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少功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挑起文化尋根思潮大旗的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新世紀伊始他做出驚人的舉動,遷入他曾經下鄉插隊的湖南鄉村,過著“半世俗半隱居的生活”。他經過六年的醞釀,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思想結晶——《山南水北》,該著作收入了99篇散文和大量圖片,記錄了韓少功在八溪峒生活、勞動和思想的點點滴滴。回望韓少功的文學生涯,或許可以說韓少功是一個靈魂在鄉村跳躍的作家,這在《山南水北》中有著集中而強烈的體現。歸鄉的韓少功不再是橋上看風景的過客,而是將自己的全部一生命和靈魂融進自然鄉村,融入生活的底層。我們能在其中看見一幅幅原汁原味的自然風景和具體生動的鄉村生活畫面,以及其展現出的濃烈的鄉村情結。全書字里行間閃爍著作者睿智的思考,對生活在現代都市的人們有著深刻的啟示。
一、韓少功《山南水北》的鄉村情結
(一)湘鄉自然情結
韓少功回到了當年自己曾經插隊下鄉的湖南省汨羅縣,在作者的眼里,鄉村的青山綠水、雞鳴狗吠、皓月明星無不對人心靈造成強力的洗滌和沖擊。鄉村微妙細小的事物都是上帝賜予人類的極品。這些渾然天成、天然雕飾的真實圖景,讓久居鬧市的韓少功喜不自勝,“于是撲通一聲撲進畫框里來了”。融進自然山水之后,作家真切地感受到,過去被城市的喧囂震得麻木的雙耳如今被鳥語蟲鳴溫柔地喚醒(《耳醒之地》);過去被都市弄得平面化和模式化的笑容如今在山野中恢復了原生的桀騖不馴(《笑臉》);過去消融于嘈雜人群中的身影如今不時成為村人熱情關注的對象(《隱者之城》);過去定格在辦公區方格里的呆板勞動如今被田野里自由勞動的歡歌所替代(《月下狂歡》);過去在城市中形同陌路的人際關系如今在山林中已演變成與無數鮮活生命的交流和呼應(《遍地應答》)。在大自然中自己身心能夠得到徹底放松,放開每一個毛孔自由呼吸。棲息在山南水北的詩意畫卷之中,人與自然的本真生存與和諧相處讓韓少功看到了大自然和鄉村的真意。作者在鄉下完全體會到了城市里沒有的感覺,用心親密地接觸到純粹的自然天地,迷戀著大自然,自由浸泡在大自然中,充分地享受大自然。
(二)鄉居情結
置身鄉村生活中,韓少功深刻地體會到了鄉村的恬淡-愜意,這是在城市里完全找不到的感覺。一切的感官在這里都是美妙的享受,美麗恬靜的鄉村生活能夠為人的感官去蔽,使之突破原來的盲區,重新覺醒,恢復對天籟之音的感應。在《耳醒之地》一節,韓少功描述了感知啟蒙過程及其帶來的康復的愉悅。在這清幽的地方住下之后,人的感知也自然有了變化。憑著一雙耳朵,人就可以讀出鳥群中發生的事情,甚至讀出它們的閨房隱私。不僅耳根,眼睛的感覺也漸漸復蘇,顯得神清目明,尤其是對月光的感受。如同從爭權奪利的官場返回田園的陶淵明在南山下發現菊花一樣,從城市歸來的韓少功也在水面上發現了飛流的月色……
在作者筆下,萬物似乎都具有靈性,他們的生命力蓬勃向上,顯示著自然的豐沛和博大。不僅是草木和動物,甚至是一條船,在《山南水北》中似乎也具有了生命力,無人而自漂(《尋找主人的船》)。所有這些其實都體現了韓少功對自然的親近和禮贊。他以自己的經歷用五官、心靈來感知鄉村大地上的事和物,在生活中對自然本真的細膩感受轉化為對大地鄉野深摯的愛。
(三)勞動情結
《山南水北》對“勞動”的書寫和贊美更為直接地體現了韓少功對自然本真的親近。他在鄉間種菜、養雞,身體力行,對勞動充滿了虔誠。文中的一些章節記錄了作者勞動的艱辛(《開荒第一天》)、勞動的經驗(《治蟲要點》)、勞動中的感受(《CUI-TURE》)以及勞動的收成(《紅頭文件》)。他認為融入山水、親近土地和五谷的勞動生活,是一種最接近本源的生活,一種最自由衛生的生活。通過地里的耕作,人參與了自然的過程,發生了一種水乳般關系。他的生活與一粒種子的發芽,一朵花的結果,一群雞的吵鬧,乃至一陣風的吹刮,一場雨的降落,一條溪流的漲起交匯到一起,并隨著季節跌宕起伏、循環變化,成為一個詩意的流程。當他的莊稼有了收獲,當他種植的番薯熱氣騰騰地端上了黃昏的飯桌,內心的欣慰是坐享其成的城市人難以體會得到的。在這里我們觸摸到了一個自由舒坦而又真實的韓少功。
(四)鄉親情結
韓少功用欣悅和深情的筆調描繪山居生活,描繪與之為鄰的貧寒卻不乏寬厚與大度的鄉民,真誠的與民同樂。在鄉下,韓少功的生活是開放的,晴耕雨讀之余,他經常走出家門,到周邊各地走動,到農家火塘邊聊天。對于“討厭太多所謂上等人的沒心沒肺或多愁善感,受不了頻繁交往中越來越常見的無話可說”的韓少功來說絕對是找到了宜居的“人群氣場”,自有一份自在的輕松與愜意。鄉村生活,韓少功筆下便呈現出神乎其神的山間神醫塌鼻子、靈性驚人的鄰家盲女、守秋的賢爹等一組鮮活生動的鄉民群像,這些很有意思的人物,個個故事精彩、性格鮮明,在他們身上既可見鄉間人的聰慧,又可觀鄉間人的局限,但所有的人物都是那樣可愛、可嘆、有趣。顯然,這樣的人物在城市的書房里是虛構不出來的,也不是那些自我感覺太好、優越感太強、視鄉下人為下等人的寫作者能描摹出來的……
二、韓少功鄉村情結給現代都市人的啟示
《山南水北》是韓少功第一本直接以新的棲居為題材的作品,在他的創作中具有重要意義。韓少功在《山南水北》中所描述的事情,小到可以無限小甚至忽略不計,大可以大到無限大甚至無法估量。不論大小,都是一個作家用實際行動對他所處時代的一個回應,用自己冷靜的思考給世人以啟示。
當所有人都殫精竭慮地夢想著在城市扎根,韓少功卻背上行囊,從喧嘩的城市“退場”,從所謂的主流生活、文化中隱身而去。在八溪峒,在這個雖然未被現代文明完全遺忘,但在本質上仍然保持著原初風貌的偏僻山野,他用身體在生長谷物的大地上拓荒,同時,他還用另一把智慧的鋤頭在精神大地上拓荒,在寂靜的夜晚對城市、鄉村、人生、命運、存在等命題進行了獨立而深沉的思考。在季節之外,他不僅收獲了豐盛的蔬菜、果實,還收獲了這部散發著青草和炊煙味道的《山南水北》。從作者的心路歷程看來,我們在追尋物質享受的同時已經不知不覺地丟失了自我,本真的“我”被功名、世俗所吞噬,剩下沒有感知的軀殼,游離在慌亂的社會中,被自己扭曲的價值觀所左右,導致自己在社會中處處碰壁,心靈受到打擊污染。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各種壓力接踵而至,或許我們也應像韓少功一樣,為自己尋找一方心靈的樂土。讓已經偏離航向的價值觀回歸正軌,恢復心靈自由的身份。我想韓少功的鄉村情結不僅僅是他自己的情結,而是給廣大迷茫、慌亂的世人指出了一條明路,放開才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