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爾納·哈賈迪(Bernard Hadjadj)擁有人力資源方向的社會經濟學博士學位,從事社會科學研究長達10年,期間曾在非洲多國及海地擔任法國合作任務與文化活動負責人。他曾先后擔任UNESCO駐海地與喀麥隆代表,在海地居住10余年,現任總干事的海地事務顧問。2007年,他出版了《明年的太子港:擺脫奴隸制》(L?蒺an prochain à Port-au-Prince, sortir de l?蒺esclavage)一書。
阿蘭·桑塞爾尼(Alain Sancerni)生于1949年,曾任職法國外交部(1975—1995),負責文化合作與發展事務。他主持過多個文化項目,如歐洲委員會的非洲、加勒比及太平洋國家教育項目(2001—2005),并長期擔任UNESCO、法語地區國際聯盟(OIF)、法語地區大學辦公室(AUF)、歐洲委員會等機構的社會發展、教育、旅游以及文化領域的專家和獨立顧問。此外,桑塞爾尼還是一名作家,并擔任全球發行的法語文學雜志《大洲新岸》(Riveneuve Continents)的主編。
雅克梅勒的歷史可追溯至1698年,目前各方都在呼吁UNESCO支持這一歷史城鎮。由于海地正處于重建期,人們建議UNESCO應站在最前沿,幫助該歷史記憶中心從碎石瓦礫中重新站起來。這一考慮首先基于對長者的尊重,雅克梅勒鮮活、豐富而充滿創意的傳統因他們而不朽。藝術反映塑造了城市居民的歷史與多樣性。人們支持重建雅克梅勒的第二個原因是,一旦重建工作完成,雅克梅勒及其腹地的所有潛力與資源都將造福于整個海地,其程度可能前所未見。
盡管遭遇了極大的災難,雅克梅勒地區的人們仍保持活力、責任心和主動性。
熱愛自由與文化的人們
一群有血有肉的人創造了雅克梅勒的精神、外在和想象力。日復一日,這里的墻壁、街道、空地、記憶、集會、感知、創作、聲音和形象聚合起來,為子孫后代營造了一座獨特而不可復制的城市。與這座城市聯系在一起的許多人,為后世留下了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
列在雅克梅勒名人榜首位的是弗朗西斯科·米蘭達(Francesco Miranda)和西蒙·博利瓦(Simon Bolivar)。1806年3月12日,米蘭達在雅克梅勒設計出委內瑞拉國旗,為該國獨立拉開序幕。而西蒙·博利瓦則于1816年離開雅克梅勒,投身拉丁美洲的解放事業。盡管二人均非生于斯地,卻具有雅克梅勒人的精神,在全球事務中表現積極,熱愛自由,待人不分厚薄。雅克梅勒正是建立在這種精神之上。
囿于篇幅,本文無法一一羅列雅克梅勒的文藝天才,他們讓這座城市成為海地文化的先鋒,讓大街小巷變成精彩、忠實、坦誠的本地人的美麗世界。
讓·梅泰拉斯曾為記者、藝術評論家、熱心腸的“雅克梅勒紳士”奧伯蘭·若利柯爾(Aubelin Jolicoeur)寫過一篇悼文,其中重點提到了這座誕生過詩人、前市長阿爾奇比亞德·波馬拉克等天才的城市。在梅泰拉斯的筆下,這些天才“都充滿善意,具有犧牲精神,并且忠貞不渝;都為自己是雅克梅勒的子民而自豪;都擁護強大的、能夠預言未來的守護神”。 1譬如,詩人、克里奧爾語的擁躉和推廣者費利克斯·莫里索—勒魯瓦,他的詩歌植根于本土,卻在世界范圍內開花結果。他同時是一名劇作家,深諳希臘悲劇,曾用克里奧爾語改編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將希臘式的場景搬到了海地農村。底比斯國王克瑞翁搖身一變成了農村暴君,而伏都教神祇則代替了希臘諸神。莫里索—勒魯瓦在世時時刻準備著抨擊一切不平等,吶喊“榮譽與尊重”。
雅克梅勒的街道總會讓人聯想到虛構的、引起肉欲的哈德良,她是當地另一偉大作家勒內·德佩斯綺夢中的女性僵尸。哈德良這個形象又讓人不可避免地聯想到另一名雅克梅勒女性,那個真實存在過的讓娜·杜瓦爾(Jeanne Duval)。她是天使和魔鬼,令查爾斯·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滿懷鄉愁,創作出了最好的詩篇。
一個悶熱的秋夜,我合上雙目,
呼吸著你滾燙胸脯傳來的芳香,
我看見幸福的海岸伸向遠方,
單調的陽光照得它神迷目眩;
一座慵懶的島,大自然奉獻出
奇特的樹木,美味芬芳的果子,
身材修長四肢強健的男人,
還有目光出奇坦率的女子。
被你的芳香引向迷人的地方,
我看見一個港,滿是風帆桅檣,
都還顛簸在大海的波浪之中,
同時那綠色的羅望子的芬芳,
在空中浮動,又充塞我的鼻孔,
在我的心中和著漁人之歌一起唱。2
藝術家普雷菲特·迪福(Préfète Duffaut)1923年1月1日出生于雅克梅勒,他長期居住于此,故鄉賜予他創作的靈感。藝廊老板、作家米歇爾·莫寧曾寫道:“1944年太子港藝術中心開放,幾個月后里戈·貝努瓦及一群藝術家來到雅克梅勒尋覓藝壇新秀。年輕的迪福前去拜訪……當晚,他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位純潔的少女向他走來,伸出雙手。她站在一座糖塊形的山上,告訴他……要好好將雅克梅勒描畫。”3
值得一提的是,UNESCO很早就開始關注雅克梅勒。呂斯·圖爾尼埃(Luce Turnier)1924年出生于雅克梅勒,她通常被認為是海地最出色的藝術家,1946年在UNESCO的贊助下,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了她的畫作。今天看來,很難不認為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舉動。
最后必須要提到的名人是德賽·巴蒂斯特(Dessaix Baptiste)。他來自雅克梅勒,是一名偉大的音樂家、笛手、作曲家和指揮家。巴蒂斯特至今仍活在人們心中,這要感謝弗里茨·瓦萊斯科(Fritz Valesco)的才干和決心。瓦萊斯科一手創辦了雅克梅勒音樂學校,并冠以巴蒂斯特的名字。作為一個整體,雅克梅勒技藝純熟的工匠們也給城市帶來榮耀。他們為狂歡節游行貢獻才華,每年都投入大量創作精力,以創作出更為大膽、艷麗的面具。同其他人一樣,工匠們也深受地震影響,但震后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恢復工作和打造更勝一籌的狂歡節。其他手工藝術家,如莫羅·巴魯克(Moro Baruch),則為人們帶來了五彩斑斕的木制作品。
受到威脅的一方厚土
雅克梅勒坐落在面朝加勒比海的開闊海灣。未經破壞的海灘(如Cyvadier、Raymond-les-Bains、Ti-mouillage和La Saline)擁有極大的旅游開發潛力。整個地區的灌溉水源充沛,一條河流奔騰至鄰近蒂奧特的另一勝地畢盛(Pichon)瀑布。雅克梅勒北面有三個瀑布池(清池、藍池和棕櫚池),它們呈階梯狀排列,將山泉逐級引下。
紅灣平原上的阿拉伯咖啡種植園曾讓雅克梅勒成為富埠,游客若不前去參觀,將留有遺憾。德薩林將軍在此修建了奧熱堡壘,它與遍布全國的其他堡壘一道,共同抗擊法軍、守衛國土。奧熱堡壘現已成為廢墟,不過只要稍加想象,便可判斷出一旦將其修復將會如何迷人。這里不失為一處歷史名勝,同時也是舉辦文化活動的好去處。
自然與文化共享同樣的美、歷史和發展潛力。雅克梅勒及其周邊地區風景宜人,文化獨特。不幸的是,當地生態系統正受到重大威脅。La Visite公園的大規模砍伐以驚人的數字詮釋了這一危機:1983年,公園的森林覆蓋總面積為17,000公頃,而今天已垂落至3,000公頃!在當地和國際層面上,人們必須意識到自然與人類關系的重要性。一些本國及國際組織正動員人們一起努力,貫徹執行高效、新穎的解決方案。
震后的雅克梅勒
“保護雅克梅勒歷史中心就是保護我們的靈魂。”在ISPAN充滿人性和智慧的呼聲中,我們也加入了自己的聲音。雅克梅勒歷史中心憑借其豐富歷史,入選UNESCO世界遺產候選名單。不過,若要恢復往日風貌,這里需要進行一番修繕。ISPAN已草擬地震損失清單,受損老宅不少于103座。是該行動的時候了! 《ISPAN簡報》雅克梅勒專號呼吁人們行動起來。文章寫道:“若失去亞歷山大莊園——勒內·德佩斯小說《我所有夢中的哈德良》的故事發生地——雅克梅勒將會怎樣?若失去商業街溫暖慵懶的午后,雅克梅勒將會怎樣?若失去圣詹姆斯和圣菲利浦教堂的低語,以及與之交匯的從鐵市不斷傳來的嘈雜聲,雅克梅勒將會怎樣?若失去舊監獄、市政廳、一些老宅、共濟會分會所、木屋、船塢、傳統藥房……這座擁有喧囂歷史的桀驁不馴的城市將會怎樣?雅克梅勒仍留有殖民防御系統的遺跡,包括守衛港口的大堡壘、‘小炮臺’和貝里奧堡壘的廢墟。”4
鑒于當前的經濟狀況,以及因地震和低能政府而加劇惡化的自然、文化和社會環境,若非民間社團積極奔走,雅克梅勒實難幸免。社區組織、志愿者群體、手工藝人、藝術家,以及那些與偉大城市的土地、歷史息息相關的人們,如果能夠給予他們正確的支持,僅憑他們的力量就足以讓城市重生。2010年1月12日地震發生后,人們很快組織起來,拯救生命、包扎傷員、在瓦礫堆中搜尋幸存者,以及幫助重新組織城市生活。雅克梅勒人總是主動掌握自己的發展,從不坐等奇跡發生或靜候外界援助,這次也不例外。在雅克梅勒,民間社團和文化總是不可分離的。
雅克梅勒地區一直從創作、手工藝、藝術和文娛活動中汲取力量——如德賽·巴蒂斯特音樂學校、電影學校、芭蕾舞團、狂歡節等。 雅克梅勒人對土地和風光的熱愛也令其充滿生命力。譬如,海地和多米尼加兩國在邊境小鎮共同發展生態旅游。兩國還分別成立了科學與藝術基金會(多米尼加)和海地替代旅游發展基金會,由兩家基金會共同組織兩年一屆的博覽會。橙樹區的微型環保企業正在興辦當中,同其他創意項目一樣,這些企業扎根于遙遠的歷史,放眼于未來的無限可能。
UNESCO怎能不抓住這一歷史、文化和發展帶來的機遇呢?
UNESCO對雅克梅勒的認知
UNESCO必須以充滿智慧與人性的方法來提升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并發展生態友好型旅游業。
雅克梅勒社會經濟復蘇的第一步應該是修復老城及其堡壘、恢復狂歡節及其他藝術創意活動,這些共同構成了城市的靈魂。第二步應該是通過努力實現技術、價值觀和奮斗目標的傳遞,確保以上文化財富的長期存續。學校必須復課,現有的社會組織需要再次發揮作用,同時也需要支持藝術的表達與展示,以及新一代創意組織人才的培養。從手工藝到電影,文化產業的本土能力與資源建設是可行且必須的,這一機會不容錯過。
發展中必須考慮環境與自然資源。需要維護生態系統,重新栽種樹木,保護與提升自然遺址,此舉不僅有利于自然環境,還可為藝術家提供靈感。廣泛地說,雅克梅勒地區的整體發展需要牢固建立在農業基礎之上,特別需要鼓勵面向市場的咖啡生產。
自然遺址和風景、歷史遺址和社會活動場地、文化和社會創新與活力——雅克梅勒地區擁有成為生態友好型旅游勝地的一切必要財富。這些財富無需豐厚,但利用起來必須發揮才智。不多的財富中必須包括當地人,他們是這一地區最大的潛力。因此需要重建一種方式,連貫性地表現這些當地資源。此舉將使雅克梅勒受益,同時也將極大促進整個海地的形象與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雅克梅勒是一座慷慨的城市。
重建方法應基于民間社團和當地社群的資源。顯而易見,認識這一潛力的方式很多,而且也有必要敞開門歡迎各種方法和創見。民間社團的多樣性及其在雅克梅勒的存在和經歷,意味著具體形式下的民間社團(區域團體、當地社區、志愿者群體等)是一種重要的行動資源,可以將潛在資源、各類天才和獨立創見轉化為共享的有效財富。毫無疑問,民間社團需要國家機構和國際社會作為合作者和補充力量。但這些實體不會成為行動的主要指揮力量,因為必須確保資源和能力/領土/人口在精確平衡真實發展和正確次序上的相互一致性。
因為UNESCO是一家多學科組織,擁有靈活的多部門方法,所以在起草雅克梅勒及其腹地的全球發展計劃時,它能夠鼓勵一種綜合性方法。這意味著在本地和區域當局、民間社團、志愿者群體、私有部門、雅克梅勒的離散人口等不同角色之間創建對話平臺或空間。
最后,應制作一份關于各層面不同創見、需求和伙伴關系的詳盡清單,以便雅克梅勒和海地東南地區的行動計劃能夠圍繞堅實的文化和旅游業運轉。必須保持各種創見的原創性,利用其形成彼此間的相互支持,為整個地區的和諧、可持續發展服務。協調一致至關重要,以便行動形成一股合力,以便建立起強大、負責、便于管理、不可逆轉的機制。雅克梅勒案例可以證明UNESCO的多部門方法是有效的。
我們需要點燃雅克梅勒人發展家鄉的熱情,需要看到人們的齊心協作。雅克梅勒和東南地區的人民具有膽識、創造力,并且慷慨大方,值得我們給予積極的支持。
(黃靜雅 譯)
注釋
1 見讓·梅泰拉斯的博客: http://jeanmetellus.jacmel.net/index.php/2007/03/17/4-hommage-a-aubelin-jolicoeur(2007年3月17日訪問)
2 “異域的芳香”,《波德萊爾詩選》,紐約: Grove出版社, 1974年。
3 米歇爾·莫寧(Michel Monnin),1975年至1979年間的日記(未出版)。
4 《ISPAN簡報》,2010年3月1日,可在線閱讀:http://www.iccrom.org/fra/news_fr/2010_fr/various_fr/03_09_bulletinISPAN10-HTI_fr.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