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的推出激發了人們的投資熱情,豐富了投資品種,但是有投資就有風險。據統計,美國期貨市場的個人投資者虧損面呈逐漸加大趨勢。1969年虧損面達62%,目前已增至80~95%,顯示散戶投資者抗風險能力弱,在與資金實力大、研發水平高、投資技巧強的機構投資者博弈中處于下風。
個人投資股指期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渠道風險
散戶入市首先要慎對交易渠道的選擇。股指期貨對于經紀公司的要求比任何商品和金融產品的現貨及期貨更高,必須選擇合規合格的期貨公司和證券公司(IB),或參考專業機構的評級來選擇基金公司,才能有效保障投資者的權益,否則將隨時面臨法律、信用、軟硬件設備、技術、信息等多種潛在的風險。
交易制度風險
股指期貨的保證金制度、杠桿效益、做空機制、合約期限、T+0、當日無負債制度等與股票有著本質差別,理解吃透制度比掌握技巧更為重要。
一方面,當趨勢把握正確時,做股票肯定贏利但股指期貨則不定。如市場出現單邊市(如漲停)時,交易所為控制風險有權提高保證金比例。散戶由于資金有限,如果像做股票那樣滿倉操作或順勢加倉,很容易因持倉比例不合理而立刻出現保證金不足
另一方面,當趨勢判斷錯誤時,做股票虧而不死但股指期貨則可能血本無歸。如市場連續下跌,股民中90%寧肯套牢也不愿止損。因為即使熊途漫漫,只要股票不退市,下一輪牛市來臨仍有望贏利。然而期貨合約存在各自的生命周期,到合約最后交易日必須平倉交割。如果走勢不能逆轉,不愿認輸也只能在合約最后到期日之前平倉,同時開倉遠期合約爭取套利。決不可幻想長線持有而輪回“解套”。
市場風險
股指期貨一方面提供了規避風險的工具,提高了市場的理性化程度:另一方面其“以小博大”的特點,又很容易引發過度投機的心理,加大市場的短期波動率。由于股指期貨具有股票現貨和期貨的雙重特性,因此影響股指期貨的市場因素非常多,除股市本身供求關系外,政治、經濟和社會因素的變動,尤其突發、偶然事件,都會造成股票、期貨市場的劇烈震蕩。
根據對仿真交易的跟蹤分析表明,短期交易的收益遠高于長期持有的投資者,減少持倉周期是覘避上述市場不確定性的有效措施。
操作風險
規避和減少實際操作中風險發生幾率,應注意以下方面:
A 入市原則:首先給自己制定嚴格的紀律,如減少頻繁交易、永遠不超過半倉、趨勢有利順勢加倉、金字塔式逐級遞減加倉、決不輕易補倉、決不輕易持倉過夜,避免突發事件及結算、保證金風險等。
B 交易計劃:計劃是操作的方案準備。如設置介入點(風險報酬比通常應大于3:1)、設置止損點、設置止贏點、設置持倉的資金比例(長線交易采用小比例持倉,T+0易持倉比例可適當擴大)、保持加倉點在回折后與上一交易點留有合適的距離、多項止損措施等。
C 資金準備:隨著行情推進,保證金比例12%,是在隨時變化的,投資者一定要確保充足的保證金,否則風險偏大。
D 般資組合:股指期貨是金融產品交易的衍生工具,往往與其它金融產品進行組合投資。
自身素質風險
散戶參與股指期貨的最大風險來自于自身。
首先是心理層面。股指期貨對于中小投資者的考驗遠大于股票,主要原因在于其交易制度比證券更復雜、時限壓力更強烈、賬戶資金波動性更嚴重對不良心理的誘發效應。機構投資者操作代理的資金,散戶投資者操作自有資金,從這個意義上講,散戶的自主性、隨意性要大。沒有良好的心態,則制定的原則計劃再好、方案再完備、技術再熟練也等于零。
其次是經驗和技巧層面。股指期貨的交易指令、交易機制較之股票有很大區別,交易軟件的設置也多有不同,總體復雜程度更高。散戶入市前必須充分了解交易的特點和難點,避免操作失誤甚至“烏龍指”錯誤下單。提高自身經驗和技巧的最好途徑是先期充分參與仿真交易、模擬比賽等活動,在市場研判和實戰演練中全面提高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