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啟超對中國近現代的知識分子影響巨大。曹聚仁在《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中說:“過去半個世紀的知識分子,都受了他的影響。”梁啟超的新民學說,提出了振興中華民族的長遠歷史任務,對新民主主義中的政治人物和整個革命進程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政治影響。
一、新民說的思想內容
梁啟超的新民學說誕生于20世紀初,是中國近代最為系統也是較早提出的關于人的現代化的學說。新民學說把國民性改造上升到了中國社會改造中至關重要的位置,把無數的革命仁人志士從追求政治革新的死胡同中解放了出來。
在梁啟超之前,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嚴復已經提出國民性改造的課題。在翻譯《天演論》的過程中,嚴復引進了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提出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形成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著名論斷。梁啟超也認為國家與人民的關系,就像身體與四肢、五臟一樣。四肢、五臟損壞,身體也會損壞;同理,一個國家的人民“愚陋怯弱,渙散混沌”,國家也難以立足。梁啟超在湖南曾粗略提出過革新政治的根本在于:“一曰開民智;二曰開紳智;三曰開官智。”在戊戌變法前,類似“新民”的思想在梁啟超腦海里不斷涌現,戊戌變法的徹底失敗使梁啟超深刻認識到,其受傳統儒家思想影響至深,且缺乏現代的政治理論做支撐,是新民思想難具說服力的根本原因。在流亡日本后,梁啟超潛心學習西方的政治社會學說,深刻反思中西方國民差異后,得出戊戌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封建社會導致的國民素質的缺陷,并最終以《新民說》一書形成其新民學說的基本框架。
梁啟超對新民一詞曾做過如下解釋:“新之義有二:一曰淬礪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補其所本無而新之,二者缺一,時乃無功。”在這里,梁啟超既承認了中國傳統文化對國民素質的有益影響,也指出要仔細分辨出傳統文化造就的國民奴隸性等先天劣根,科學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優秀思想來改造國民素質,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傳統理念根深蒂固的中國封建社會,梁啟超提出國民素質至上的思想,不僅具有超前理論指導性。更需要足夠的政治勇氣來沖破自身思想的樊籠。
梁啟超新民學說最核心、最成功之處在于,其不從國體政體的高度去解釋西方政治的成功,而深入到國民素質的底層去強調“新民”的重要性。他認為,凡一國強弱興廢,全系國民之智識與能力。而智識、能力之進退增減。全系于國民之思想。針對那些“知泰西政治之美,而欲吾國之效之矣”的論調,梁啟超指出,泰西政治并非由其君相所造成,而是由其國民的素質所決定的,并以“積陵之鹽,每粒無一不咸”作了生動的比喻。這種極度強調國民素質的觀點應該說有失于偏頗之處,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已經從制度層面擺脫出來,而從文化的深層結構來分析政治腐敗與落后的根本原因。這個觀點即使現在看來也是很有遠見卓識的理論。新民學說的以民為本思想與儒家傳統的民本思想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動社會進步,而后者的根本目的則在于便于維護統治。
二、新民學說的政治影響
梁啟超新民學說提出以后,在國內政治界引起巨大震撼。尤其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青年知識分子中間反響極大。郭沫若在《少年時代》中回憶說,當時的知識青年,“可以說沒有一個沒有受過他的思想的洗禮”。他的新民學說在=EI~I以后迅速成為中國政治界追捧的熱門話題,開啟了人們對中國革命認識的新境界。胡適在《四十自述》中也明言深受梁啟超“無窮的恩惠”,在談到梁啟超思想的巨大影響時,首先論及的就是新民說:“其中如《論毅力》等篇,我在二十五年后重讀,還感到他的魔力。何況在我十幾歲最容易受感動的時期呢?”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魯迅同樣受其影響很深,在談到民族劣根性上,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指出最要緊的是改變國民性,否則任何制度變革都只是“換個招牌”。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同樣受梁啟超影響很深,雖然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毛澤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但他在國民改造方面更多的是受到梁啟超的新民學說影響。毛澤東認為,中國之所以貧窮,是因為“思想太舊、道德太壞”,根本的解決辦法是“變化民質”,“洗滌國民之舊思想,開發其新思想”。并認為只有德、智、體三方面教育并重,才能塑造全新的國民,提高國民整體素質。毛澤東對梁啟超新民說中的“道德革命”深表贊同,他認為“只有在變革社會經濟結構中激發出國民推翻強權統治的熱情才能改造其麻木、冷漠的劣性……通過革命斗爭培養出祛除劣根性的無產階級新人,才能實現國民性的徹底改造”。
_在實際行動方面,毛澤東對新民學說的認知經歷了一個從學習到融合的過程。1915年,青年毛澤東用“二十八畫生”(毛澤東的繁體字為二十八畫)的署名向長沙各學校發出《征友啟事》,征求具有救國救民共同志向的朋友。在這個基礎上,1918年4月正式創立新民學會,學會以“新民”為名,學會章程確定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這充分反映出梁啟超新民學說對青年毛澤東的深刻影響。中年毛澤東經過長期革命斗爭的實踐,在繼承梁啟超新民思想的基礎上,將其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主觀能動性與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國民改造思想和新民主主義理論,這些思想和理論中都有梁啟超新民學說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