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美姑縣委、縣政府的熱忱邀請下,縣委組織部、老干局以及西昌干修所組織了一批又一批住西昌美姑干休所的離、退休老干部回美姑走走看看。
2009年4月14日,退休后的我第一次應邀和十一名老同志踏上重游故地的旅途。這些離、退休的老干部中有彝族,有漢族,有美姑本地人,也有外地人,有好幾個已是八十多歲的老革命了。不論彝族人漢族人,不論本地人外地人,都對美姑這片古老的熱土懷有深厚的感情,都為美姑的建設付出了青春年華,美姑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們深深的腳印。
一大早,我們就從西昌出發(fā),驅(qū)車向美姑進發(fā)。本來就高興,四月里的高原春光更使我們激動得一路都是歡歌笑語飛揚。看那萬里無云的藍天下,七里壩的索瑪開得是那般燦爛;看那好古拉達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正怒放;還有村莊周圍一籠籠隨風搖曳的是竹,河邊一排排正冒芽苞的依依柳枝……高原春光美得叫人留連忘返啊。
縣委領導在大橋為老干部接風洗塵
我們一行是中午12點到達大橋的,車子剛行至橋上,縣委書記曲木克古同志,縣長子克拉格同志,組織部長鄧明琨同志,副部長梁明君同志,縣移民局局長曲比拉坡同志早已迎候在那里了。聽說領導們是在烤煙種植現(xiàn)場的百忙中專門抽時間來看望老干部們的,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激動。
因為縣委書記曲木克古同志和縣長子克拉格同志還要趕到西昌參加州委有關會議,趁在大橋共進午餐時,曲木克古書記就一邊吃飯一邊給老干部們介紹美姑這幾年的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的情況,其中特別介紹了柳洪電站的建設,聽得老同志們都心花怒放贊不絕口。
吃過午飯,老同志們提出趁學生吃午飯去學校看看正在修建的教學樓,因為2009年美姑縣作為全省最后一個“雙基”驗收縣,已投入四千多萬開展這項工作,都想看看學校的變化。
我們走進中心校場壩時,學生們正在吃午飯。我走到學生中間,想看看他們吃得咋樣,只見雪白的米飯加三菜一湯,而且還有豬肉吃。回想起六十年代我讀書時,因為遇上三年困難時期,食堂里糧食定量按全勞一斤、半勞半斤,附勞三兩、兒童二兩四個等級來分飯,人們只好從食堂打回少得可憐的飯后,加上野菜充饑,許多人因此得水腫病死去。餓得頭昏眼花的小孩哪還有心思坐在教室里靜心讀書啊,所以很多都輟學回家掙工分去了。如今實行“兩免一補”的政策后,學生中不再有餓著肚子上學的現(xiàn)象了,因此入學率、鞏固率都今非昔比。
柳洪電站見聞
參觀完學校,我們又驅(qū)車向裝機號稱十八萬千瓦的柳洪電站疾駛,不一會兒就到了拉馬阿覺電力總指揮部,縣移民局局長曲比拉坡簡要介紹過電站建設的基本情況后,帶我們?nèi)⒂^柳洪電站。
到了柳洪電站卻不見電站影子,只看到山坡上滿眼的綠色,山腳有個隧洞,覺得有些納悶:十八萬千瓦裝機的電站到底在哪兒呢?正在疑惑時,電力公司負責人給我們每人發(fā)了一頂安全帽戴上后,讓我們跟在他身后魚貫進了隧洞,霎時眼前一片通明。原來寬闊的隧道內(nèi)分三層,二層為機房,十八萬千瓦的主機都裝在里面。電站負責人介紹說:僅2008年一年,柳洪電站給縣財政創(chuàng)收達三千萬元。聽得我們都目瞪口呆,然后是不住地嘖嘖贊嘆。
參觀結(jié)束返回美姑的路途中,春天里溫暖的陽光照在身上,耳聽布谷鳥優(yōu)美動聽的催春聲,看四大班子成員和各部門負責同志,有的帶領群眾在公路兩旁種樹,有的忙著在大田里移栽煙苗。個個忙得滿頭大汗,老同志們都舒心地笑了。
到美姑縣城時,縣委組織部領導早為老干部們準備好了舒適的食宿,使我們真的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井葉特西的巨變
4月15日,美姑的天氣特別晴朗,清晨我們在縣委伙食團吃過早飯就直奔村道建設和退耕還林還草都搞得特別好的井葉特西鄉(xiāng)。迎候在大門口的鄉(xiāng)黨委書記阿依曲者一邊熱情地和老干部們握手,一邊說:“歡迎你們到特西鄉(xiāng)來指導工作!”然后把我們帶到特西鄉(xiāng)背后一塊平地把車停下,然后大家徒步爬上最高的山峰,俯瞰特西鄉(xiāng)全境。阿依曲者書記介紹說:全鄉(xiāng)十一個村,目前有十個村通了公路,解決了人背馬馱的運輸難問題。全鄉(xiāng)退耕還林五千五百畝,通過十多年的植樹護林,杉樹、松樹、落葉松已成片成林。而且經(jīng)過不斷調(diào)整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大面積種植蓮花白后,每畝產(chǎn)值由過去種蕎子時的一百五十元左右提高到兩千元,年戶均收入達兩萬元以上的村社不少。如今的井葉特西,村民家家有存款,住上了青磚瓦房,還買了電視機。
我知道昔日的井葉特西是個山上不長草,地上不長糧,山上山下一片光禿禿,到了冬天寒風吹來時,連放在野外覓食的豬都抗不住凍,嚎著哼著直往村莊跑,養(yǎng)三年的豬還沒現(xiàn)在三個月的豬大的有名的窮地方。
如今的井葉特西人民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人民的生活就象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站在山頂環(huán)顧四周,滿眼都是綠,通村公路就象一根根銀線把珍珠瑪瑙一樣的村寨串在一起,看著這幅美麗的圖畫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春風吹綠覺洛鄉(xiāng)
我們一行從井葉特西鄉(xiāng)趕到覺洛鄉(xiāng),在鄉(xiāng)黨委烏爾木依書記,羅平鄉(xiāng)長等的陪同下,參觀了村支部地干瑪書記的父親家新修的,別有特色的三樓一底的樓房,站在地干瑪父親家的房頂上,覺洛鄉(xiāng)各村可盡收眼底,只見寬敞平坦的公路兩旁一幢幢具有彝族雕梁畫棟特色的磚瓦房掩映在競相開放的桃花李花中,就象一幅幅精美的水彩畫。
烏爾木依書記介紹說:近年來覺洛鄉(xiāng)以新農(nóng)村建設為龍頭,大力開展“五改”、“三建”,積極改善村民的生產(chǎn)、生活條件,努力打造“舒適、文明、和諧”的人居環(huán)境。房屋改造面積達90%,全鄉(xiāng)五千余人口,家家戶戶喝上潔凈的自來水,解放了婦女的背,用電率達到了100%,手機使用覆蓋率達90%以上,沼氣的使用使人們不再砍柴毀林,淋浴器不僅洗掉了身上的污垢,也洗掉落后的觀念和習俗。
我們所到之處,寬敞明亮,房主人們都無不深深感謝共產(chǎn)黨,感謝黨中央改革開放的好政策。
通過這次故地重游,使老干部們更加體會到改革開放帶給美姑農(nóng)村農(nóng)民的實惠,同時也更加激發(fā)起老干部繼續(xù)發(fā)揮余熱,為美姑的未來發(fā)展出謀劃策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