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墉(1823~1885),清徽州績溪人,因在杭州經商,寄居杭州。幼名順官,字雪巖,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設銀號,后入浙江巡撫幕,為清軍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調任陜甘總督后,主持上海采運局局務,為左大借外債,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又依仗湘軍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20余處,并經營中藥、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資金最高達二千萬兩以上
優秀的品質
良好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再加上自己的領悟和實踐,為胡雪巖以后的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胡雪巖不但聽父母的話,而且自己會去想,父親為什么這樣交待我,母親為什么這樣教導我?我們由此可以看出來,先天的環境和后天的努力結合起來,才會造就一個人。這是胡雪巖身上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胡雪巖的成就。沒有什么成功的秘訣。童年的生活,塑造了胡雪巖一些很樸素的性格特點,為胡雪巖的成功奠定十分穩牢的基礎,而這些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第—個,勤勞。中國人號稱是全世界最勤勞的民族,我們應該繼續發揚它。
第二個,節儉。小時候所遭受的困苦使胡雪巖清楚。有了錢以后不能亂花。但節儉不是吝嗇,用錢要用在刀刃上,該花的錢一毛錢不省。不該花的錢一毛不花。遵循古訓“當省不用,當用不省”。
第三個,忍耐。胡雪巖如果不忍耐,他是沒有辦法面對一生所遭遇的種種挫折的。
第四個,有信用。信用是人的第二性命,胡雪巖對此堅信不移。不管公私事務,他都誠信守諾,所以聽到胡雪巖講的話,大家也都從不質疑。當時外國銀行不信清廷而獨信胡雪巖,肯把巨額款項借給他,被世人認為奇跡。這可能嗎?但事實就是這樣。
第五個。不跟別人比。一般人要爭氣,就是跟別人比。胡雪巖非常爭氣,但是他有個好處,從來不跟別人比。這點是很多人沒有覺悟到的。胡雪巖跟誰比?跟他自己比。自己把事情做好,不是為了把別人比下去,而是為了證明自己比以前有了進步。這一點,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第六個,不求回報。胡雪巖幫助別人,從來不求回報。我們力所能及幫助別人的時候,不圖回報,這才是應有的態度。
第七個,好學的態度。一個人如果從小培養起喜歡讀書、求知好學的興趣,那是比什么都重要。胡雪巖到哪里都知道自己要學什么,要聽什么,要做什么。
第八個,英雄不怕出身低。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認識現實,順應現實,但不要為現實所阻礙。胡雪巖的出身是很低的,但是他后來的成就,是我們大多都趕不上的。
感恩的心態
有幾個人的恩情,是胡雪巖一生一世要感謝的,我們每一個人也當如此。
第一個,感謝自己的父母。胡雪巖的父親很用心地教他,雖然時間不長,但最起碼盡力了。胡雪巖的母親一輩子跟著他,不斷地提醒他,陪他走到了人生的最后。這樣的父母當然要感謝。現在好多覺得很現代化的媽媽爸爸,常常會教小孩“謝謝媽媽”“謝謝爸爸”,讓孩子學會感恩是不錯的,但絕不是在口頭。孩子從小遇到任何事情都謝謝媽媽,謝謝爸爸,這樣他就覺得所有的人情都還完了,將來長大以后就不會懂得什么是恩重如山。大恩不言謝,要永遠放在心里頭,而且報恩要趁早,子欲養而親不在,那是很遺憾的事情。
第二個要感謝自己的老師。人一生當中碰到幾個好老師,那就夠了。
第三個要感謝自己的上司。胡雪巖的運氣很好,他經歷的老板心胸都很寬廣,有了更好的去處,都是放手讓他去,這才使得他不斷有更好的機會和前程。胡雪巖遇到的每一個老板都是盡心盡力地教導他,有了更好的機會也都放手讓他前往,最后有機會進入成就他一輩子事業的錢莊領域。
人生啟示
從胡雪巖的成長我們同時得到一個很好的道理:人最要緊的是時時刻刻充實自己,常常問問自己準備好了沒有?自己準備好了,沒有機會,那不是個人能控制的;有了機會又有充足的準備,這樣才會干出一番事業來。否則,沒有機會還好一點,有了機會反而把自己搞得亂七八糟,那才可冷。
胡雪巖明白一個道理:遇到問題,要多問問自己,少指責別人。我們為什么要讀《論語》?其實孔子一輩子沒有創新些什么,只是默默地思考中國人的毛病所在,并把這些毛病挑出來,調整過來,如此而已。所以《論語》的道理很簡單,都是些中國人的“家常便飯”。孔子告訴我們,對待別人要寬厚一點,要求自己要嚴格一點,就是因為一般人往往對自己很寬松,對別人很嚴格,就這么簡單。
胡雪巖成功的關鍵,是先想到義,后想到利。很多人問胡雪巖,你是一個商人,為什么要這樣子?他講了一番話,很值得我們欽佩,他說如果國家不安定,商人根本沒有辦法做生意,所以,做生意看起來好像跟國家沒有直接的關系,但實際上只有想辦法讓社會安定,讓大家過好日子,商人的生意自然會發展起來,這一番話到今天還是正確的。其他各行各業,何嘗不是如此?
編輯/梧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