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地方的組織部暗箱操作,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使少數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飛黃騰達、青云直上。而“操刀手”——組織部的工作干部,一個個似乎都富于城府、不茍言笑、口風嚴謹。但事情皆有例外,老Y在組織工作戰線浸淫10多年,依然天性不改,幽默豁達,出口成趣。
因為工作關系,老Y每年年底都要到下面一些單位考察干部。外人看來,老Y這段時間一定風光無限,但老Y歷練多年,深知其中況味。老Y說:“考察干部有‘三死’:一是下單位考察時能快活死——仿佛握有生殺予奪的‘尚方寶劍’,到處是恭維、笑臉;二是寫考察材料時能累死——既要有年度成績,又要有群眾評價,還要有個人印象,逼得你搜腸刮肚,點燈熬油;三是給領導匯報能嚇死——不知領導好惡,不知考察對象是否為領導圈子中人,故而匯報時提心吊膽,察言觀色,語言要既模糊又清晰,多打‘擦邊球’,否則一不留神‘走了火’,考察人員輕則挨領導訓斥,重則影響個人前程。”
寫領導干部的考察材料,要求至少有一條“缺點”。群眾的眼睛雖然是雪亮的,但誰也不敢輕易摸老虎的屁股,所以領導的“缺點”往往曲徑通幽,成了變相的表揚。老Y舉了幾例:某局長通宵打麻將、賭博,“缺點”成了“不注意保重身體,損害革命的本錢”;某鎮長喜好女色,曾因嫖娼被公安機關處理,成了“不善于團結女同志,生活太過嚴謹”……還有說某些領導“放著小車不坐,擠公共汽車,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拒絕陪上級吃喝,不利于拉動消費,疏遠了和上級的感情”,“熱衷于下農村,走田間地頭和老農拉家常,致使單位的事情無人拍板”等等。老Y的同事們每當遇到寫考察材料的難題,紛紛向他請教。老Y則不吝賜教,所以每年匯報,皆大歡喜。
前些年,某鎮的養殖業突飛猛進,鎮長忽然“崛起”,省、市、縣紛紛去該鎮召開現場會,讓鎮長介紹經驗。但瞞上不瞞下,該鎮老百姓都知道現場會用的牛、羊,均從外地租借而來,所謂的政績都是謊言堆出的“泡沫”。到了年底,該鎮鎮長在老Y筆下成了年度“黑馬”,老Y說:“看這匹黑馬,通體上下,一根黑毛都沒有——都是黑漆涂的!”
對干部的評價,老Y眼光獨到,評語簡潔精辟、一針見血,具有鮮明個性。如評價某鄉鎮副書記是個“炮筒子”,同事們以為是稀缺資源,實則是說他“批評自己放空炮,批評同事放啞炮,批評領導放禮炮”!
一個青年進步飛快,40歲就進城當了局長。老Y評價說:“紅薯型干部。”眾人不解,虛心請教。老Y侃侃而談:“君不知吃紅薯有四道程序:捧、吹、拍、舔?剛出灶膛的紅薯太燙,首先是捧在手里,不停地翻動;其后是吹去紅薯上沾的爐灰;然后用力拍打,將瓤兒拍得更加松軟;吃過以后,手上沾了糖稀,則需要用嘴舔干凈。此謂‘捧、吹、拍、舔’四部曲!具備了這四種獨門武功,想不高升都不行!”
老Y畢業于名牌大學,寫得一手好文章,小說、散文、詩歌曾屢屢獲獎。進入組織部后,文學作品統統扔到腦后,但經常有工作經驗之類的材料發表,不過署名都變成了領導的名字。一次,老Y將某鎮發展的經驗總結提煉后,以《班子穩,經濟興》為題,用單位部長的名義發表在《領導藝術》雜志上,引起轟動。部長十分高興,在全體員工大會上表揚老Y:“聽說我那篇文章寫得不錯,馬上找來,讓我也看看!”與會者忍俊不禁。
秀才人情紙半張。老Y雖然才情橫溢,可財力不足,所以蹉跎多年,仍在科員位子上原地踏步。有一次,他終于抓住了巴結領導的機遇。這天,老Y見領導的公子在公園里捅馬蜂窩。老Y認為機會來了,湊上前去,幫助領導的公子捅起馬蜂窩來,結果把馬蜂窩捅炸了,老Y和領導的公子都被蜇得鼻青臉腫。領導公子回家不多時,領導夫人就找上門來,破口大罵老Y:“他小,你也小嗎!”
老Y低頭不語,心里囁嚅道:“我小?我小能知道巴結領導嗎?”
隨著年事漸高,老Y越來越喜歡蘇東坡,沒事就背誦蘇公的《洗兒詩》:“人家養兒愿聰明,我因聰明誤一生。惟愿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老Y偶爾也點評我輩,說:“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說做學問有三種境界,其實,我輩中人也有三種境界:未入此門,意氣風發,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都是才華橫溢的聰明人;一入此門,按部就班,終日不敢越雷池一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機械作業,統統變成機器人;此地不養小不養老,若干年后,掃地出門,與外部生活脫節,呆若木雞,了無情趣,全部變成了木頭人!”
多年媳婦熬成婆,老Y終于榮任縣委秘書科科長,日日殫精竭慮,夜夜點燈熬油,為領導構思華章,原本稀疏的頭發,漸成不毛之地,存者寥若晨星。
一日,我在街角偶遇老Y,一番仔細打量后,感嘆道:“老兄不僅文思精進,發型也有了重大改變。”
老Y苦笑道:“過去,它們只有一個模糊的總數,現在它們都有自己的編號和名字了!”
(責編 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