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隨著游戲的快速崛起,我們在抨擊其弊端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它所帶來的教育潛質,尤其是電子游戲在促進空間能力發展方面的積極意義。文章從視覺/空間表象能力、空間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認知能力三個層面闡述了電子游戲在促進空間能力發展方面的作用,旨在指出電子游戲在培養學生空間能力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電子游戲;視覺/空間表象能力;空間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
【中國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009—8097(2010)01—0070—03
引言
人類進入到信息化社會,電腦的普及,使得網絡應用越來越普遍。游戲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從FLASH小游戲到大型的網絡游戲,從角色扮演類到策略類游戲,無一不受到玩家的追捧,為了體驗到更新更刺激的游戲,有些玩家甚至不惜浪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尤其一些中學生和大學生,因經常沉迷于網絡游戲而荒廢了學業,更有甚者誤入歧途,令家長、老師心痛不已。所以,當提及游戲時,家長和老師仍是“談網色變”,游戲依然是家長、教師口中的禁忌。然而,游戲真的就那么的一無所用嗎?游戲難道就只能成為毒害學生的毒瘤?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已經有許多研究表明,電子游戲是一個強大的學習環境,它們讓玩家以不同的身份沉浸在另一個世界中,在體驗中增長能力和知識。一些研究者通常將游戲所產生的沉浸作為游戲被引入學習環境的理由[1]。
游戲作為一種學習環境,也可以提高玩家的空間認知能力。在接近真實的游戲環境中,因為游戲對于玩家的吸引力,使玩家更專注于游戲過程。在這個虛擬游戲空間中,通過游戲,游戲者的各項空間認知能力也得以更好的提高。
一 空間能力的簡單闡釋
空間能力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空間能力指非言語信息加工中的個體差異,狹義的則指在完成空間測驗中的個體差異。空間能力涉及到物體內部關系,物體與物體的關系,物體與觀察者的關系。因此,空間能力至少包含三個因素:空間關系、想象、定向。其中空間關系指的是精確地覺察空間模式并作相互比較的能力;想象指理解表象在三維中運動,或操作想象中物體的能力;定向則指保持不被空間模式以不同方向呈現而弄糊涂的能力[2]。Thur-stone[3]把空間能力分為三個部分:(1)當對象從不同角度呈現時能認出對象的能力;(2)能想象外形運動或想象其各部分之間轉換的能力;(3)對觀察者自身與所處空間之間關系的思考能力。
我國學者李洪玉、林崇德[4]指出,空間能力是指個體對客體或空間圖形在頭腦中進行識別、編碼、貯存、表征、分解/組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主要包括空間觀察、空間記憶、空間想象和空間思維等能力因素,在完成空間任務的認知過程中,空間想象能力起著重要的中介橋梁作用,而空間思維能力則起著決定性的、核心作用。
綜合以上內容,筆者認為空間能力包括三個層面:視覺/空間表象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等。空間能力的發展離不開完整的空間信息表現和空間物體的可操作性。完整的空間信息支持學生對空間方位、空間物體及其關系的把握,空間物體的可操作性則支持學生對空間物體的折疊、展開、旋轉等操作等。
二 游戲的分類
在各種對游戲的定義之中,以荷蘭學者胡伊青加的研究最為醒目。他在《人:游戲者》中,描述游戲為:游戲是一種自愿的活動或消遣,這種活動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時空范圍內進行的,其規則是游戲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絕對的約束力,游戲以自身為目的而又伴有一種緊張、愉快的情感以及對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識。在此,胡伊青加界定了游戲的三個最主要的特征。其一,它是一種自愿的,事實上是自由的活動。其二,游戲不是“舊常的”或“真實的”生活;它從真實的生活跨人一種“假裝”的情境,然而這種“假裝”卻絕不妨礙游戲者以最大的嚴肅來從事這一活動,即帶著一種入迷的、沉浸于其中的意識。其三,它的封閉性和限定性。游戲是在某一時空限制內“演完”的,它包含著自己的過程與意義[5]。
目前游戲產業發展迅猛,種類繁多,游戲可以分為動作類游戲、策略類游戲、角色扮演類、冒險游戲類、解謎游戲、體育類游戲、卡通式游戲、射擊類游戲、即時戰略游戲等等。按照平臺的不同,電子游戲主要分為單機游戲和網絡游戲兩大類;根據內容題材,電子游戲可分為角色扮演游戲、冒險游戲、動作游戲等[6]。在這些紛繁復雜的游戲中,每一種游戲都有其特點,都有其玩法,都能帶給玩家不同的感受。而本文主要探討的是以二維和三維空間呈現的游戲。因此,主要是指具有二維和三維空間效果的電子游戲,并且下文中出現的游戲都指具有二維和三維效果的電子游戲。
三 電子游戲在促進空間能力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1 電子游戲有利于促進視覺/空間表象能力的發展
視覺表象是指對事物視覺表面特征的表征,如形狀、大小、顏色或亮度;空間表象是指對事物各部分之間的空間關系、事物的空間位置與運動的表征[7]。學者Nigel JT(1999)[8]認為,視覺空間表象是通向意識心理內容一條活躍的知覺途徑,它的非推理性與知覺特性在創造性思維中有著重要作用。經過整合后的空間認知技能的最終表現形式稱之為“視覺表象”。按照wheatley(1997)[9]的觀點,這種整合加工就是根據圖畫,語言文字或某種思想來構筑起一副視覺表象的過程,或是一種建立旨在描述空間或視覺信息的心理圖式(Mental Scheme)的過程。
眾所周知,電子游戲的場景設計都非常精美、色彩豐富,人物角色的設計也是美輪美奐,例如《夢幻西游》中的場景。由此呈現給玩家的首先是視覺感官上的刺激、享受而帶來的吸引力;其次是空間感很強的三維場景的設計。根據Nigel和wheatleyd的觀點,這經由視覺感官的刺激后會形成一種描述空間或是一種心理圖式,進而會形成一種視覺表象。因此,具備視覺表象的人,傾向于圖像思維,經常用圖像來記憶,閉上眼睛就可以將剛才看過的圖像和發生過的事情回想起來。另外,記憶領域的研究表明,視覺表象容易讓游戲者記憶一些事物,那些使用了表象的人,較之沒有使用表象的人而言,能夠更好的回憶信息。更能幫助人們處理消極的情緒事件,諸如回憶一起被拒絕、被遺棄、或者被排斥的真實事件[10]。在《三國志11》游戲中,即使玩家不了解歷史人物以及歷史事件。但是通過游戲中每一個人物角色的服飾以及地理環境的空間圖式特點等也很容易來記憶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當玩家在熟悉了游戲的每一個環節后,也就記憶了整個三國時期的歷史,同時使用各種方法擊破各方勢力,招攬人才。
2 電子游戲能夠促進空間思維能力的發展
空間思維能力在最近幾年來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美國心理學界甚至將其與計算能力、語言能力并列為現代教育應賦予人的“三大基本能力”。空間思維, 是指借助空間內部物體間相互關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科學。由空間概念、呈現工具和推理過程構成。空間思維能力涉及到對空間意義的理解,利用空間的各種性質形成問題,尋找答案,并呈現解決方案。玩家在游戲的過程中,在虛擬的世界里從自己的經驗和個性出發, 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體驗到不同的經歷,并且運用智慧,與某人合作完成一個個任務。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游戲者就主動構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理解了不同游戲空間的內容,并在虛擬的游戲空間中不斷地進行自我認知、搜集和處理信息、推理與表達思維、最終獲取了新的知識。例如:在《夢幻西游》西涼女國劇情中,玩家領取任務,即勸阻美猴王切勿因為西梁女國王逼迫唐僧成婚而大開殺戒,后來又接任了一系列的任務,包括與西梁女國將軍打拼、尋找姜國師、尋找珍珠,最終找尋辦法讓唐僧通關。這一系列的任務完成過程,也是玩家在虛擬的世界中不斷運用自己的智慧,進行推理、判斷的過程。
另外,創造性思維也是空間思維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新世紀發展創造性思維活動是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一個新的內容,也是教育界倍加關注的一個層面。互聯網評論家姜奇平在一次課題的論證會上說:在虛擬世界中,人們可以犯錯誤,敢犯大錯誤,這樣,他們就能最為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11]。我們也可以說,虛擬的游戲世界是一個自由、自在、充滿好奇性、新異性的活動。游戲過程也是一種創造的過程,沒有規定一種固定的模式,也沒有強制完成的結果。充滿了不確定性,沒有明確的結局,一切都需要玩家自己去完成去創造與眾不同的游戲過程[12]。只要玩家一進入游戲,就進入了一個陌生的世界,他們就可以自由自在的沉浸在游戲的虛擬世界里面。而玩家在進行游戲活動的過程中,他們活動的技能、技巧可以得到發展,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可以得到提高,空間抽象思維也能獲得很好的鍛煉和發展。并且,游戲呈現給學習者的是一個完全自由化的狀態。在這個狀態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來進行游戲,從而會促使他們不斷地進行新的嘗試。經過這種良性的循環過程,可以最大化的激發和維持游戲者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創作性活動。在《模擬城市2》中,有些可更改的游戲系統甚至可以允許富有創造性的玩家從一個被動的玩家變為一個積極主動的設計者,允許他們通過修改源代碼和游戲的傳統規則來建立自己的內容和虛擬系統(Carbonaro, et a.l, 2005)[13],而玩家通過游戲的這種方式,能更好的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 電子游戲能夠促進空間想象能力的發展
空間想象能力是連接現實與虛擬之間的橋梁。因而,它是空間認知能力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所謂空間想象力,主要是指三維空間的想象力。關于空間想象能力的定義,眾說紛紜。但是從各種定義中可以看出,空間想象能力主要應用在數學領域,眾多學者、專家從數學領域著手定義空間想象能力。(1)強調空間想象能力是空間知覺、空間觀察和想象力的一種獨特結合;(2)強調空間想象能力能夠利用良好的認識幾何圖形,形成表象,并能加以操作;(3)強調空間想象能力能夠在已有表象的基礎上,對表象進行加工、創造,并能形成新的表象。因此,筆者認為,學習者要具備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必須具備對圖形的認識、加工、抽象出新事物的能力。玩家在游戲的過程中,人物角色的轉變,游戲空間環境的不斷變化,要求游戲者時刻保持著高度的集中性以及敏銳的視角,并能深刻認識復雜的環境,包括對空間環境的方位感的確定,以及對前方即將發生的事件的一種預知能力。在游戲進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玩家會對游戲過程的變化發展有一個確認的過程,此時的變化發展過程也是玩家知識、經驗的加工過程。這個過程也就相當于學習過程中的“反饋”。如果是正反饋,則會使玩家增加對游戲和游戲環境的進一步認識,提高了空間想象能力;反之,游戲的重復規則讓玩家重新游戲,對于事物也就會有一番新的認識。從而,也能促進空間想象能力的提高。
此外,電子游戲中有大部分游戲都以仿真、模擬現實而著稱,而這一點也恰恰真實的反應了游戲生活與真實生活的相似性。從游戲中,玩家可以增長知識、經驗。根據遷移理論,這些游戲中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可以遷移到現實生活當中,當玩家在真實情境的現實生活當中時,更多的會用到游戲中已經習得的知識、經驗來做判斷,而這個“判斷”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思維的空間想象能力的過程。例如:在《模擬城市4》中,游戲規則使得玩家必須合理規劃工業區,住宅區、商業區等。必須合理規劃公路、地鐵等交通設施以方便人們的出行,必須建設水電設施等以保證城市的基本運行。再如:《開心網》中,玩家在對他買的房子進行裝修時選擇布局的過程,都是玩家的思維在不斷的進行著空間想象的活動過程。
四 總結
盡管游戲在大眾生活當中還只是一項完全“玩樂”的活動。但是,游戲所具有教育潛質的廣闊前景正慢慢地體現出來,它即將成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而空間能力的培養更是學習者在自身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尤其是在數學教育、醫學、建筑學、機械制圖等方面,空間能力的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借助于設計一些能夠培養學生空間認知能力的教育游戲或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子游戲,使游戲不僅僅成為知識的載體,更成為培養空間能力的“良方”。通過這種方式,將會極大地促進學習者在游戲中玩樂,在玩樂中學習,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化學習。
參考文獻
[1] 卞云波,李藝.國外電子游戲教育應用的理論研究綜述[J].開放教育研究,2009,15(1):93-97.
[2] 周珍.中學生空間圖形認知能力發展的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0.
[3] Thurstone L L.Some primary abilities in visual thinking.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sychometric Laboratory Report,1950.no. 59.
[4] 李洪玉,林崇德.中學生空間認知能力結構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28(2):269-271.
[5] 韓慶年,李藝.網絡游戲在網絡教育中的角色探討[J].中國遠程教育,2003,(15):73-75.
[6] 劉春艷.網絡游戲三維角色造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8.
[7] 徐速.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中視覺空間表征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3):78-82.
[8] Thomas, N J T.Are theories of imagery theories of imagination? Cognitive Science 23(2), 1999:207-245.
[9] Wheatley,G H.Enhancing mathematics learning through imagery.J.ArithmeticTeacher 45(l),1997:34-36.
[10] Kathleen M.Galotti著,吳國宏等譯.認知心理學[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88.
[11] 王小東.網絡游戲存在的價值[N].瞭望新聞周刊,2004-6-28(26).
[12] 方芳,惠忠.我國教育游戲現狀分析[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4):21-22.
[13] Carbonaro M,Cutumisu M,McNaughton M,et al.Interactive story writing in the classroom: using computer games(DB/OL).In DIGRA 2005 Conference Burnaby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