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新共和國》
2010年1月
兩權相害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用一張精巧的地圖,顯示出所有目前地球上變得反常的冷或熱的地區。有趣的是,看起來罕見的寒冷發生在每一個有重要媒體駐扎的地區——美國東北部、歐洲和日本——所以極寒天氣搶占了所有的新聞頭條。而反常的溫暖正好在其余的地方,特別在北極地區。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反常:南極的夏天悖逆溫室效應,變得異常寒冷。寒冷的夏天對擔心海平面上升的沿海居民,著實是個好消息。但壞消息是,南極夏天仍然寒冷的很大原因是臭氧層有洞,強化了極地附近的風,使得南極對抗了全球變暖。自從禁止使用氯氟烴,臭氧層慢慢得到修復,由此南極將不會再有對抗氣溫上升的大風,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里,南極將升至更高的溫度。但是,好像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贏。
編譯:韋雯
◆ 新加坡《聯合早報》 2010年1月6日
對臺軍售,中國還有招嗎?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1月9日公開譴責美國對臺軍售,這是自奧巴馬政府1月6日深夜批準向臺灣出售愛國者3導彈以來,中國政府3天內第5次公開抗議美國。但美國《華爾街日報》同時對奧巴馬的對臺軍售“叫好”,宣稱奧巴馬這次“做對了”。
臺灣學者林中斌認為,北京以往無效的警告已讓“美國把北京看穿了”。在中國國內,也有學者對中國能否擋住美國軍售信心不足,認為中國始終沒找到一張能打疼美國的“大牌”。
中國外交部和國防部的抗議均未說明中方將采取何種具體措施,這引發了媒體對中國如何反制美國的猜想。由于中國2008年曾因小布什政府宣布近65億美元對臺軍售計劃擱置中美軍事交流,《澳大利亞人報》等媒體預測中國此次仍將擱置中美軍事交流。《美國之音》援引中國網民的話說:“美國對臺售武,中國始終被動接受,中止兩國軍事交流后又恢復的做法是老一套的惡性循環,對臺售武,美國吃定中國了,沒有辦法。”
法國86F廣播電臺稱,中國已給美國畫出底線,卻沒有宣布具體的制裁措施,這說明中美都只是在試探對方,誰也不愿用力過猛。
軍事記者梁永春認為,此次美國將愛國者導彈出售給臺灣,意味著臺灣有可能被納入美國的導彈防御體系。這是奧巴馬政府一次高風險的政治投機,美國現在在等中國究竟會做出什么樣的實質性反應。面對美國的戰略試探,中國必須做出清晰有力的響應,要讓對手明白你在關鍵時刻敢于使用自己的力量。
與此同時,也有不愿被披露姓名的學者表示,此次奧巴馬政府只是在執行布什政府制定的對臺軍售計劃。未來奧巴馬很可能宣布自己的對臺軍售新計劃。如果當下中國民間和官方的反應就如此激烈,等到奧巴馬宣布新軍售方案時,中國民間的反美情緒可能會膨脹到徹底顛覆中美關系發展大局的程度,而這對中國自身是不利的。
編輯:張超
◆ 英國《衛報》
2010年1月11日
當KFC不做炸雞
在印第安那波利斯的一家普通肯德基餐廳里,售餐臺上擺放著推銷肯德基新出品的烤雞系列廣告。而肯德基的特許加盟商們已于2010年1月11日組成了聯盟,控訴肯德基違背公司傳統,以烤雞替代炸雞。
美國的快餐業,總有些“潛規則”是一成不變的。漢堡一定要大,鱈魚配薯條,還有就是肯德基只做炸雞。
然而,變革到來了。在以可口可樂拒絕可卡因為代表的食品工業革命中,肯德基在2009年推出了肯氏烤雞,這種烤雞的配方和已故上校桑德斯留下的炸雞配方相去甚遠。然而這種方法,使得KFC創下了8個月10億美元的銷售額,這個跨國巨頭現在的感覺棒極了。究竟是烤是炸呢?我們還是用數據說話吧。平均每塊烤雞的熱量是70-180卡,脂肪含量為4-9克,而過去的炸雞熱量為110-370卡,脂肪含量更是達到了7-21克。可見,這種新型烤雞較之傳統炸雞的優勢非常明顯。
編譯:張曉晨
◆ 英國《每日快報》
2010年1月12日
歐盟共享英福利
英國《每日快報》披露,數千名員工為了能夠享受英國國內的福利保障,紛紛從歐盟涌向英國,以享受英國優厚的福利和養老金政策。
在英國擁有辦事處的波蘭公司更是鼓勵他們波蘭總部員工將自己的收入計入英國收入,以享受更好的福利待遇。
要達到這個目標并不困難,只需要一天時間:前往英國,在就業中心領到一個國民收入賬戶編碼,并在英國銀行建立一個賬戶。這些來自波蘭公司的辦理者都是被英方412.75英鎊/月的基本養老金承諾吸引而來的。而相同條件下,在波蘭僅可得到130英鎊/月。
稅收對財政貢獻的急劇下降使波蘭議會表現出了極大的關心和恐慌,勞工部部長尤蘭塔·菲達克已經開始向英國政府求救。
英國納稅人聯盟的首席執行官馬修則表示:“這一切皆源于英國有一個寬松、有缺陷的體系。波蘭和英國政府,都應重視起來。”
編譯:李瑩
◆ 英國《獨立報》 2010年1月13日
美國辜負了海地
美國對海地的救援行動,越來越像2005年新奧爾良市受到卡特里娜颶風襲擊后,美國政府采取的緩慢又混亂的援救。
5年前,布什總統對路易斯安那決口的大堤反應遲鈍并冷漠,如今,奧巴馬總統很快承諾會及時對幸存者做一切救援。在這兩場災難中華盛頓的言論和反應很不一樣,但是結果卻差不多。及時的救援少之又少,人們躲在崩塌的建筑下面支撐生命。當美國第一批援助部隊終于到來,還是以士兵維持秩序的形式到達時,海地人民已經暴怒。
在搶救一名11歲的海地小女孩時,這名女孩的腿壓在廢墟中整整三天,但由于缺乏挖掘工具,遲遲無法解救出來,最終這名女孩被眾人徒手挖掘搶救出來,但一個小時后因為無法得到醫療救治死去。
這場海地立國二百年來最劇烈的地震,力度強、震源淺,破壞力格外厲害。國際紅十字會估計災民達三百萬,占全國人口三成。海地是中南美洲第一個擺脫殖民地政府的獨立國家,卻也是今天美洲最窮困的國家,全國人口三分之二是文盲。
地震后停水停電,沒有救護車,沒有生命探測器,沒有大型挖土機。幫派分子手持大砍刀橫行在大小街道上,而且海地在震后已經發生了多起的劫掠事件,有時還能聽到槍聲,由于救援一直進展非常緩慢,海地的災民情緒比較激動。
海地與美國關系千絲萬縷。海地人曾經幫助美國打獨立戰爭,海地移民建立了芝加哥,海地是希拉里與克林頓新婚蜜月之地。美國一度面對海地難民潮,至今國內有大量的海地移民。
海地如此窮困,源于其貪污和天災頻仍的現況,和政局不穩的歷史,二百年來經歷了三十二次政變,以及獨裁統治和內訌。現任民選政府脆弱,要靠聯合國派出部隊維持穩定。歐美曾經插手當地政權更替,美國也一度實施經濟制裁,對海地的現狀不能說沒有一點責任。
編譯:張超
◆ 香港《明報》
2010年1月17日
增稅時難減亦難
德國財政部發言人麥克1月12日表示,默克爾政府將實施先前承諾的減稅措施。
麥克稱,將以有序的方式制定這些決策,德國政府有關2011年開始鞏固財政并進一步減稅的承諾依然有效。
此前有媒體稱德國財政部朔伊布勒打算阻止2011年實施減稅措施。政府消息人士稱,屬于基民盟的朔伊布勒對聯合政府的另一政黨自民黨所倡導的減稅計劃提出了批評。根據該計劃,從2011年開始每年減稅約200億歐元。
目前反對者最擔心的就是德國的債務問題。應對金融危機已令德國政府背負了巨額債務,減稅計劃無異于雪上加霜。經濟學家預計,今明兩年德國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分別達到4.7%和6%,遠遠超過歐盟3%的上限;而公共債務水平將可能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84%。默克爾此舉令不少人懷疑她的執政能力。
編譯:張超
◆ 英國《每日郵報》
2010年1月13日
新總統一周年
美國總統奧巴馬已經承認,在他就任總統的第一個年頭里,他在團結美國人民方面是失敗的。2009年1月21日,奧巴馬在白宮發表了他的歷史性就職演說——“變革即將到來”。現在一年過去了,這位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承認,這一年以來的各種不和諧因素沖擊了他原有的崇高的政治目標。
在接受美國一本雜志的采訪時,奧巴馬表示,在他任期的第二年,他將專注于增強全國人民的凝聚力,并倡導遵循普世價值觀。“我們都希望一切是令人滿意的,拉動美國經濟,給孩子們一個良好的未來,保障國家安全,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盡管如此,美國人的信心依舊低迷。持續徘徊在兩位數的失業率不斷沖擊著美國人的希望和變革的決心。奧巴馬說:“人民有權絕望,因為糟糕的經濟狀況已經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但他堅持稱,2009年的政府刺激政策已經見效,人民應該在新的一年充滿信心。
編譯:張曉晨
◆ 英國《經濟學人》 2010年1月13日
3D電視,下個十年見
每10年,記者們和那些永遠一廂情愿的思想家們都會認為3D電視已經指日可待,并且為之興奮不已。而我們也總是在期待一些聞所未聞的新技術能被運用到3D電視的制造當中。但我們總會失望——硬件和程序的限制使得3D電視技術的真正實現被一推再推。
最近的一波3D熱源于去年的國際消費電子展銷會(CES)。CES于每年1月的第一周在拉斯維加斯舉辦。在2009年展銷會上,自信的設備制造商們曾經樂觀地預測,他們會在年內賣出上百萬“準3D電視”。盡管這個目標最終并沒有實現,但在2010年,當他們再一次出現在展銷會上時,他們對未來的銷售前景顯得更加樂觀。
可以確定的是,在高清電視大行其道的今天,消費電子行業需要一些新的變革。過去,僅有少數的早期使用者和有錢人才買得起高清電視,時至今日,高清電視已經跌破了1000美元大關,并逐步走進了普通的工薪家庭,成為主流。
在電影院中,高清3D電影之意義在于以極高的模擬程度給觀影者提供更加真實、更貼近生活的經歷,而不同于《貝奧武夫》這樣的3D電影,最新的賣座影片《阿凡達》使用的是專用的“被動偏振型”眼鏡。這種眼鏡的造價一般為幾美元。
而如果我們要在家觀影,使用的是“主動快門型”眼鏡,這種眼鏡可以使雙眼的視角交替,并與電視所釋放的紅外線同步,而這類眼鏡造價不菲。如果你想邀請一個朋友來看一場3D電影或者足球賽,你也許至少要花費500美元。
3D技術實現的另一大難題是帶寬。對于有線電視運營接入商而言,他們面臨的最緊要的問題是找到可使高清頻道順利運行的足夠帶寬。
人們設想3D電視將與電纜、衛星、廣播相關聯,還將與互聯網緊密結合。
編譯:張曉晨
◆ 臺灣《天下》
2010年1月
臺灣不該只簽ECFA
以前,所謂的世界,對臺灣來講,只有美國。現在,臺灣只知大陸。臺灣的對外政策,好像只有一個ECFA,對外關系只有一個兩岸關系。
如果臺灣只有大陸,香港,就是臺灣的一面鏡子。簽CEPA六年之后,香港經濟最好,人民卻最窮。只簽ECFA,其實是替上萬家為了要顧國內市場所以還留在臺灣的中小企業除去出走大陸的障礙;只簽ECFA,臺灣將爆發企業出走潮。“北上打工”成為今天許多香港人的寫照。跨海打工,哪天會不會也變成臺灣人的命運?
但是,被寄予無限希望的ECFA簽訂之后,臺灣眼前的經濟問題,就自動解決了嗎?臺灣的經貿政策,除了ECFA,就沒有其他更寬闊的思維了嗎?
趙文衡認為,與大陸簽訂ECFA,大企業也許不會,但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很有可能會爆發出走潮。
編輯:李瑩
◆ 《悉尼晨報》
2010年1月16日
俄汽車熊市
俄羅斯汽車銷量在2009年減半,預計2010年的行情也不會好到哪去。
俄羅斯汽車市場本有望成為歐洲最大市場,但2008年秋天,由于全球經濟危機,汽車銷量巨跌,汽車銷量在2009年大幅下跌了49%,回到了2005年的水平。
歐洲商業協會的馬丁告訴媒體,銷量下跌不僅僅是因全球經濟衰退,還因為俄羅斯提高了進口汽車的關稅,從銀行貸款也難了很多,此外還有盧布貶值。政府有一些支持汽車市場的方法,但卻未能奏效。
政府已經在購車上提供退稅來刺激銷售,但是只有很少的約70000輛汽車享受到退稅,這不可能撼動市場。
政府計劃在3月實行類似于歐美的“以舊換新“計劃,對舊車換新車的車主,進行現金補貼,但是一些市場觀察家質疑這是否會有效。汽車銷售人員表示,目前購車難以貸款,即使得到貸款,利率也非常高。
編譯:韋雯
◆ 美國《外交政策》2010年1月
日本慢性自殺
在鳩山政府宣布新的十年增長戰略之前,兩位高層政策制定者進行了一場經濟辯論。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經濟顧問竹中平藏,認為應當采取商業導向的刺激供應措施,以創造新的社會財富。日本新任財政大臣菅直人則強調應該拉動需求,并幫助消費者,指責竹中平藏一派的做法已經失敗。菅直人說,如果企業賣不動商品,他們就既不會擴張也不會招新員工。
最后,鳩山首相采取了菅直人的辦法,公開表示:“上一屆政府偏向刺激企業的生產,我們打算堅定地拉動需求。”鳩山設立了在未來十年里,GDP每年增長2%的目標,在老年陪護、健康、環境、旅游和出口等領域,創造476萬個新工作崗位。可問題是,鳩山的增長戰略既沒有說明“增長”,也沒有“戰略”,只是列了目標卻沒有任何達成目標的方法。
另外,目標本身就是大錯特錯。GDP每年2%的經濟增長率,是以2009年的經濟數據為基數,但是從2007年到2009年上半年,經濟危機將日本GDP拉低了多達9%。如果將日本政府設定的目標,與衰退前的GDP水平比較,到2020年只是每年1%的增長,這是個低得令人委屈的數字。增加就業的目標也同樣荒誕。在下個十年,整個國家勞動人口將減少760萬,退休者將增加650萬。真相是,到時候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勞動人口來填補鳩山政府承諾的480萬新工作崗位。沒有人會指望有移民潮,或者迫使女人出來工作。
日本想要復蘇,就必須找到超越竹中平藏和菅直人錯誤割裂供應和需求的方法。正如著名的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在一個多世紀前指出的,供應和需求正如剪刀的兩片刃。日本經濟增長困境是由于供應和需求兩片刃都太弱,并且互相拖后腿。
所以,如果不能進行創造性改革,日本就不可能出現長期健康的經濟增長。不幸的是,日本民主黨和自民黨都沒有認真反思這一點。為了大選而列出華麗的經濟目標,而不是沉心研究發展經濟的辦法。日本已走上慢性自殺的不歸路。
編譯:張超
◆ 美國《商業周刊》
2010年1月
印度學生在家“留學”
在印度,“希巴爾效應”正日漸流行,這種效應被西方人視為潛在的新興人才市場,這就是美印高校課程互換。對此,美國高校已經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他們將其作為條款寫入了與印度管理研究所和印度理工學院的合同里。這意味著,印度的學生現在完全可以足不出戶,享受之前只能在美國才能接受到的先進教育。
包括馬薩諸塞大學、杜克大學、羅徹斯特大學在內的31所美國高校代表將在下個月訪問印度,參加在那里舉行的印美教育峰會,討論課程互換事宜,這些課程都是基于美國的教育體系,具有美國教育的特色和水準。
與此同時,印度科技部長希巴爾將到美國,與一些享譽全球的教育機構,例如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耶魯大學、杜克大學、喬治頓大學等探討合作發展事宜。
編譯:吳昕
◆ 英國《泰晤士報》
2010年1月22日
中國的底特律之夢
獲巴菲特投資的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汽車正對美國市場發起攻擊。這家理念為“構建你的夢想”的民營企業,參加了在底特律舉行的北美國際汽車展——在公認的最重要在世界汽車展上,開始了其將E6電動車帶進美國的計劃。比亞迪的市場經理林密表示,公司正在計劃建設一個廣大的售后網絡,來贏得那些不愿意購買中國車的美國消費者。
林密說:“因為E6是新能源汽車,完全不同于其他已經在路上行駛的汽車,司機不能去普通的維修站進行維護。所以過硬的售后網絡是關鍵。”比亞迪表示,得益于美國政府今年慷慨的退稅政策,對電動汽車購買者的補貼將提高到7500美元,現在正是進入美國的大好時機。林密說:“這是我們第三次參加底特律車展。我們有清晰的計劃,而且現在是最合適的時機來執行我們的方案。”
編譯:韋雯
◆ 《紐約時報》 2010年1月9日
奧巴馬“被代言”
Weatherproof服裝公司在泰晤士廣場安裝了一個戶外廣告牌,廣告里奧巴馬總統穿著一件Weatherproof男裝。這張圖片是報道奧巴馬總統去年11月訪問中國時,聯合通訊社拍攝的總統在長城的照片。該服裝公司將圖片在他們的官網上放了一段時間,以“奧巴馬式夾克”的噱頭來推銷。
白宮隨即聯系了這家公司,要求把廣告牌摘除,白宮官員說:“這個廣告明顯存在誤導,好像總統很欣賞這個品牌。但是確實沒有。”
Weatherproof公司老總弗雷迪·斯托爾麥克說,自己看到這張照片時,覺得奧巴馬所穿大衣“有些眼熟”。他用放大鏡觀看照片,發現總統身著服裝果然為Weatherproof品牌。公司隨后向照片拍攝方美聯社購買了照片使用權。
公司強調,總統訪華期間,有新聞稿贊美奧巴馬的著裝,而受到夸贊的正是這件登上長城的Weatherproof。
白宮發言人表示,奧巴馬政府沒有批準服裝公司使用圖片:“白宮歷來不允許為商業目的使用總統的姓名和肖像。”
斯托爾麥克承認公司并沒有得到來自白宮的許可,在被問及是否在投機時,他說:“這是一個投機嗎?總統確實穿了我們的衣服,還受到了廣泛的夸贊。”
他補充說,“如果我們收到白宮的一封信或是一個電話,說他們不允許或不喜歡,或者他們將這視為廣告,我們就不會這樣做。我們不是故意跟白宮找碴,但是立廣告牌那天,從早到晚,白宮沒有聯系我們。”
精于知識產權案件的律師凱文表示,“如果引發訴訟,就又一次將總統和這荒唐的事情綁在了一起,巨大的輿論效應,獲益的還將是服裝公司。”
白宮幾乎不得不忍氣吞聲,減少直至消滅輿論對此事的關注,比解決這件事更加重要。
編譯:張超
◆ 英國《倫敦晚報》
2010年1月12日
大雪封門
司機們恐怕還要在鋪滿積雪的道路上艱難前行。據報道,英國當局為了保證國內充足的鹽量供應,化解鹽供應危機,已經考慮降低全國清理積雪用鹽量。英國運輸局局長阿多尼斯勛爵說,地方政府已經同意將鹽的使用量降低,以致力于保障鹽的長期供應。
然而,持續的冰雪災害已經給英國的鐵路運輸帶來源源不斷的麻煩,這使得很多運輸公司調整了列車時刻表。連接英國和歐洲大陸的“歐洲之星”高速列車也在醞釀限乘計劃,他們告誡乘客最好推遲或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行程。
機場方面,英國機場目前尚處于正常運營狀態,但航空公司警告說,有可能中斷航行,緊急迫降。現在最大的麻煩是,英國的學生們面臨著GCSE考試,如果天氣過分惡劣,學校將被迫關閉,學生是否能順利參加考試,還是一個疑問。
編譯:李瑩
◆ 《印度時報》
2010年1月18日
印度工業殺手
印度最大的工程集團拿丁集團公司(Larsen Toubro)公開表示,中國正在系統地殺死印度制造業。
拿丁集團主席奈克對媒體說:“中國有固定匯率,是和我們不一樣的市場經濟。中國正在系統地謀殺印度制造工業。本地制造的商品要征稅,但是中國進口商品卻不征稅。這對印度商品不公平,所以應該對中國商品征收25%的反傾銷稅。”
在拿丁集團專長的能源設備領域,奈克表示,印度能源公司,特別是私人公司,大量使用中國裝備,按照中國的規則行事。印度80%能源工廠的設備都依賴于一個國家,這是很不利的,太中國化了。中國在印度的增長,正在以犧牲印度公司為代價。
“中國正在控制我們國家的制造業,我們會全軍覆沒,”他說,“但是不幸的是,我們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阻止它。”
編譯:張超
◆ 美國《全球主義者》2010年1月6日
墨西哥難“戒毒”
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哥倫比亞販毒集團戰爭,因其暴力程度和付出的巨大代價而令人久久不能忘懷。而在當下,如果美國不改變其對墨西哥的政策,美國很有可能也將經歷一場殘酷程度與前者相似的禁毒戰爭。特德蓋倫·卡彭特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揭露了美國對此的預防措施。
首先,他認為,墨西哥有一個超穩定的政治制度,這從歷史上來看不假,但這種“區別”可能遠沒有如它表現出的那樣有效。不久前其他西半球國家還都在文官統治和軍事獨裁之間徘徊振蕩時,哥倫比亞就已經作為在拉丁美洲穩定民主模式的標桿而受到廣泛贊譽。
同樣,墨西哥政府的權威也沒有面臨如同右翼準軍事組織對哥倫比亞政府那樣的軍事力量挑戰。誠然,墨西哥官員已經鎖定了14個國內反政府組織,但幾乎全部是很小規模的,宗派主義引發的,且僅擁有不足為懼的攻擊能力。
如果要重新挑起叛亂,展開全面的戰爭,反動勢力將利用大量土著印第安人,把叛亂勢力發展到墨西哥其他地區——如果真的是這樣,墨西哥可能要開始面臨與哥倫比亞政府相類似的威脅。美國的政策似乎一直假設,如果墨西哥能捕捉到頂級毒梟,他們的組織就會隨之土崩瓦解. 那樣將極大地減少非法毒品流入。美國官員就在20世紀90年代打擊哥倫比亞麥德林和卡利販毒集團期間使用過同樣的假設,但幾乎沒有證據支持這一論調。
墨西哥還有時間采取措施避免落得和哥倫比亞一樣悲慘的下場,但時間在慢慢減少。非法毒品貿易已經使這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體制達到了亞健康的狀態。美國官方有必要思考他們是否要冒險制造“另一個哥倫比亞”——這次和美國南部直接接壤。如果他們不希望將來處理這個潛在動亂,他們就需要改變對毒品問題的政策,然后更加迅速地實施。
編譯:李瑩
◆ 美國 彭博社
2010年1月13日
消費金融單飛
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克里斯托弗·托德表示,他可能會考慮將消費者保護從金融體系中獨立出來,建立個人消費者金融保護局,據內部人士透露,托德和他的小組成員正在進行內容起草工作。
托德是來自康涅狄格州的民主黨,他和另外7個議員詳細列舉了去年6月奧巴馬總統發布的經濟計劃,計劃中強調,政府將加強對衍生品的監查,建立一個管理系統嚴密,風險控制水平良好的新體系。
“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其實是加強對消費者的保護,以保證銀行調控措施的正常。”金融服務圓桌會議的高級副總裁斯科特·泰爾博特表示。
而銀行委員會的共和黨參議院理查·謝爾比表示,他反對托德目前的行為。他反對設置一個獨立的消費者管理機構,他認為,消費者保護機構應該是國家銀行監管機構的一部分。
編譯:李瑩
◆ 英國BBC 2010年1月14日
拯救日航
日本航空公司(JAL)的股票2010年1月12日下跌了45%,創下新低,公司破產風險陡增。盡管美國航空公司已經把對日航的援助由10億提升至13億,但這不足以挽回日航衰敗的頹勢。與此同時,日航的前任及現任雇員均已同意削減退休金。數據表明,該退休基金有36億美元(約合22億英鎊)的赤字。此舉幫助日航引起了政府的重視,對日航意義非凡。
美國航空公司的援助并非無償,他們提出了這樣一項特殊的要求:日航必須保留在“寰宇一家”這個國際性航空聯盟中的席位,這個聯盟除了日航外,還有美航、英航、澳航以及國泰航空。美國航空援引國泰航空的話稱,保住日本航空的聯盟成員地位就是保住了“寰宇一家”聯盟在迅速增長的亞洲市場的強大市場份額,這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美國航空的母公司AMR的CFO托馬斯·霍頓表示,美國完全尊重日航的立場,支持日本政府代為管理以幫助日航走出危機。在適當的條件下,美航愿意出資幫助日航進行重組。
此外,養老金調整僅僅是日航人事調整的一個開端,公司潛在的裁員人數是驚人的,據統計,目前4.9萬名員工中的三分之一都將遭受到失業的沖擊。
編譯:李瑩
◆ 香港《明報》 2010年1月17日
高鐵爭議
16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議669億元的廣深港高鐵撥款申請已發出,將繼續審議。逾千名示威者于財委會暫停討論后在立法會外與警方激烈推撞,并游行至禮賓府,矛頭直指特首曾蔭權,要求撤回高鐵方案,并與特首對話。
人群坐滿上亞厘畢道,在禮賓府外拉起“669億倒錢落海”的橫幅,高呼“撤回方案!”,其中有人大喊“鄭汝樺下臺”、“曾蔭權下臺”的口號,要求和曾蔭權直接對話,又唱歌鼓舞士氣。直至17日凌晨1時才散去。警方出動大量警力,封鎖整條上亞厘畢道,嚴防示威者沖入。
反高鐵示威者在皇后像廣場集會,支持高鐵者則占據遮打花園。居民之中,指反對者“被政黨利用,你們本身不是想反高鐵的”、“阻礙香港發展”,雙方即時口角,四五名警員即時上前勸阻。
實際上,在高鐵獲得撥款決定之前,香港各大報章早已推測,撥款通過是預料中事。然而,在內地高鐵建設進行得如火如荼、廣深港高速鐵路廣深段今年即將竣工的大環境下,香港高鐵建設竟波折重重,倒是有點出乎眾人預料。
編輯: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