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俄、中等國在革命前具有因循守舊和對皇權的愚忠的文化傳統;先進文化是人類在舊社會創造的全部知識合乎規律的發展;工農當家作主的社會制度有利于先進文化的發展,需要通過提高教師的地位、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使城市黨組織和城市文化團體幫助農村開展文化工作的辦法,建設先進文化。在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思想。
〔關鍵詞〕經典作家,落后國家,文化傳統,當代中國,先進文化
〔中圖分類號〕A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10)05-0009-04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就發展先進文化的問題,闡述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在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思想。
一、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俄國、中國的文化傳統思想及其在當代中國的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先后在許多著作里論證了俄、中等國革命前的文化傳統。他們提出,俄、中在革命前具有因循守舊的文化傳統。1859年,馬克思在有關文章中引用相關資料說,中國人是那樣的因循守舊,甚至他們穿的衣服都是他們的祖先穿過的,即祖先穿過的服式一代接一代地傳下來,不會有大的改進。而且一個靠勞動為生的中國人,一件新衣服至少要穿三年,在這期間還要經得起干最粗的粗活的磨損。如果不是破損不堪,他們是不會購置新衣服的,無論賣給他們的新衣服是多么便宜。他寫道:“沒有需要以及對傳統服式的偏愛,這些是文明商業在一切新市場上都要遇到的障礙?!?〔1 〕 (P757)意思是說,由于中國人因循守舊,對傳統服式的偏愛,西方服裝制造業難以在中國的市場上打開局面。19世紀90年代,恩格斯在有關文章中將俄國稱為“一切國家中最停滯不前的國家”,稱為“歐洲的中國”。他就俄國人的傳統文化與性格特點寫道:“這些居民在精神上停滯不前,缺乏創造性,但是在其傳統的生活方式的范圍內,他們無所不能;他們堅韌頑強,大膽無畏,忠誠不二,吃苦耐勞,對于由密集的群眾決定戰局的時代的戰爭來說,他們是最好的兵源?!?〔2 〕 (P18)意思是說,俄國人在精神上是因循守舊的,在舊的生活方式的范圍內他們有值得肯定的優點,對于舊時代的戰爭來說,他們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恩格斯還指出,在舊時代的戰爭中,在依靠眾多的士兵發動進攻而取得勝利的時候,俄國士兵適得其所。“這種在拿破侖遠征時代還是無價之寶并且足以補償俄國士兵的許多欠缺方面的團結的本能,現在已成為直接的危險?,F在密集的人群已從戰場上消失;現在每個士兵都要善于獨立地采取在當時情況下所要采取的行動,同時不失掉同整個分隊的聯系。這種聯系不能依靠俄國士兵原始的群居本能來建立,而只有在每一個人智力發展的情況下才能建立?!?〔2 〕 (P453 )恩格斯在這里指明,俄國士兵遵循的“彼此負責”與“團結”的文化傳統,或者說他們原始群居的本能,同現在戰爭的情況和要求不相適應。這也說明,俄國人在戰爭方面的文化傳統具有因循守舊的特點。
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俄、中在革命前具有對皇權愚忠的文化傳統。1875年,恩格斯在有關文章中指出了俄國農民對沙皇愚忠的文化傳統。當時俄國的民粹主義者特卡喬夫散布言論:俄國人民是“本能的革命者”,只要在幾個地方同時激起人民胸中的不滿情緒,革命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而斗爭就“一定會有利于人民事業”。恩格斯針對此說:“其實情況完全不是這樣。俄國人民,這些‘本能革命者’,固然曾經舉行過無數次零星的農民起義去反對貴族和反對個別官吏,但是,除掉冒名沙皇的人充任農民首領并要奪回王位的場合以外,從來沒有反對過沙皇?!?〔3 〕 (P283)恩格斯說:“沙皇被農民看成人間的上帝?!薄吧系鄹撸郴蔬h——這就是他們絕望中的嘆聲。” 〔3 〕 (P283)在這里,恩格斯將俄國農民對沙皇愚忠的文化傳統揭示得十分清楚和明白。馬克思在有關文章中也指出,中國也存在著農民對皇帝愚忠的文化傳統。他寫道:“正如皇帝通常被尊為全中國的君父一樣,皇帝的官吏也都被認為對他們各自的管區維持著這種父權關系?!?〔1 〕(P691)意思是說,在中國,皇帝被看成為全國人民的“父親”,甚至被看成為比“父親”更慈愛、更具權威性的“君父”(而皇帝統帥下的各個地方官員則自認為對本轄區內的居民具有這種父權關系)。
在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針對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我國文化傳統中的因循守舊,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問題,鄧小平1978年12月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中,首先分析了因循守舊的歷史原因。他說:“因為小生產的習慣勢力還在影響著人們。這種習慣勢力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因循守舊,安于現狀,不求發展,不求進步,不愿接受新事物。” 〔4 〕(P142) 1980年8月,他在同外國記者的談話中再次指出:“我們過去的一些制度,實際上受了封建主義的影響,包括個人迷信、家長制或家長作風,甚至包括干部職務終身制?!?〔4 〕(P348)在這些地方,他雖然是在批評當時一些黨員和干部的思想作風與精神面貌,分析其歷史原因,但是他已經明確地肯定在中國的歷史上存在著因循守舊、安于現狀、不求進步以及個人迷信的不良文化傳統。這實際上是對上述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確認。
鄧小平提出,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不良因素對當今社會影響極為嚴重,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肅清,這是鄧小平對這些經典作家思想的發展。1980年8月,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的改革》一文中列舉了封建主義思想對當代中國影響的種種表現。在鄧小平看來,封建主義文化殘余對當代中國的影響,涉及到人們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從而表明了它的影響面之寬。他說 “這類情況曾發展到很嚴重的程度”,指明了封建主義文化殘余的影響之深。鄧小平主張努力肅清封建主義的影響。他在上述文章中提出:“我們進行了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封建主義的反動統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成功的,徹底的。但是,肅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義殘余影響這個任務,因為我們對它的重要性估計不足,以后很快轉入社會主義革命,所以沒有能夠完成?,F在應該明確提出繼續肅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義殘余影響的任務,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實的改革,否則國家和人民還要遭受損失?!?〔4 〕 (P335)鄧小平在這里所要表達的,是通過制度建設肅清封建主義思想的影響。
江澤民也表達了肅清封建主義文化殘余影響的思想。他說:“由于我國教育、科技、文化還不發達,發展也不平衡,由于長期存在的封建主義文化殘余的影響,一些封建愚昧和迷信落后的東西在群眾中還有一定的市場,一些新形態的迷信、偽科學時有泛起。” 〔5 〕 (P37)他還說,一些同志沒有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一個重要原因是“官本位”的封建殘余思想在作怪?!耙獦淞⒄_的權力觀,必須破除‘官本位’意識,肅清封建主義殘余思想?!?〔5 〕 (P421)這里所表達的,是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肅清封建殘余影響的思想。
鄧小平和江澤民關于封建主義文化殘余影響深遠,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肅清的思想,發展了經典作家的思想。當然,鄧小平和江澤民在實踐過程中還指出了中國文化傳統中優秀的內容,如愛國主義的文化傳統、“溫良恭儉讓”的文化傳統等等,這也是對經典作家思想的發展。
二、列寧關于先進文化建設的思想及其在當代中國的發展
在馬克思、恩格斯之后,作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列寧,領導人民展開了先進文化建設的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他闡述了關于先進文化建設的基本理論。
列寧提出,先進文化是人類在舊社會創造的全部知識合乎規律的發展?!盁o產階級文化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那些自命為無產階級文化專家的人杜撰出來的。如果硬說是這樣,那完全是一派胡言。無產階級文化應當是人類在資本主義社會、地主社會和官僚社會壓迫下創造出來的全部知識合乎規律的發展?!?〔6 〕(P299)他舉例說,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科學,之所以是先進文化,是因為馬克思以人類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創造的全部知識為基礎,研究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認識到資本主義的發展必然會導致共產主義。凡是人類社會所創造的文化知識,馬克思都有批判地進行探討,在工人運動中進行檢驗,得出新的結論。從這一歷史事實出發,列寧論述了無產階級建設先進文化的任務,他指出:“應當明確地認識到,只有確切地了解人類社會發展過程所創造的文化,只有對這種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設無產階級的文化,沒有這樣的認識,我們就不能完成這項任務?!?〔6 〕 (P299)同一時期,列寧在《關于無產階級文化》的決議草案中,表達了相同的思想。他提出:馬克思主義作為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和先進文化,贏得了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因為它并沒有拋棄資產階級時代最寶貴的成就,相反卻吸收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 〔6 〕 (P332)。在他看來,蘇俄無產階級只有堅持這樣的方法,按照這樣的方向,在無產階級專政的條件下努力工作,認真總結經驗,才能發展無產階級的先進文化。
列寧提出,蘇維埃制度有利于先進文化的發展。在舊社會,由于傳播文化知識的手段如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文學藝術、新聞輿論工具等主要地掌握在有產階級手中,所以只有有產者才享有獲得文化知識的權利,廣大的勞動人民則沒有這種權利。有產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經濟政治統治地位,把文化知識變成了從思想上奴役廣大勞動人民的工具。在俄國,由于蘇維埃制度的建立,傳播文化知識的手段掌握在無產階級手中,無產階級所需要的先進文化的發展具備了條件?!斑^去,人類的全部智慧、人類的全部天才所進行的創造,只是為了讓一部分人獨享技術和文化的一切成果,而使另一部分人連最必需的東西——教育和發展也被剝奪了。然而現在一切技術奇跡、一切文化成果都將成為全民的財產,從今以后,人類的智慧和天才永遠不會變成暴力手段,變成剝削手段?!?〔7 〕 (P288-289)意思是說,蘇維埃制度改變了文化的性質,產生和發展了無產階級的先進文化。
上述列寧的思想,在當代中國得以發展。鄧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 〕 (P373)他這里所說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思想文化領域的成果。他要求人們大膽地吸收、借鑒、繼承和發揚這方面的成果,以利于中國的先進文化建設,以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繼承和發揚一切優秀的文化,必須充分體現時代精神和創造精神,必須具有世界眼光,增強感召力?!?〔5 〕 (P278)也就是說,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繼承和發揚一切優秀的文化;對于文化遺產,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鄧小平和江澤民的這些觀點是對列寧“繼承和發揚一切優秀的文化”思想的豐富和發展。
如前所述,列寧提出,先進文化是人類在舊社會創造的全部知識合乎規律的發展,這一思想揭示了先進文化與文化遺產的關系,肯定社會主義新文化來源于文化遺產。鄧小平和江澤民的觀點則要求人們積極地行動起來,繼承和發揚一切優秀的文化傳統。前者是對文化建設客觀規律的揭示,后者則要求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客觀規律,做好工作,實現發展先進文化的目的??梢姡笳呤且郧罢邽榛A進一步的思想拓展,比前者更具有實踐性和目的性,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先進文化建設思想的發展。
三、列寧關于發展先進文化的政策思想及其在當代中國的發展
作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列寧,在領導人民建設先進文化的進程中,不斷地探索建設先進文化的方針和辦法,形成了發展先進文化的政策思想。
列寧認為,必須提高教師的地位,發揮廣大教師的作用,促進先進文化建設。列寧在《日記摘錄》中提出:“應當把我國國民教師的地位提到在資產階級社會里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的高度。這是用不著證明的真理。” 〔9 〕 (P357 )他說,必須增加對教育的投資,以教育的發展促進先進文化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必須增加對教育事業的投資。這就是他所說的:“應當在最近修改我國季度預算的時候,實際著手干起來?!?〔9 〕(P357)應當削減其他部門的經費,“以便把削減下來的款項轉用于教育人民委員部。” 〔9 〕 (P357)列寧指出,必須使城市黨組織和城市文化團體經常下農村,促進農村的文化建設。在舊制度下,由于黑暗的政治制度及其腐朽的意識形態,城市給予農村的是消極的、落后的文化影響。蘇維埃制度建立以后,這種狀況得到了根本的改變。列寧提出下述意見:一是要形成城市工人團體經常下農村的制度。相對于農村而言,城市的整體文化水平較高,工人群眾的政治素質較好。如果在工人群眾中建立許多以幫助農村發展文化為宗旨的團體,經常下農村開展工作,則有利于農村的文化建設。二是使城市一些黨支部與農村一些黨支部之間建立固定的聯系,由城市黨支部幫助農村黨支部加強農村文化建設。
上述列寧的思想,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得到發展。鄧小平提出提高教師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的觀點,發展了列寧的思想。他鄭重指出:“我們要提高人民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不但學生應該尊重教師,整個社會都應該尊重教師。我們提倡學生尊敬師長,同時也提倡師長愛護學生。尊師愛生,教學相長,這是師生之間革命的同志式的關系。對于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大張旗鼓地予以表揚和獎勵?!?〔4 〕 (P109 ) “我們不論怎么困難,也要提高教師的待遇。這個事情,在國際上都有影響?!?〔8 〕 (P275)可見,鄧小平在特定的條件下從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物質生活待遇等方面看問題并提出要求,從而發展了列寧的思想。
江澤民從新的形勢出發提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方針和政策,進一步發展了列寧的思想。發展先進文化,首先必須使文化建設堅持正確的方向,其次需要正確解決文化工作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再次需要創造有利于先進文化發展的環境和氛圍。就此,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唱響社會主義文化的主旋律,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發展先進文化必須貫徹的重要方針。” 〔5 〕 (P277)這個論斷,指明了先進文化的政治方向、服務對象和發展環境,并且明確說明這是一個重要的方針。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進一步指出: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文藝工作者要深入群眾、深入生活,為人民奉獻更多無愧于時代的作品。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必須堅持正確導向,互聯網站要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5 〕 (P559 )這一論斷是對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方針政策全面深刻的闡述。
當前,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要求以此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更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經典作家關于先進文化建設的思想。胡錦濤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與先進文化建設的目標是一致的,前者的建設有利于后者的展開。他說:“我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主線,貫穿到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我們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10 〕 (P24 )胡錦濤的論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先進文化建設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列寧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列寧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8〕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列寧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0〕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王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