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班級管理中,學生座位安排的得當與否對班主任今后的班級管理工作、學生學習氛圍的營造以及教師的教學活動都有重要的影響。該研究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與問卷調查的方法,探索了江蘇省無錫市某高中201班全體學生的整體網絡結構情況,通過個案展開對班級學生間的調查了解,為新手班主任在安排學生座位問題上提供了科學依據,也對新手班主任的成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新手班主任;座位安排;社會網絡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0)04—0028—05
一 序言
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需要愛心、慧心和恒心的工作,更是一項需要科學指導的工作。一名優秀的班主任,應具備迅速、準確且全面了解學生的能力。面對活蹦亂跳而又淘氣可人的學生,新手教師在有序管理班級、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開展教學活動上該如何著手呢?彭興奎[1]在《優秀班主任的九個好習慣》一文中提到“取長補短,互相協調”(一群相互依賴、互有渴求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去完成具體目標時,工作效率最高)和“學會傾聽,勤于觀察”(班主任要能傾聽學生家長和同事的意見,切實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
座位是每位學生和家長特別關心的事。對于班主任而言,安排座位是件費心的事,更是項智慧的實踐,對新手班主任而言更是項挑戰,是新手班主任的必修課。根據一些專家班主任的多年實踐經驗總結,安排好學生的座位,需三個步驟:第一,安排座位前,要詳細調查、了解班內各種情況。第二,座位安排時,要全面、慎重考慮各種因素。第三,座位安排后,要根據隨時出現的特殊情況及時調換座位[2]。本文從社會網絡的角度探索班級學生間的整體網絡結構,通過個案研究展開對班級學生間的調查了解,為班級學生的座位安排做好第一步,也是首要步驟。
二 社會網絡分析方法
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是一種研究社會結構、組織系統、人際關系、團體互動的概念與方法,能夠用于測量行動者個體及他們所處社會網絡成員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和連結[3],對群組成員之間的通訊模式等進行可視化建模[4]。通過對行動者間的情況分析,得出行動者之間的社會網絡信息,了解行動者的社會網絡特征。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在于:能夠帶領我們“透視”社會網絡中行動者之間的互動——能夠定義并清晰地說明它們,看到它們創建的相互連接的圖式,以及達到理解這些圖式的意義[5]。社會網絡分析被視為研究社會結構的最簡單明朗、最具有說服力的研究視角之一[6]。
三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案例研究的目的是讓新手班主任詳細調查和了解班內學生的各種情況。研究聚焦于新手班主任在安排學生座位問題時,對班級學生間的人際交往、知識交流與共享、信息流通、學習協作等的了解。本研究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測量班級成員個體及他們所處的班級網絡關系和連結,可視化的交流模式,得出班級成員間的班級網絡信息。研究對象為江蘇省無錫市某高中201班的40名學生。由于該班級是高一直升高二的,所以班級成員不變,只是換了一名新的班主任。
對于整體網絡結構而言,節點代表的分析單位不同,其間的連帶也不相同,而且這些連帶不是一維的,班級成員之間的連接可以是多維的,比如同學A是同學B的孿生兄弟,那么A和B間的連接可以是同學關系、也可以是兄弟關系、更可以是學習上的競爭關系。魁克哈特[7]將個人在組織中間的社會網絡分為以下四種:情感網絡、信任網絡、咨詢網絡和情報網絡。以魁克哈特的四種網絡為指導,結合本文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筆者預先設計好了一份問卷,作為幫助新手班主任詳細調查和了解班內各種情況的依據,以使座位安排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在本文的解釋案例中,問卷題目如表1所示:
首先,新手班主任在新學期接手該班級時,讓班上部分同學先做此問卷,然后根據調查結果適當的修改問卷,接著在第一次班會活動課上讓所有學生填寫問卷。調查問卷中除了學生的個人信息狀況,例如姓名、性別等以外,主要是4道與學生間的班級網絡信息相關的問題。所有學生均返回了有效問卷,該問卷得到的數據作為本研究分析的根據。
表1 了解班內成員間關系的問卷
(1)如果功課遇到困難,你經常跟班上哪些同學討論(咨詢關系)
(2)你通常會與班上哪些人分享班級八卦消息(情報關系)
(3)你有班上哪些同學的電話(包括家里的)(信任關系)
(4)如果你有煩心事,你會向誰吐露苦水(情感關系)
然后,將原始記錄表導入社會網絡分析軟件Ucinet6.1得出數據矩陣表。
四 數據分析與處理
社會網絡分析是一種通過收集社會網絡數據,描繪班級內學生間的信息溝通、知識傳播、學習交流以及情感情報的關系網絡。
在網絡分析中,如果分析的節點較多,人們一般會利用矩陣的方法來表示社會關系網絡,其中最常見的矩陣是鄰接矩陣。鄰接矩陣中的各元素可以表示兩個節點間是否連接以及相互間聯系的強度,其中行代表某種關系的發送者,列代表某種關系的接收者。出于對保護個人隱私的考慮,我們用數字1、2、3......40表示不同的學生。咨詢關系是學生間在知識交流與共享中最重要的關系,因此我們選取咨詢網絡所形成的矩陣如表2所示,相應的社群圖見圖1。

對于表2所形成的矩陣,X12=l表示成員1對成員2進行過學習討論(1是橫坐標,2是縱坐標),在圖1中則表示,節點1連接一根有向線至節點2;X13=0表示成員1沒有對成員3進行過學習討論,那么在圖1中可看出節點1與節點3之間則沒有連接。從圖1亦可看出,學生5、30、22、23、36的點入度極高,即班上很多同學愿意咨詢他們學習或生活上的問題,由此可看出這5位同學知識豐富,也比較樂于幫助其它同學。而學生9和17的點入度和點出度都極低,說明這兩位同學處于班級的邊緣地帶,他們倆既不是很主動請教別人問題,同時也很少有同學向他們請教。新手班主任通過對該矩陣圖和社群圖的分析,能夠清晰的看清每位學生的請教對象和被哪些同學請教,從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我們依據安排座位時的優差組合法[8],將學習積極性較弱的同學座位盡量安排在學習主動性較好的同學的附近,將容易傳播、共享知識的同學與一些處于邊緣的學生盡量安排在一起。同上述方法所述,新手班主任可將獲得情感、情報和信任網絡的矩陣和社群圖作為學生座位安排的一個參考量。
1 網絡整體結構分析
通過對整體網絡結構的分析,可以了解其整體特性結構是否適合知識的共享及傳播。而看一個整體網絡結構如何,應該從網絡的密度入手,密度是一個圖中各個節點之間連接的緊密程度,即每個個體間的聯系的緊密程度。通過對網絡密度的分析,可以了解其組織結構的知識共享或情感交流情況。固定規模組織的成員之間聯系越多,網絡的密度就越大。一般來說,關系緊密的團體合作行為較多,信息流通較易,情感支持也會較好;而關系十分疏遠的團體,則常有信息不通、情感支持太少、學習滿意度低等問題[9]。

所以密度是一項重要變量,密度計算公式是△=2L/g(g-1)(L=圖中線的數目;g=圖中節點的數目),計算得出該班級的四個矩陣密度,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四個矩陣密度均在0.15以上,參考其它的一些研究[10],可以認為該班級學生間的互動較多,該班級比較團結。咨詢網絡和信任網絡形成矩陣的平均密度均在為0.2以上,說明該班學生間的信任度很高,溝通與互動也較多,只有少數幾個邊緣型學生,沒有產生獨立的小團體。而情報網絡與情感網絡形成矩陣的密度相對較低,分別為0.1642和0.1604,說明學生間的情報消息和情感互動相對較少,同學們還不愿把心里的秘密或者認為最重要的事情與他人分享。人們普遍認為信任網絡是另一種情感關系,但也有特殊性即咨詢網絡和信任網絡重疊的情況更嚴重,該班級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依據安排座位時的性格組合法及開小灶的方法[11],新手班主任將學習上積極的和平時關系較好的同學的座位拉近點,更利于這類同學的交流,促進學習進步。將那些喜歡傳播班級小道消息的同學分散開來,以使這些與學習無關的消息不易傳播開來,從而給全班同學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2 中心性分析
中心性是社會網絡分析的重點之一,評價一個人重要與否,衡量一個人的地位優越性或特權性,以及在群體中的社會聲望等常用這個指標[12]。其中網絡中心性中的程度中心性和中介性使用最廣泛。程度中心性常用來衡量誰在一個團體中成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中介性測量的是行動者對資源控制的程度,表示一個點在多大程度上位于網絡中其他點的“中間”,占據這樣的位置越多,就越代表他具有很高的中介性,越多的人聯絡時就必須要透過他而與他人聯系。
上述四個矩陣都可進行中心性分析,從情感交流方面看,情感網絡所形成的矩陣最能反映交流過程中誰處于核心地位。為此,我們對情感矩陣進行程度中心性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

由于情感網絡形成的矩陣是一個非對稱矩陣,程度中心性和標準化的程度中心性都有兩個值,內向程度中心性表示連入值,即有多少其他學生愿意向該同學吐露心聲;外向程度中心性表示連出值,即該學生愿意向其它哪些同學吐露心聲。例如:學生23愿意向其他17個同學談心事,有十二個同學愿意與他談心事,標準化的內向程度中心性為30.769,標準化的外向程度中心性為43.590。學生4、22、33、36和38具有較高的內向程度中心性和外向程度中心性。這些學生在班級中既愿意向他人談心事,他人也愿意向他們敞開心扉。而學生3、5、8、9、14、18等學生具有較高的內向程度中心性,但是外向程度中心性則相對較小。說明他人常向這些同學吐露心事,而這些同學很少主動對其他同學談心事。還有一類學生如10、13、29、36具有較高的外向程度中心性,而內向程度中心性較低,表示這類學生愿意與班級中其他同學進行情感交流,但其他同學卻較少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最后一類內向程度中心性和外向程度中心性均較低,雖然該類學生屬于學習團體的外圍人物,但在該班級中卻占了大多數。群體的程度中心性指標同樣也有兩個,群體外向程度中心性為28.271%,群體內向程度中心性為25.641%。雖然這兩個值反映出該班級比較團結,但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班級中缺少一些與許多學生都聯系緊密的核心成員,另一方面有許多同學跟其他同學的情感交流極少。新手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同學們的心理健康,應鼓勵學生們多多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加強學生間的友誼。在安排座位時,班主任就要考慮這樣一個問題:是不是將不喜歡與他人交流的學生與班級活躍分子座位靠近點,這樣既能夠帶動內向學生的情感交流,同時又避免了活躍分子與活躍分子座位挨著一起的“超活躍”現象。
本文的案例中,該班級打破人們普遍認為的信任網絡是另外一種情感網絡的關系,展示了咨詢網絡和信任網絡重疊的情況。說明某同學只有在信任另外一個同學的基礎上,才會向這個同學咨詢問題,或者他向這個同學咨詢問題,說明他對這個同學更加信任。雖然咨詢網絡能反映網絡中的信息傳播途徑,但是情報網絡更適合進行中介性分析。整個網絡的中介性是12.6%,某些學生處于信息的中介位置,控制著信息的流動。節點11、7、18、8、33、38、6、30、32、22、4、6、5、24、35、16、23、1、17等標準化中介性值均在1以上,其中11的標準化中介值最高為15.499。由圖3可見,學生11、7、8和18在班級中扮演信息傳播中介者的角色。與此相反的是,一共有7位學生的中介性為零,表示其所處位置無法快速有效的得到班級最新消息。
通過情報矩陣各節點的中介值的測量,讓新手班主任更加清晰明了的看到了班級同學中,哪些是消息的中心人物,在班級中傳播信息,為班主任以后的班級管理提供了參考。同時從另一個側面看到了班級同學的各自特點,并且清晰地洞察了班級的整體概況。

五 總結
本研究是將社會網絡分析應用于班級管理的探索性嘗試,其研究結果只適用于與本案例相近的環境(如班主任為新手,同學間有一定的熟悉以及年級等因素),更多的推論將會失之于大膽。但是,我們利用社會網絡分析也清晰地描繪了該班級學生的網絡結構和班級的整體情況。而且,通過社會網絡分析得到的一些數據,為新手班主任在學生座位的安排上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更好地管理班級。雖然利用社會網絡分析研究班級管理的技術不是很成熟,但是本研究還是試圖對上述數據作了一定的解釋。本文的研究過程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除了班級中的咨詢網絡、信任網絡、情感網絡和情報網絡可以給新手班主任提供參考外,新手班主任在管理班級中的座位安排時還應該考慮其他的因素,如學生的高矮個頭、近視等等情況。
參考文獻
[1] 彭興奎.優秀班主任的九個好習慣[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08,(4):3.
[2][8][11] 王科雄,張巧紅.座位安排三步曲[J].輔導員,2006,(7-8):83.
[3] Wellman, B.Structural analysis: From method and metaphor to theory and substance[A]. B. WellmanS. D. Berkowitz. Social Structures: A Network Approach[C]. Greenwich, CT:JAI Press,1997:19-61.
[4] Monge, P.R., Contractor, N.S. . Emergence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A]. F.M. Jablin L.L. Putnam.New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C]. Newbury Park, CA: Sage,2001:440-502.
[5] Haythornthwaite, C.. Social Network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Examining E-learning[DB/OL].
[6] 張存剛,李明,陸得梅.社會網絡分析—一種重要的社會學研究方法[J].甘肅社會科學,2004,(2):109-111.
[7][9][12] 羅家德.社會網絡分析講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64-64,150-155.
[10] 陳向東.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在線協作學習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 2006,(10):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