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鎮遠,地處貴州東部、國家級[氵舞]陽河畔風景名勝區。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尤其1999年以來至2009年十年期間,在鎮遠縣委政府和黔東南州林業局領導與指導下,依靠科技進步,采取措施,大力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尤其是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林改等工程實施,為鎮遠縣經濟社會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發展和推進全縣新農村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十年期間,鎮遠縣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碩果滿枝,鎮遠縣及林業局受到上級黨委政府和林業部門表彰。全縣生態建設涌現出先進的有金堡鄉溪頭村、大地鄉大地施村,榮獲當年全國綠化委員會評選為“全國綠化千家村”光榮稱號,受到了表彰。
黨委政府重視 夯實組織基礎
林業生態建設要想實施好發展好,造福于人民,服務于社會,就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和上級林業部門的重視與支持。這是該縣林業局幾屆黨政領導班子一致的共識,在工作實踐中探索出來的一條成功經驗。正是有這一好經驗,具有開拓創新的林業局黨政領導班子,挑起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這既光榮而又艱巨的重擔,率領全局干部職工知難而進,真正做到把林業生態建設組織實施好。尤其是現在的局黨政領導班子,他們敢于動腦筋、思考發展問題,在調查研究的起點上,及時召開局領導班子成員會議,敢于大膽正確的決策,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利國利民,是功在當今、利在千秋。但因林業生態建設涉及到工作量大、面廣、政策性強的公益事業,縣林業局于1999年擬定關于建立鎮遠縣實施林業生態建設領導小組向縣政府請示,當即引起重視,并批復同意建立縣林業生態建設領導小組,由分管林業工作的副縣長任組長,林業局局長為副組長,成員為相關部門負責人,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林業局,由林業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隨后,縣政府召開全縣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動員會,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安排布置全縣各鄉鎮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任務,并納入每年縣政府經濟社會責任目標考核,簽訂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責任狀,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與此調動全縣各級各部門實施林業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十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實施林業生態建設領導小組和縣林業局認真組織協調,每年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深入實施林業生態建設的基地和現場進行檢查、監督、指導,對實施林業生態建設不到位的鄉鎮,責令其限期整改提高。正是由于各級黨委政府重視,為實施好發展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抓理論業務學習 促林業隊伍素質
林業局黨政領導班子深深懂得:要實施好林業生態建設,必須造就一支思想作風過硬、紀律嚴明,懂科技、熟悉業務,愛崗敬業的林業隊伍,是強化林業全體干部職工的理論業務學習培訓,以促全局整體素質提升。無論是前幾屆還是現在的局黨政領導班子,他們都深深懂得加強理論業務學習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并按照縣委政府要求和本局制度規定,組織全局干部職工認真學習理論業務知識,主要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國家、省、州有關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的政策規定及林業法律、法規等,通過局領導班子率先垂范,堅持理論學習與業務工作有機的結合,做到學以致用,營造全局上下重視理論業務學習培訓工作氛圍,從而提升全局干部職工隊伍整體素質。在09年該局參加全縣第二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局領導班子成員在學習培訓、分析評議、整改提高三個階段,認真參加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加強對理論與業務知識的學習不放松,無論工作再忙再累,也要寫出上萬字讀書筆記和撰寫心得體會文章及林業課題調研報告、分析評議、整改提高工作方案,帶動全局黨員干部職工參加學習實踐活動,提高整體素質,為更好的推進全縣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夯實思想保障基礎。
理清發展思路 營造輿論氛圍
1999年鎮遠縣啟動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前后,就厲兵秣馬,積極準備與抓籌備工作,根據國家林業部、省林業廳、州林業局的有關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的文件精神,結合縣情,縣委政府及時召開會議研究制定林業生態建設發展思路與方案,并責成縣林業局組織實施,將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任務分解到鄉鎮,然后由鄉鎮逐級分解到村到組到農戶,具體實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未實施前,縣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縣林業局,加大宣傳工作力度,通過當地新聞媒體報刊、有線電視臺和宣傳欄、標語、橫幅等,廣泛向社會宣傳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的重大意義作用;與此同時,縣林業局利用各鄉鎮趕集日,出動宣傳車向廣大群眾宣傳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把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宣傳進入千家萬戶、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這為全縣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順利進行,營造社會輿論氛圍。
綜合治理 持續發展
自1999年國家林業局林業生態建設工作以來,工作力度不斷增強,投入持續增加,有力地促進了我縣生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據統計,從2000年到2006年,國家對該縣林業投資8042萬元,這些資金主要用于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種苗基礎設施建設、森林防火、森林公安、木材和林產品加工等項目建設,這對加快我縣的造林綠化,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增加后備森林資源和提高林產品產量,調整林業產業結構,改善貧困地區林業基礎設施,增強森林資源保護能力和發揮資源優勢,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二十年風雨兼程,鎮遠縣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林業工作實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勾畫出了“水在城中、城在畫中、人在景中”的和諧而美麗的畫卷。
生態建設工作取得的成效
以林業生態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旅游業發展的步伐,促進縣域經濟的持續發展。自1999年鎮遠縣實施林業生態建設以來,特別是近年小流域生態治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工程的相繼實施,全縣森林覆蓋率從1999年的47.55%,提升到2006年的57.42%;林木蓄積量提升到2006年的455萬立方米;有林地面積提升到2006年的142.7萬畝。就20年來全縣累計完成工程造林34.4萬畝,其中退耕還林9.5萬畝,天保工程造林13.3萬畝,義務植樹260萬株。為地方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生態林業為新農村建設添勁。在“生態立縣,旅游興縣”戰略部署中,該縣奏響了“以人為本,共建綠色家園”的主旋律,著力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全力推進綠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創建綠色家園。該縣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堅持生態優先、兼顧經濟效益、大興植樹造林,增加村莊和農戶院落的林草覆蓋,發展庭院林業,使農民的家居環境、村莊環境、自然環境和諧優美,推動廣大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隨著生態環境的改變,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們不斷的從傳統農業中解放出來,許多農民開始從事專項養蠶和經果林種植,辦起了農家樂。該縣蕉溪鎮的老寨村如今美麗了,在退耕還林工程的帶動下90畝的花椒地釋放著前所未有的芳香;90畝杉樹林,如同威儀的哨兵,展示著老寨建設家園的豪邁情懷。這些給老寨每年收入20余萬元。由于林業的大發展,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而興起的以農家樂、生態旅游為主的鐵溪小康新村如今已被列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這里的農民人均收入已達3500元。江古鄉的壽斗村地處大山深處,交通、信息閉塞,經濟發展滯后,群眾通過互換勞動力、自力更生,由分散走向集中,舉寨搬遷,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貧困山區“畜牧+種桑養蠶+經果林+中草藥”可持續的致富路子,目前,壽斗是江古鄉唯一實現水、電、路、閉路電視和電話的五通村,為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人均收入在畜牧、退耕還林補助、經濟林收入的基礎上達2500元。小康新村建設好似一場甘露,孕育著山鄉的青山綠樹,遍地盛開著一朵朵永不凋謝的和諧之花。截止2006年底,全縣共建小康新村示范點25個,試點村寨共涉及1995戶8712人,共新建村活動室25個,新修進村公路46公里,硬化進戶便道74公里,新建娛樂場所1320平方米,建沼氣池1350口,完成改廚、改圈、改廁1833、戶,新建改擴自來水25處,硬化、美化、綠公庭院1802戶,小康新村工作全部實現了“水、電、路、閉路電視、電話”五通。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藍圖已初具規模。
生態環境的改善,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鎮遠旅游資源豐富,集歷史文化、自然風光、民族風情為一體,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相互依存、相互烘托,形成了豐富而獨特的人文旅游資源和生態旅游資源。建成了初具規模的鐵溪農家樂、十里板灘桃園、匏瓜寨鄉村旅游、報京鄉“三月三”民俗風情旅游等生態旅游景點,帶動了廣大農民先后致富。現已孕育了五張國家級和一張省級旅游品牌,即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氵舞]陽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筑群和日本在華反戰同盟“和平村”舊址和省級自然保護區——高掛河景區。由于良好的生態環境、迷人的自然風光引來了貴州第二大酒廠青酒集團對高掛河景區的大投入,07年已投資3000萬元,開發高過河景區暨苗寨侗寨土家族三村,已獲得成功,于2009年9月11日開業,至今已接待來自國內外游客上萬人,旅游經濟社會效益實現“雙贏”。如今的高掛河在青酒集團的大投入下已彰顯勃勃生機,正向世人展現出它嫵媚多姿、野趣神韻的完好生態環境。
林業產業迅速發展,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為進一步增加貧困地區人民收入,該縣切實加強扶持力度,實行優惠的稅費政策,把林業產業項目納入產業發展資金扶持范圍,逐步建立以政府支持為導向,社會資金為主體的投入機制,支持林業產業基地和基礎設施建設。從國家林業局對黔東南州扶貧以來,該縣大力發展特色生態產業,注重以名特優新經濟林產品和森林旅游為主的林業產業的發展,有力地調整了農村產業結構,擴大了少數民族地區農民就業機會,提高了農民收入,實現了區域經濟發展與群眾脫貧致富相結合。
總結經驗 再創輝煌
十年來,鎮遠縣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實施依靠科技,促進了全縣科技興林與新農村建設。因此,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林業部門充分的肯定和認可。同時全縣農村農民通過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退耕還林、石漠化綜治工程、林改工作得到實實在在實惠,有助于他們增收致富,促進新農村建設與農村社會和諧。總結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成功經驗,歸結為幾點:一是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的實施,這是該縣推進生態興林與林業生態建設工作順利實施的政治保障基礎;二是建立實施縣林業生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是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的組織保障基礎;三是縣相關部門、單位、鄉鎮通力協作,也同樣是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四是,十年來,林業局黨政領導班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率先垂范,帶領全局干部職工戰斗在一線,爬山涉水,克服各種困難,深入鄉鎮、農村、村寨全面實施檢查與指導、督促,也同樣是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關鍵所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如今,鎮遠縣在鞏固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實施成果的基礎上,發揚成績,更上一層,圍繞國家林業部、省廳州局的有關文件要求,在鎮遠縣委政府領導下,繼續把林業生態建設工作抓好抓實,推向新臺階,以促進全縣生態興林和生態建設工作又好又快的發展,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及構建和諧鎮遠作出新貢獻。
責任編輯:郭漸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