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真是個東西
在業績、估值都很難確定的時候,主題投資便會大行其道。2009年的A股市場,就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這一年,很多分類指數的漲幅大大超過綜合指數,在稀缺資源、數字家電、新能源概念、黃金概念、物聯網概念、迪斯尼概念、哥本哈根低碳經濟概念以及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尋寶游戲中,逾干只股票的漲幅超過100%。
存在即是合理。所謂的“主題投資”,用老百姓通俗的話說,就是“有題材”、“炒概念”。股票市場所買賣的本來就是人們對未來的預期,題材、概念或主題,最容易號令投資者形成集體性的預期,從而完成自身的投資邏輯。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散戶群盲的市場,人人都想不用太辛苦地快速發財,再沒有比各種金光四射的主題更能俘獲人心的了。
遙想1999當年,科技股革命沸騰資本市場,我所在的機構還隨后成立了創新發展總部,在北京香格里拉飯店面試招聘了十幾號各路才俊,開始忙乎著看項目、搞風投、沖刺創業板。十年過去了,大多數中國人離“世界是平的”還是很遠,我們當年投的項目都沒能堅持到創業板出來這一天,團隊也早已解散。一個欣慰的結果是,那個團隊里誕生了紐約主板上市公司的CEO、香港上市公司的CFO、國內A股的老板以及若干目前活躍的創投人物。創新的主題,凝聚了一批創業的種子,必會長成幾棵創富的大樹。
基于這樣的想法,我們也迎合讀者的需求,推出了2010年的九大投資主題,并按這個投資邏輯精選出了20只股票。內需消費主題應該是比較確定的,關鍵看什么公司真的能契合中國消費升級的大潮,并能收獲實實在在的利潤。低碳主題是全世界經濟發展都賭上去的大趨勢,大概能炒十年,只是不知什么時候能兌現籌碼。區域主題是中國特色的資本題材,背后蘊含的是中央與地方的經濟政治博弈演變,值得長期關注。科技創新主題在蟄伏十年之后,有望挾創業板的泡沫卷土重來。通脹預期是必然的,高鐵主題是激動的,金融創新是現實的,出口復蘇是可望的,并購重組是永恒的。20只股票,是要你自己判斷的。
在政策的猶豫、基本面的反復與制度的變革等合力作用下,2010年的中國股市,很可能是“N”型走勢。在這種震蕩市中,主題,可能還真是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