不過,由于RFID的體積非常小,所以長期以來,如何為其提供持續的工作能量一直是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如今,這一問題已經找到了不同的應對方式。
無限能量方案(Infinite Power Solutions)是美國一家專門從事創新固態可充式薄膜微能量電池制作的科技企業,它最近推出的一款新產品有望為RFID提供持續的能量。這款名為Thinergy Micro-Energy Cell(THINERGY MEC)的產品,目前最小的模型只有1.27厘米見方,厚度僅0.17毫米。盡管體積非常小,但所能夠提供的能量卻十分強大。更為重要的是,這款產品能從周圍的環境中吸取能量,如把光能、RF射頻、動力、熱能轉化成電能儲存起來,從而為無線感測器節點及其他微型系統提供永久電力。除了體積上的優勢以外,該產品的漏電率也極低,每年損耗僅為1%。并且,就目前的測試結果來看,如果在100%深度放電的情況下,充電1萬次后,還能保存80%的電量,大大優于傳統的電池。依照這樣的測試結果,理論上,這款產品既能實現10年以上的免維修運作,不僅能持續地應用在無線感測器、主動式RFID等物聯網領域,還能在其他領域發揮作用,如供電型智慧卡、醫療裝置、消費性電子、汽車等。
另外,隨著研究的深入,RFID自身的耗電量也得以逐步降低。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在近日舉行的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呈現了一款功耗僅為51微瓦的2.4吉赫茲/915兆赫茲的自喚醒接收機。研究人員表示,其研究目標是開發出可從環境中捕獲能量而非使用電池的無線傳感器系統。數字信號處理器、無線電收發設備和傳感器系統的功率預算一般為100微瓦,因此僅51微瓦的超低功率無線收發設備的成功研制在降低RFID的耗電量問題上邁出了一大步,為諸如遠程RFID、智能照明、傳感器標簽等無電池應用打開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