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未來外匯市場總體走勢判斷,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在市場對美國真正產生一致加息預期之前,非美貨幣兌美元仍有可能走出一段反彈,但上方的空間不會太高。隨著美國加息預期的漸強,非美貨幣兌美元將會呈現出快速走弱的趨勢,預計這樣的走勢時間窗口在一個季度。隨后,非美貨幣兌美元將會保持相對的平穩走勢,匯價的波動性將由突發事件和數據所決定。而在20lO年末期,隨著其他國家加息的跟進,非美貨幣兌美元跌勢將會趨緩。
美元從2009年3月5日的89.6點一路下探至11月26日的74.17點,跌幅達到17.24%。在弱勢美元以及全球經濟向好的預期下,大宗商品、全球股市等風險資產價格先后從2009年1月份和3月份普遍、持續、大幅上揚。而全球最低的美元利率使得美元取代日元成為利差交易過程中的融資貨幣,拆入美元,投入風險資產成為最為簡單的獲利渠道。
不過臨近2009年12月份,不斷好轉的美國經濟數據激發了市場對美聯儲提前加息的預期,美元指數在2009年12月卻上漲了4.1%,這是去年1月以來單月最大漲幅。美元在2009年歲末突然發力,這是否意味著美元新一輪漲勢的啟動?
其實,2009年弱勢美元基于以下兩點:首先,美聯儲長期保持寬松的貨幣環境和美元的低利率;其次,外圍經濟較美國經濟更為強勁,從而能夠支撐足夠的風險溢價也即風險偏好情緒對非美貨幣的追逐一直持續。
我們認為,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基礎還是在于經濟狀況。目前來看,美國很有可能將成為未來可能加息的國家的首選,而未來美聯儲的行動將成為左右外匯市場至關重要的因素。
目前擺在歐元面前的問題很多,首當其沖的就是歐元區經濟的復蘇進程,以及歐洲央行何時進入到加息周期的問題。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步恢復,歐元區經濟的回升力度顯得疲弱了許多。而區內金融機構減計的不足,也使得去杠桿化的過程仍將延續,信貸市場的低迷給未來經濟的復蘇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當然,未來擺在歐元面前的最大不確定性,還是未來歐元區可能還會發生像希臘主權信用評級調降的危機。目前,巨額財政赤字已經成為歐元區國家的最大問題。像德國、法國等國的國債占GDP比重都已超過60%,而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財政赤字占GDP比重也均超過3%,這些都足以凸顯歐元區內諸多國家財政壓力較大。正如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報告所稱,巨額的政府公共債務已經使得德、法等國的“Aaa”主權信用評級受到挑戰。
未來左右日元匯價走勢的主要因素仍將是利差交易。歷史經驗無數次的告訴我們,危機中,利差交易平倉會推動日元的升值,而隨著危機的逐漸平復,利差交易仍將活躍,日元由于其本身的特點會再次成為利差交易的融資貨幣,日元重歸下跌恐怕無法避免。
目前,通縮仍是日本面臨的最大問題,CPl年率仍處于不斷下滑趨勢中,目前僅-1.9%。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步復蘇,美元加息一致預期逐步濃厚,相對利差將必將發生逆轉,日元將再次淪為利差交易的主要融資貨幣。日元走弱的前景基本已成事實,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目前來看,大宗商品的相對強勢以及澳大利亞本國經濟的良好表現,仍將支撐著澳元匯價,而相對的高利率更是有利于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持在相對的高位強勢運行。
雖然我們相對看好未來澳元的走勢,但我們也要看到未來的走勢仍存在著一些不確定性。首先就在于澳洲央行未來加息的步伐和幅度是否與市場預期相符,一旦澳洲央行加息的步伐和幅度與市場預期不符,澳元將會受到打擊。另外就是大宗商品未來能否延續目前的強勢,一旦市場風格發生轉變,商品出現下挫,澳元將會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