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手工模擬實訓在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拓寬就業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而在實際教學中卻遇到了諸多問題。文章將PBGS教學模式引入會計手工模擬實訓,構建了一種新的實訓模式——會計手工模擬實訓的PBGS模式,并對該模式的具體操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PBGS模式;單人流程式;角色扮演式;組長負責制下的角色扮演式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009—8097(2010)04—0135—03
引言
實際調查研究資料表明,會計手工模擬實訓無論是在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知識應用能力,還是在拓寬學生就業面方面都有著重要作用。[1]許多高校也開設有這門課程,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遇到了一些問題,使得實訓效果欠佳,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1 學時緊張。會計手工模擬實訓在高校一般是作為一門實踐課單獨開設,課時為20學時(集中于一周完成),實訓內容為一個完整的會計賬務處理流程,即從憑證的填制與審核到賬簿的設置與登記,最后完成報表的編制。會計手工模擬實訓的先修課程為基礎會計,基礎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第一門專業課通常在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因此會計手工模擬實訓一般都安排在第一學期末的一周或是第二學期的第一周。由于學生剛接觸這一全新專業,理論基礎尚且薄弱,加上目前基礎會計教學很多都是純理論的,學生沒有自己動手操作過,要將理論知識順利地應用于實務操作,還需要老師進行大量的講解和示范,這就造成實訓課時遠遠不夠。
2 實訓資料“過于真實”或“過于虛假” 一些教師在選擇實訓資料時,過于強調“真實”,沒有對這些實際資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分析。而有些教師所準備的實訓資料則與實際相差較遠,造成“模擬實訓就是會計作業的翻版”的現象,缺乏真實感,使學生失去興趣。兩種情況都影響了會計模擬實習的可操作性,達不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目的。
3 實訓方式欠佳會計手工模擬實訓方式通常有兩種:一是單人流程式,由每個學生獨立完成一個完整的賬務處理流程;二是角色扮演式,由若干學生組成一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賬務處理流程。兩種方式均存在不足:首先,單人流程式沒能體現崗位分工的要求,不符合會計工作實際;其次,單人流程式還要求每位學生都得對整個賬務處理流程掌握得非常好,這對初學者要求偏高;第三,角色扮演式雖能體現會計工作的崗位分工要求,但每位學生只操作賬務處理流程中的一個環節,不利于對整個賬務處理流程的全面掌握。
一 PBGS的含義
PBGS(Project Based Group Study),基于項目的團隊學習,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學生相互間的協作學習相結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集合集體的智慧共同解決現實問題,從而達到“1+1>2”的學習效果。在課程中的具體應用過程通常為:由任課老師把該課程的學習目標轉化成一個或多個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稱之為項目,整個教學過程圍繞項目展開,項目完成的過程即是教學目標實現的過程。項目的設定是核心,應體現如下要求:一是項目應是實際待解決的問題;二是項目要集中反映課程的教學目標;三是項目難易適中,工作量適當。PBGS教學模式有如下特點:
一是理論學習與專業實踐緊密結合。項目既是實際待解決的問題,又是需要應用課程中所學理論知識來解決的問題。確定項目的同時,也把實踐引入了課堂教學,使理論學習與專業實踐緊密結合,克服目前課堂教學與專業實踐嚴重脫節的問題,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二是寓學于做,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毅力和耐心,加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導致他們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對知識掌握程度不高。PBGS教學模式把實踐通過項目的形式引入課堂,學習目標明確又具體,而且完成項目的過程便是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這種寓學于做的教學模式,學生樂于接受,學習積極性高。
三是充分展現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創新的能力。PBGS教學模式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的作用在于傳授解決問題所需的必要知識,并對學生項目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如何去完成項目任務由學生自己決定。這樣學生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選擇不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充分展現他們獨立思考和自主創新的能力。
二 會計手工模擬實訓的PBGS模式
1 總體思路
將PBGS教學模式引入會計手工模擬實訓,形成會計手工模擬實訓的PBGS模式,其總體思路為:根據會計手工模擬實訓“讓學生掌握會計賬務處理流程,體驗會計實務操作”的教學目標,確立項目任務為對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賬務處理。項目分兩階段完成:第一階段,學生按照單人流程式學習會計賬務處理各個環節操作;第二階段,學生按照組長負責制分角色對所承擔的項目任務進行會計賬務處理;最后教師對學生完成項目情況進行點評。
2 實施步驟
(1) 建立項目
項目的建立是PBGS順利實施的核心。讓學生掌握會計賬務處理流程,體驗會計實務操作的教學目標要求項目包含的內容應該系統全面。而20學時的課時又決定了項目內容不能過于復雜。因此,把項目定為:利用20學時為一定企業一定期間(1個月)的經濟業務進行賬務處理比較合適。首先月是最小的會計分期,包含了一個完整的會計循環周期;其次1個月的經濟業務量不會太大,不太復雜,便于在規定學時內完成。
為了避免實訓資料“過于真實”或“過于虛假”的問題,在選擇企業、選擇經濟業務時,應注意兩點:一是應選擇真實企業、真實的經濟業務;二是企業類型不一樣,經濟業務也有所差異,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應選擇典型的企業、典型月份為例,比如選擇制造企業12月份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不僅可以接觸到較全面的業務類型還能同時學習年末的賬務處理。
(2) 學習完成項目所需的理論知識
會計賬務處理流程可以分成三個大的階段:憑證的填制與審核、賬簿的設置與登記、報表的編制。相關理論知識在基礎會計課程中講解。然而,由于基礎會計教學多從純理論的角度進行,加上基礎會計課程本身概念多,理論抽象[2],基礎會計對初學者來說晦澀難懂,更談不上運用其去指導會計實務操作,反而使得本來就學時不夠的會計手工模擬實訓由于需要教師大量的講解示范而變得更緊張。
為了緩解學時的緊張,學習完成項目所需理論知識的過程應當放在基礎會計教學過程中。但為了保證基礎會計所講能切實地指導會計手工模擬實訓,應對基礎會計教學進行相應調整。首先,基礎會計和會計手工模擬實訓兩門課的教師最好為同一人,這樣便于教師根據實訓所需把握理論知識的講解;其次,在講解基礎會計中關于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相關內容時,應當讓學生動手進行操作,寓學于做,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如何“學以致用”。具體操作可采用如下方式:選取3至5筆經濟業務,讓學生按照單人流程式的方式,根據教學進度逐步完成從填制憑證到賬簿登記最后完成報表編制,在實際動手過程中去領會會計賬務處理流程以及各環節的內在聯系。
(3) 運用所學知識自主完成項目任務
通過改進基礎會計教學方式,讓學生以單人流程式的方式對會計賬務處理流程進行系統地操作,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會計賬務處理流程各環節的操作,會計手工模擬實訓課程的20個學時就可以全部交給學生自主完成所承擔的項目任務。既然是模擬實訓,應當盡量接近于實務,體現會計工作的崗位分工,因此,在項目完成方式上采用組長負責制下的角色扮演方式,即以小組為單位,每組獨立完成一套賬務處理流程;組內成員之間實行崗位分工,協同完成同一套賬務處理流程,組內工作的組織與協調由組長全權負責。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① 確定實訓崗位。實訓崗位的設定在遵循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要求的前提下,根據實訓需要可作如下設置:會計主管、出納、債權債務核算、財務成果核算、總賬和報表核算。會計主管負責憑證、賬簿和報表的審核;出納負責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賬戶的核算和日記賬的登記,可兼負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不涉及債權債務和收入、費用項目的核算和明細賬的登記;債權債務核算負責債權債務項目的核算與明細賬的登記;財務成果核算負責損益項目和所有者權益項目的核算和明細賬的登記;總賬和報表核算負責總分類賬的登記和報表的編制。
② 人員分組。根據業務量確定每組人數。一般實訓經濟業務量為40筆左右,所以每個崗位可只配備1人,即每組5人。由于項目由組員共同完成,組員之間在工作分配,組員個人在業務處理上難免碰到問題,解決不好將影響整個項目的順利完成。如果這些問題都要教師來解決將會導致教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應接不瑕,因此,每組應配備一名組長。其職責是負責小組成員工作的分配和小組內部問題的協調。一般問題由組長負責內部解決,只有內部難以解決的問題才求助老師,以此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協同工作的能力,同時也大大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提高實訓效率。
③ 賬務處理。按照教師給定的項目和組內的崗位分工,運用所學知識完成項目任務。
④ 輪崗。角色扮演式最大的不足是難以對流程總體有全面的熟悉和掌握。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實訓時實施輪崗,即完成一輪賬務處理后,組員之間重新進行崗位分配,具體安排由組長決定。然后按照新的崗位分工,進行新一輪的賬務處理。輪崗的次數根據實訓時間而定,至少應當保證輪1次,讓學生對不同的崗位有所熟悉和體驗。
(4) 教師點評
實訓結束時,教師應當進行點評。點評的內容不僅僅是數據的正確與否,還應當對操作的規范情況;實訓過程中組員之間的配合情況;組長對本組的組織情況進行評述。讓學生懂得會計工作不僅要做到數據準確,還應當做到規范操作、協同工作。
參考文獻
[1] 駱從艷.高職院校開展會計手工模擬實訓的必要性分析[J].財會月刊(增刊),2008,(7):58-59.
[2] 劉玉冰.當前會計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科技文匯,2006,(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