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時代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出現了庸俗化、簡單化、灌輸化、急躁化和狹隘化的誤區。認真研究并消除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出現的誤區,對于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誤區,庸俗化,簡單化,灌輸化,急躁化,狹隘化
〔中圖分類號〕D6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10)04-0023-03
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時代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但是,在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卻出現了一些認識上的誤區。認真研究并消除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出現的誤區,對于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避免庸俗化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目的是使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掌握并運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堅持理論宣傳的科學性、完整性和嚴肅性。有些人錯誤理解大眾化,不負責任地去迎合社會上低級趣味的要求,使大眾化走入庸俗化的誤區。在通俗化與庸俗化的區別上,列寧曾指出:“庸俗化和淺薄同通俗化相差很遠。通俗作家應該引導讀者去了解深刻的思想、深刻的學說,他們從最簡單的、眾所周知的材料出發,用簡單易懂的推論或恰當的例子來說明從這些材料得出的主要結論,啟發肯動腦筋的讀者不斷地去思考更深一層的問題。” 〔1 〕 (P278)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庸俗化表現之一是大眾化的形式庸俗化。為了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然要求我們在宣傳普及馬克思主義的時候,賦予馬克思主義生動活潑的形式。采取活潑的形式就是要運用通俗易懂、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來傳播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從書本上、書齋中解放出來,真正為群眾所掌握,轉變為廣大人民群眾改造世界的強大力量。大眾化要講知識性、趣味性、生動性、形象化,但大眾化不能低俗化、庸俗化,不能以犧牲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整體性和理論品格為代價。我們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運用簡單、鮮明、具體的實例和生動活潑的形式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群眾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從而使理論化抽象為具體化,變繁瑣為簡要、變晦澀為清晰、變死板為生動,讓群眾通俗地理解馬克思主義,而不是庸俗地理解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庸俗化表現之二是大眾化的語言庸俗化。在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有些人為了使人們更加理解馬克思主義,在語言的運用上嘩眾取寵、用語粗俗。因此,我們在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要善于將理論語言轉換為大眾語言,力求語言和思維內涵把握準確,精髓闡述透徹,努力擴大宣傳教育的社會效果。也就是說,要做到深入淺出。一要深入,抓住理論的根本。正如馬克思所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2 〕(P9)這就必須深入掌握理論精髓。二要淺出,符合大眾思維,善于運用“三貼近”的大眾化語言,令人信服地回答大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用形象的事例來闡釋抽象的理論形態。當前,我們必須加大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的傳播力度。
二、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避免簡單化
人們為了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傳播、普及、掌握和運用某一個理論,一般將該理論進行體系化,并概括為幾種原則、幾點范疇、幾條原理。這種做法對于理論的普及和運用是非常有效的,也對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了方法。但是,在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卻出現了對上述問題的誤解,導致了對于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認識,出現了對馬克思主義認識簡單化的理解。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簡單化表現之一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認識上的簡單化。在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有些人為了使廣大群眾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進行了概括總結。但是,在此過程中卻出現了錯誤的概括和解釋,出現了認識上的誤區。例如,認為毛澤東思想僅僅是一些文章的簡單堆積,而鄧小平理論無非是一些講話的集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也僅僅是三句話,科學發展觀就四點內容。這種認識的共同點是沒有真正把握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對什么是理論體系認識不清楚。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是一個具有嚴密完整的邏輯體系。判斷一個理論是不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不是看這個理論的外在形式,而主要是看這個理論所包含的內容是不是系統地回答了其應該解決的該領域的所有問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僅僅回答了各種領域的問題,而且形成了具有內在聯系并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簡單化表現之二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內容理解上的簡單化。對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容,有些人簡單地認為毛澤東思想僅僅就是解決革命的問題,鄧小平理論僅僅是經濟內容,用“白貓黑貓論”、“摸著石頭過河論”就可以概括鄧小平理論的中心內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說了三句與黨的建設相關的話,科學發展觀僅僅解決了一個發展問題。這些認識是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內容的錯誤的、簡單的認識,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內容涉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的各個方面,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我們不能離開這些理論成果的特定歷史條件和實踐基礎去認識這些理論,也不能孤立地、簡單地、絕對地去理解這些內容豐富的理論,更不能僅僅以了解它的某些形象比喻和詞句為滿足去認識這些理論,而應真正讀懂讀通,在把握其精神實質上下工夫,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三、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避免灌輸化
在當前,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需要借助于恰當的形式,煥發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提高馬克思主義的吸引力,增強馬克思主義的戰斗力,激發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興趣,引導自身行為,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億萬民眾的社會實踐相結合,實現中國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但是,在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存在通過“灌輸”而強制人們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形式,而不是結合時代發展的實際,采用“春風化雨”的方式來進行。
灌輸化現象表現之一是把大眾化僅僅理解為理論對群眾的單向作用,在群眾掌握理論的環節上出現強制性。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目標是廣泛的,主要包含掌握理論的群眾和群眾掌握的理論,即主體和客體,并且二者是雙向的。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決不是簡單地、強制性地向群眾進行理論的灌輸,而是立足當前的實踐,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實現主體和客體的統一。在大眾化的進程中,不能把大眾化僅僅理解為理論對群眾的單向作用,不能在群眾掌握理論的環節上進行強制的灌輸。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和理論創新的主體,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源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和積極參與。所以,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只能通過人民群眾把它應用于實踐的廣度和深度來得以展現和確證。因此,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本質上不是理論對群眾的單向作用過程,而是理論與人民群眾的雙向互動作用過程。
灌輸化現象表現之二是忽略了群眾接受和掌握理論是一個自覺自愿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是強制人民大眾接受馬克思主義,群眾在理論的接受和掌握上,只能是一個自覺自愿的過程。毛澤東曾明確指出:“不能強制人們放棄唯心主義。也不能強制人們相信馬克思主義。” 〔3 〕 (P762)但是,在大眾化的進程中卻往往忽略了這一點。“灌輸”是理論宣傳的重要方式,馬克思也曾經把灌輸過程比喻為“思想的閃電射向人民的園地”。但是,“灌輸”不是“填鴨”,更不是強制性的。相反,在大眾化的進程中,我們要給人民群眾以多種途徑和方式接受科學理論,通過各自不同的選擇,從被動、自發的學習轉向主動、自覺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覺吸納,主動追求,才能提升每一個接受者的思想境界,自覺踐行并主動將之付諸社會實踐,這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途徑。因而,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我們不能再一味強制化、政治化,強行灌輸,以求統一群眾的所有思想。
四、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避免急躁化
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是一項簡單容易的工作,而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有些人為了實現大眾化的目標,認識不到這項工作的長期性,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出現了急躁化的錯誤傾向。
急躁化表現之一是沒有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包含著豐富的理論內容,要使這些理論內容深入人心,真正為人民大眾所理解和掌握,決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在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為了更快地實現大眾化,出現了靠突擊學習來解決大眾化的問題,認為理論大眾化只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眾化的理論成果需要轉化為群眾性的語言才能被人們所接受,才能實現大眾化的目的,而大眾化的理論被群眾所認同接受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相反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長期堅持、一以貫之。總之,理論的大眾化,不能靠短時間的突擊學習來解決。為此,我們必須摒棄用“立竿見影式”來推進理論大眾化的錯誤做法。
急躁化表現之二是只注重大眾化的眼前利益,忽視建立和完善大眾化的長效機制。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我們以長遠的眼光,建立一個長效的機制,以此來更加有效地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但是,在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存在只注重大眾化的眼前利益,只為實現眼前的目標而不注重、忽視長遠的利益。我們只有建立長效機制,以有力措施作保證,建立工作責任制,明確責任和工作職責,才能更有效地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我們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才能獲得實績、收到實效。
五、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避免狹隘化
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讓馬克思主義不僅僅停留在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和一種意識形態的層面上,更應該成為一種人們日常生活的理論財富和精神支持,以此來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但是,大眾化進程中往往存在把馬克思主義研究問題的視野變得狹隘化,而不去努力捕捉和研究宏觀問題,錯誤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狹隘化表現之一是降低馬克思主義的學術性,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產生狹隘的理解。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認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一種“政治宣傳”,上升不到“學術”的高度。所以,就依靠一些低水平重復建設來進行宣傳,以求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樣的做法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狹隘理解,必然導致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沒有學術性,導致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可能蛻變為一種隨意的、庸俗的解讀。毛澤東曾對馬克思主義“狹隘化”現象進行了批判。“現在許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學化、大眾化了,這很好。但是‘化’者,徹頭徹尾徹里徹外之謂也。如果是不但口頭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實行大眾化的人,那就要實地跟老百姓去學,否則仍然‘化’不了的。有些天天喊大眾化的人,連三句老百姓的話都講不來,可見他就沒有下過決心跟老百姓學,實在他的意思仍是小眾化。” 〔4 〕(P841)因此,我們在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同時,不能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樣必然削弱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導致學術研究的浮躁化、歪曲化。總之,在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并不排斥馬克思主義學術研究,而是學術研究與宣傳教育的有機結合,增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學術含量和學術品位,是實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大課題。
狹隘化表現之二是以靜態的眼光看待大眾化,產生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狹隘化的理解。在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誤認為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僅僅就是對當前的馬克思主義現成理論進行大眾化,只要我們現在找到了一個合理的方案,大眾化就可以一勞永逸地完成。這種認識是對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又一個狹隘的理解。以靜態的眼光看待大眾化只能導致對于馬克思主義僵化的理解,也不符合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首先,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個動態生成過程,這意味著要不斷地對馬克思主義自身有新的理解。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在對馬克思主義新的理解基礎上產生的。其次,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會不斷地有新的發展、會遇到新問題等等,這些都內在地要求馬克思主義創新。因此,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也不會終止,我們應該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看成為一項偉大的工程,同時看成為一項沒有終結期限的偉大工程,這才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真正的理論態度。
參考文獻:
〔1〕列寧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責任編輯王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