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體教室在高等院校中得到了普遍應用,提問作為基本教學手段之一,對教學效果有重要影響。本研究通過課堂觀察及問卷調查,對云南師范大學多媒體教室中課堂提問類型、師生態度等進行了分析,發現多媒體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存在不足及需要改進的方面。
【關鍵詞】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提問;課堂觀察;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009—8097(2010)01—0147—05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重要形式,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目的、要求設置問題進行教學問答的一種形式,是一種基本的教學手段,可以起到促進學生學習、提供學生參與機會、反饋教學信息、創設教學情境啟發學生思維、維持和管理課堂秩序等作用,提問技能是教師的基本教學技能之一,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因素。當前,高等院校普遍配備了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教學成為基本教學形式。在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有什么特點,各種多媒體設備對提問是否產生影響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本文選取云南師范大學多媒體教室中的課堂教學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課堂觀察,輔以問卷調查對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中的提問進行研究。
一 研究設計
1 課堂觀察記錄表的設計
本研究設計通過觀察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提問的主體、問題的類型、回答問題的方式、教師對學生答案的評價、教師對問題的總結等內容,對多媒體教室課堂提問進行總結和探討。多媒體教室教學與普通教室教學相比,在課堂提問的問題呈現方式和提問方式上有差別,在多媒體教室中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表格、聲音等媒體因素來引出問題,比在傳統教室中引發提問的方式多。本研究設計著重記錄一堂課內提問的數量,回答人數,發起提問的主體,發起的提問與使用多媒體設備和多媒體呈現內容是否有關,每次提問持續的時間,教師對學生回答是否有總結、評價等。
本研究根據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中認知領域的劃分,把提問的類型劃分為知識水平、理解水平、應用水平、分析水平、綜合水平、評價水平等六種。知識水平的提問考察的是學生對已學過的材料的識記。理解水平的提問考察的是學生是否把握了所學材料的意義,具體表現為提問學生能否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已學內容;能否區別事物的異同等。運用水平的提問考察的是學生能否運用過去學習所獲得的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分析水平的提問考察學生能否從整體出發去把握材料,并把材料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方面,并找出其彼此間的聯系。綜合水平的提問考察的是學生能否把先前所學習的材料或所得的經驗組合成新的整體,即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方面、各種特征結合起來考慮問題。評價水平的提問考察的是學生能否評定所學材料的合理性,如材料本身的組織是否合乎邏輯;學生能否評定所學材料的意義性。問題呈現方式分為三類:口頭呈現、板書呈現、媒體呈現。回答方式分為四種:全班回答、分小組討論回答、個人主動回答、教師點名回答。在使用初步設計的課堂觀察記錄表試聽了兩節課后,在課堂觀察記錄表上增加了教師提示和提問目的兩項內容。有的問題較難或是同學們都沒記住回答不出來時,教師就應該給學生一些提示,使提問順利進行。把提問目的分為課堂管理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兩類。
2 調查問卷設計
本研究設計了調查問卷,分別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教師和學生對提問的態度與看法。教師問卷包含七個項目,包括問題是否是課前設計好的、老師對課堂提問的態度、老師所提問題能否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在多媒體教室中進行課堂提問對多媒體教學有沒有幫助及幫助程度怎樣、老師所提問題表述是否清楚、提問時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是否充分以及喜歡采用的回答方式。學生問卷包括學生對多媒體教師提問的態度、對回答老師所提問題的態度、對老師提問的三個方面的評價、學生喜歡的回答問題的方式,以及對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提問對教學效果有沒有促進作用。通過從教師和學生的不同角度和態度分析多媒體教室中的課堂提問,以期客觀了解多媒體教室課堂提問的特點和規律。
二 數據及分析
1研究數據的收集
本研究以課堂觀察記錄和問卷調查來收集數據,隨機選擇多媒體教室進行課堂觀察,事先沒有與授課老師約定過。下課后進行教師問卷調查及學生問卷調查。
本次研究共聽課17節,其中普通教室課堂記錄2節,多媒體教室課堂記錄15節。發放教師問卷7份,收回7份,發放學生問卷29份,收回29份。
2研究數據分析
(1)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中提問的類型
經統計15節課中所提問題數和問題類型以及每節課中各類問題的平均無應答時間和平均應答時間(時間以秒為單位)如表1所示。
對表1數據進行整理,得到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中提問類型及比例情況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云南師范大學多媒體教室中教師所提問題以知識水平為主,涉及高層次思維水平的提問較少。在提問的具體問題中,“是不是?”“對不對?”二選一等類的問題占了知識水平提問的絕大多數,而稍微復雜一些要求學生對事實、過程、方法、理論等作回憶性重述的問題僅占知識水平提問的較少部分。理解、運用、分析、綜合、評價五類較高水平的提問則更少。
(2)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中提問問題數目分析

提問問題數目最多的是第四節課,共提問32次,最少的是第十節課,一個問題也沒有提問。這十五節課所提問題由少到多分別是:0、1、1、3、4、6、7、8、8、11、12、14、17、18、32。從這十五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云南師范大學多媒體教室中的課堂提問的數量差別較大。
(3)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時間分析
不同類型提問所用時間見表3。可見,隨著問題涉及認知思維程度的增加,提問所用的時間也隨之增加。

注:括號內的數值為(教師提出問題所用時間,學生回答問題所用時間)
(4)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情況分析
云南師范大學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教師提問情況見表4。

由表4可知,有57%的課在提問中利用了媒體,利用媒體提問的問題數占提問總數的16%。而根據問卷調查顯示,有86%的教師認為自己所提的問題中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利用媒體因素來引出的,59%的學生也認為老師所提的問題中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利用媒體因素來引出的。這說明在多媒體教師中媒體因素對提問有明顯的作用。
教師對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評價的有僅占6%。教師宜經常鼓勵學生大膽回答,讓學生更多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提問進行總結的問題48%。教師在提問后宜針對學生的不同回答對問題進行總結,使學生對問題有全面把握。總體來看,教師對提問的評價與總結不足。
教師對學生回答進行提示的問題占16%。對于較難的問題,當學生回答不上時,教師應該適當的給學生一些提示,啟發學生思考理解和回答問題的思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5)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中提問主體的分析

由圖2可以看出,云南師范大學多媒體教室中的課堂提問主體主要是教師,由學生主動發起的問題僅為15個,占11%,其余都是教師對學生的提問。由此表明,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很少主動提出問題。說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不夠積極深入。
(6)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中提問的回答方式分析
學生和老師喜歡的回答問題的方式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如圖3。由圖3可以看出,教師喜歡的回答方式是個人主動回答,而學生喜歡的回答方式則是分小組討論,但在所有調查過的老師中沒有一個老師喜歡分小組討論這種回答方式。在141個問題中有132個問題采用了全班回答這種方式,有9個問題采用了個人主動回答這種方式,沒有一個問題采用分小組討論和點名回答這兩種方式。實際采用的回答方式與教師、學生喜歡的回答方式并不一致。
(7)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停頓時間分析
教師在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后的停頓時間如圖4。由圖4可以看出,57%的教師認為提出問題后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足,有43%的教師認為自己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已經足夠。而有72%的學生認為老師留給自己的思考時間已經足夠,24%的學生認為教師留給自己思考的時間不足,有3%的學生認為思考時間嚴重不足。在班級教學中,由于學生個體差異導致需要思考問題的時間不同,教師只能考慮大多數學生的情況,給學生留出恰當的思考時間。
(8)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中提問與教學目標一致性分析
多媒體教室中提問對教學目標實現促進作用的情況如圖5所示。調查顯示,所有教師都認為在課堂提問能很好的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86%的學生也認為進行課堂提問對多媒體教室中教學目標的實現有幫助作用,只有13%的學生認為進行課堂提問對多媒體教室中教學目標的實現沒有作用,沒有人認為課堂提問會阻礙教學目標的實現。由此可見,教師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適當的提問,以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9)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中師生對提問的態度分析
對教師和學生對于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態度的調查見圖6、圖7、圖8。

由圖6可以看出所有被調查的教師都對課堂提問持肯定和喜歡的態度,這與所有被調查的教師都認為在多媒體教室進行課堂提問對教學目標的實現相吻合。
由圖7可以看出,有52%的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提問持支持的態度,不希望老師提問的有17%,持無所謂態度的學生接近1/3。由調查可知,教師應注重提問問題與教學的相關性以及與學生的貼近性,從而更好地形成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從圖8中可以看出,僅有24%的學生愿意積極回答問題,而76%的學生都處于被動回答問題的狀態,只有老師點名他們才會回答問題。而從回答方式的調查得知,71%的教師喜歡個人主動回答問題,29%的教師喜歡全班回答教師不喜歡點名回答。由此看出,需要加強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引導,調動更多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從而促進教學效果。
三 總結與建議
1 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提問研究總結
由課堂觀察記錄和問卷調查的分析可以知道,在云南師范大學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有以下特點:
(1)提問以知識水平為主,涉及高層次思維的提問較少;
(2)不同教師的提問問題數存在很大差異;
(3)隨著提問問題涉及認知難度的增加,提問及回答所需時間也會增加;
(4)在多媒體教室中的提問與使用的媒體有關;
(5)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進行的評價與總結不足;
(6)提問以教師發起為主,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動提出問題的情況很少;
(7)教師喜歡的回答問題方式與學生喜歡的方式不一致;
(8)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只能考慮大多數學生的情況留出適當的思考時間;
(9)大部分師生都認為課堂提問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10)教師應加強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
2 對云南師范大學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中提問的建議
(1)教師提問應考慮不同水平層次的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提問層次不高,絕大多數問題都是低級認知(知識、理解運用)的提問,缺乏挑戰性,不能引起學生深層次的思考,不利于學生高水平思維的培養。教師應提出適當的高認知水平(分析、綜合、評價)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針對問題的難易程度不同,教師要控制恰當的應答時間,對于較難的問題,當學生回答不上時,教師要給學生必要的提示。
(2)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回答的評價
針對學生給出的不同答案,教師應進行必要的評價,使學生對問題認識更全面。在評價學生的答案時,教師多給學生一些表揚,時刻鼓勵他們,即使他們的答案并不正確或是完整,也應該去發現其中的好的方面,給予他們一定程度的肯定,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發言興趣,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從而使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促進學生參與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3)采用多種課堂回答方式
教師要適當的采用全班回答、分小組討論回答、個人主動回答、點名回答這幾類回答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4)注重媒體在課堂提問中的作用
在多媒體教室中,媒體的使用對于教師教學信息傳遞,組織課堂教學活動都能發揮積極的作用,教師應結合媒體的使用而提出問題。
(5)加深提問對課堂教學的積極促進作用,引導學生更多參與提問的回答
教師與學生對于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持不同的態度,學生對回答教師的問題也持有不同的態度,教師應正視這種現實,注重提問問題與教學的相關性以及與學生的貼近性,從而更好地形成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4 結束語
提問對教學效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在準備教學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應加強對提問的設計,并考慮不同的認知水平以及學生特點,采用多種提問和回答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問的回答,并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從而形成更好的課堂師生互動。在多媒體教室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的優勢,結合媒體呈現的材料或者通過媒體提出問題,提出涉及更高思維水平層次的問題,把教學引向深入,為提高教學效果發揮積極作用。
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選取的研究對象集中在一所高校,研究的樣本數量較少,自行設計的課堂觀察記錄表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對于提問與教學效果之間的關系研究還不夠深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結論的普遍性和推廣性。
參考文獻
[1]楊國全.課堂教學技能訓練指導[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2]趙立銘.課堂提問的作用和技巧[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3).
[3]邱家軍.課堂提問的類型與技巧[J].山東教育科研,2006,(6).
[4]潘巧明.信息技術老師課堂提問的調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7,(2).
[5]朱志慧.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05,(2).
[6]韓時琳.注重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J].中國高教研究,2003,(4).
[7]李麟書.探究課堂提問提高教學效果[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1999,(1).
[8]謝幼如,李克東.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胡淑珍.教學技能[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