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重對領導干部“德”的考察,首先要科學確立考察標準,應圍繞政治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四個方面,對領導干部“德”的表現進行細化分解,區別不同類型、層次和崗位制訂不同考察標準;其次是全面準確地開展考察,采取正向測評和反向調查相結合,現實考察與歷史考察相結合,平時表現考察與關鍵時刻表現考察相結合,八小時之內考察與八小時之外考察相結合等方法;再次是注重運用考察結果,搞好結果反饋,視情況進行組織處理,建立領導干部“德”的考察檔案。
〔關鍵詞〕領導干部道德,考察標準,政治品德,職業道德,考察檔案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10)05-0048-03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選人用人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標準,鮮明地突出了“德”在干部標準中的優先地位和主導作用。而如何考察干部的“德”,是干部考察工作中的一個難題。如何提高對領導干部“德”的考察科學化水平,科學、嚴密、全面、準確地考察干部的“德”,對于真正把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落到實處,意義重大。
一、科學確立考察標準
科學考察干部的“德”,就涉及考察什么的問題,即領導干部“德”的考察標準問題。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領導干部“德”的考察標準,是提高對干部“德”的考察科學化水平的前提。科學合理的領導干部“德”的考察標準不僅能夠全面、準確地衡量每一位領導干部“德”的現狀,而且還能發揮正確的導向作用,把各級領導干部的主要精力引導到求真務實、干事創業上來。具體到實踐中,應圍繞政治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四個方面,找準要點,對領導干部“德”的表現進行細化分解,區別不同類型、層次和崗位制訂不同考察標準。
政治品德。胡錦濤同志在第十七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我們黨的干部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德”的核心就是黨性。他對領導干部首次提出了“政治堅定、作風優良、紀律嚴明、勤政為民、恪盡職守、清正廉潔”24字要求,這是對干部“德”的第一要求。把黨性考核作為“德”的考察的核心內容,突出了政治品德是領導干部的第一道德,是思想品德的最高體現。考察領導干部的政治品德,就是要在當前復雜的社會環境下,考察領導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政治信念堅定;是否樹立和弘揚了良好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是否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堅決同消極腐敗現象作斗爭等。
職業道德。側重于愛崗敬業,廉潔奉公,辦事公道,求真務實等方面。主要看為官用權是否公正,這是領導干部職業道德的核心。要著重考察領導干部宗旨意識強不強,是心系群眾、為民造福,還是敷衍應付,拈輕怕重,是獻身事業、真抓實干、銳意進取,還是搞花架子,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是勇于擔當、大膽創新,還是思想保守、瞻前顧后;是嚴于律己、為政清廉,還是貪圖享受、講排場、比闊氣。領導干部不論職務大小,手中都掌握著一定的權力,因此,考察其職業道德一方面是要看他是否模范地遵守各自所在行業的職業道德,敬業勤政,另一方面更要看他能不能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這是衡量一個領導干部職業道德高低的重要標志。
家庭美德。側重尊老愛幼、情趣健康、勤儉持家、配偶子女管理、鄰里關系等方面。著重考察領導干部家庭觀念、家庭責任感是否強,是否關心、尊重、孝敬父母長輩,注重子女教育培養,家庭和睦;是否與人為善,鄰里友好相處;是否明是非、知廉恥,對配偶忠誠,脫離低級趣味,無不良嗜好;家屬是否能做到不利用領導干部的職權搞特殊、搞腐敗,自覺筑牢反腐敗的家庭防線等。一些領導干部失節變質,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個人生活方面的問題沒有把握好。因此,考察干部的“德”,不僅要考察干部政治素質方面的大德,也要考察為人處事、生活作風等方面的小節,尤其是要看其對家庭是否負責。對家庭美德的理解、恪守程度,反映了一個人思想品德、生活作風的修養深度,考察領導干部的“德”,必須把家庭美德作為重要的內容予以關注。
社會公德。側重道德品行、遵紀守法、社會形象等方面。著重考察領導干部是否模范遵守社會主義道德、誠實守信、情操高尚,是否能自覺維護公共利益,包括遵守紀律、節約資源、愛護環境,是否堅決不做違法亂紀、見利忘義、侵害和影響他人利益的事;是否心地善良,充滿愛心,熱愛生活,情趣健康;是否自覺履行社會義務,關心幫助身邊的弱勢群體,熱心參加公益活動,樹立良好社會形象。
政治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共同構成完善的領導干部道德體系。在這“四德”中,政治品德和職業道德反映公眾形象,至關重要,但要全面衡量和評價干部的“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反映個人形象,也不可偏廢,有時甚至可以以小見大,從遵守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的一些小事中,還原干部的本來面目,有利于全面真實了解掌握干部“德”的狀況。
此外,在注重共性標準的同時,還要注重從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實際出發,把握特殊性要求,區別對待,合理設置干部“德”的具體標準。
二、全面準確地開展考察
如何考察干部的“德”?這是提高干部“德”的考察科學性的關鍵問題。全面準確地考察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質,必須全面謹慎、立足長遠、把握大局,根據考察內容、特點、表現形式,在采取綜合考察、專項考察、經常性考察三種方式時,應探索全面準確的考察方法和手段,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立體化考察。
首先,把握正與反。即采取正向測評和反向調查相結合,從正反兩方面對干部的“德”進行評價印證。正向測評主要是指通過正向指標,對領導干部“德”的表現情況進行民主測評。考核辦法是從多方面細化“德”的正向測評指標,并納入干部年度考核的民主測評指標體系,對干部“德”的表現作全面綜合評價。反向調查主要通過反向指標,對領導干部“德”的表現情況是否具有某些負面反映進行重點調查,突出熟人問德。用反向調查方式,向熟悉領導干部情況的人員調查了解干部是否具有某些負面反映,將調查結果與正向測評結果逐一比對、相互印證,并將最終結果及發現問題反饋干部所在單位和本人。這種考察方式,注重從履行崗位職責和日常生活表現、完成急難險重任務、關鍵時刻表現、對待個人名利等方面,全面、歷史、辯證地進行評價。尤其是反向調查,既有利于干部內斂德行,更有利于通過群眾監督,匡扶干部品行、錘煉黨性。
其次,把握遠與近。即采取現實考察與歷史考察相結合,通過掌握現實狀況與干部的成長軌跡,把干部過去與現在的表現串聯,對干部的德行品質和思想脈絡進行分析。德作為人的內在品格,其形成和固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長期工作、生活和學習實踐的養成、砥礪和凝煉。這就要求在考察干部時,要善于運用時間這面鏡子,將干部的“德”放在歷史的空間中進行檢驗:既要看現實的表現,又要看其成長的過程;既要考察現任崗位的情況,又要延伸到前任崗位考察;既要看工作事業處于上升和輝煌期的精神狀態,又要考察人生事業遭遇挫折時的價值取向,這樣才能使干部的德才表現相互比較、互為印證,從而增強對領導干部道德品質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為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干部“德”的檔案記錄體系,并跟隨終身,以便準確反映一個干部各個時期德的表現情況。
第三,把握長與短。即采取平時表現考察與關鍵時刻表現考察相結合,把一貫表現與偶然行為聯系起來,保證在干部選拔上看得準、用得準。一些干部在平時工作中表現中規中矩,挑不出明顯的毛病和問題,很難通過正常的程序和渠道對干部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場和意志品質等進行深層次考察。因此,加重對黨員干部“德”的考察,既要堅持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中了解干部的工作紀律、工作作風、為民服務質量和群眾滿意度,又要充分借助和發揮重大任務和關鍵時刻的“試金石”作用。如遇到重大事件時,看干部的膽識、意志品質和對群眾的感情,看是否頭腦清醒、立場堅定,能否沖在一線,團結帶領干部群眾果斷行動、妥善解決;遇到職務升遷、工資調整、工作交流等問題時,看干部是否有堅定的黨性觀念、紀律觀念和正確的權力觀、名利觀和榮辱觀,特別是在換屆選舉、下派鍛煉等期間干部的思想和行為表現,更容易準確地識別出干部思想道德素質。通過平時和關鍵時刻的結合,切實把政治立場、意志品質等黨員干部成就事業必備素質的核心性構成要件考察透、把握準。
第四,把握內與外。即采取八小時之內考察與八小時之外考察相結合,把工作中的表現與工作范圍以外的生活與社交中的表現相對照,進一步拓寬考察范圍,從不同側面和層次檢驗干部的“德”。工作崗位是黨員干部發揮自身才能的平臺,也是考察“德”的重要依據。八小時內的政治品德、職業道德,領導和同事的評價等必須作為重要參考系,但像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等內容,相對集中在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外的表現,組織和同事難以了解和把握。領導干部總是工作、生活在一定范圍的群眾之中,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如何,群眾看得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因此,要真正把領導干部的“德”考察準確、全面,必須面向群眾、依靠群眾,傾聽群眾意見,注重群眾公論,這樣才能把干部考察準。要創新工作方法,加重對干部八小時之外表現的考察。比如通過干部考察進社區、延伸考察、網絡調查、聘請社會監督員等方式,隨時掌握干部的道德品質、鄰里關系、家庭表現等情況,真實地了解干部在交往、愛好、娛樂、消費和家庭中的基本表現,對干部的“德”給予比較全面的評價和考量。
三、注重運用考察結果
對干部的“德”進行考察,最終目的在于提高領導干部的道德素質,在干部隊伍中倡正義、樹正氣、講道德。從某種意義上講,加重干部“德”的教育引導比“德”的考察本身更重要。因此不能為考察而考察,不注重考察結果的運用,忽視干部“德”的教育引導,而是要抱著“治病救人”的態度,教育引導廣大干部嚴格自律,防微杜漸,實現“德”的考察與加重對領導干部“德”的教育引導的有機結合。在干部“德”的考察結果的運用上要力求科學合理,不但要根據結果選人用人,也要根據結果教育、引導、挽救領導干部。
首先,要搞好結果反饋。領導干部“德”的考察結果,不僅是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也是監督、評價領導干部的重要手段,能督促領導干部不斷提高道德品行和個人修養。要在認真整理分析“德”的考察結果的基礎上,將匯總結果通過一定形式反饋給干部本人,促使領導干部切實增強道德修養和黨性修養的自覺性。要從保護干部聲譽、促進干部成長、尊重群眾意見的角度出發,結合干部日常工作表現、為人處世態度、個人道德修養等全方位作出科學實際的判斷和評價,不能通過一次測評、一次座談、一次考試等,就輕率地給干部“扣帽子”,對考察中發現的一些傾向性、苗頭性問題,要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及時提醒干部注意,促使干部自警自省,促進干部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高。
其次,要視情況進行組織處理。要把“德”的考察結果作為領導干部年度考核、選拔任用、職務級別調整、評優評先以及教育培訓的重要依據。針對不同級別干部、不同類型問題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不同的組織處理。
第三,要建立領導干部“德”的考察檔案。對干部“德”的考察結果要建立專門檔案,分門別類地記錄。通過專項考察、日常渠道了解的情況,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參照,也便于領導干部對照自查,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德”的考察的群眾滿意度。
責任編輯孟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