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證監會出臺的各項政策規定來看,股指期貨交易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但并未將散戶拒之門外。具備一定資金實力(50萬以上)和股票權證、商品期貨交易經驗的散戶,只要管理控制好風險,完全可以進場沖浪,直接依靠“杠桿效應”,用比投資基金更少的資金、更低的成本去獵取大盤指數的收益率。個人投資者如何在股指期貨中盈利,成為了廣大投資者面臨的實際問題。有關專家提醒,投資者不必過于關注開戶門檻,合約面值才是關鍵,還要考慮對股指期貨是否具備充分的心理駕馭能力。
投資者可以適時買入與滬深300股指期貨關聯系數較高的優質權重股票,滬深300指數下跌時繼續持有,同時相應做空股指期貨,對沖風險平衡盈虧。保值期限越長該保值效果越明顯。普通散戶一般只持有單只或少數股票,如果持有滬深300指數成份股,或股票資產與滬深300股指期貨間呈最優關聯系數,就可以按系數操作股指期貨進行保值。研究發現投資組合的關聯系數其可靠性高于單只股票。
利用價格差套利
期指價格偏高時可選擇買入成份股現貨,賣出股指期貨合約;期指價格偏低時可選擇買入股指期貨合約,賣出成份股現貨。獲利空間為:期現價格之間的差額一交易成本。
與套期保值同理,股票現貨與滬深300股指期貨間關聯性越高,期現套利效果越明顯。
第一、在基差趨強的正向市場中,當市場價格上漲時,現貨指數的上漲幅度大于期貨指數的上漲幅度,因而現貨指數多頭交易贏利超過期貨指數空頭交易虧損,兩種交易最終產生凈盈利;當市場價格下跌時,期貨指數的下降幅度大于現貨指數的下降幅度,因而指數期貨空頭交易贏利大于現貨指數多頭交易虧損,期現套利交易結果同為凈盈利。這兩種情況的凈盈利均為:期初基差的絕對值一交易成本(期貨和現貨市場交易手續費+復制現貨指數的沖擊成本)。
第二、在基差趨弱的反向市場中,當市場價格上漲時,期貨指數的上漲幅度大于現貨指數的上漲幅度,因而股指期貨多頭交易贏利超過現貨指數空頭交易虧損,兩種交易最終產生凈盈利:當市場價格下跌時,現貨指數的下降幅度大于期貨指數的下降幅度,因而現貨指數空頭交易贏利大于指數期貨多頭交易虧損,期現套利交易結果同為凈盈利。這兩種情況的凈盈利均為:期初基差水平一交易成本(期貨和現貨市場交易手續費+復制標的指數走勢的沖擊成本)。
利用時間差套利
當不同月份股指期貨合約間價差大于理論上的差價時,可以賣出高估月份合約同時買入低估月份合約,待二者價差收斂時分別平倉套利。如近期合約到期時與遠期合約未見收斂反而進一步擴大,則近期合約到期結算之后可在標的指數的一攬子股票組合上開倉,即將近期合約轉化為標的指數的一攬子股票組合,改跨期套利為期現套利。
指數期貨的理論價格等于股票指數值加上期貨合約在其剩余合約有效期內的凈融資成本。合約有效期不同的兩個期貨合約之間的價格差異稱為跨期價差。在任何一段時間內,理論價差完全由兩個剩余合約有效期融資成本的差別而產生。當凈融資成本大于零時,期貨合約的剩余有效期越長,基差值就越大,即期貨價格比股指現貨值高得越多。
如果股指上升,兩份合約的基差值就會以同樣的比例增大,即價差的絕對值變大,因而存在通過賣出價差套利的機會,即賣出剩余有效期短的期貨合約,買入剩余有效期長的期貨合約。價格下跌則相反。如果來自現金頭寸的收入高于融資成本,期貨價格將會低于股票指數值(正基差值)。此時如果指數上升,正基差值將會變大,則可以采取相反的頭寸策略來獲利,即買入剩余有效期短的期貨合約,賣出剩余有效期長的期貨合約。
利用合約期套利
根據滬深300合約設計的特點,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到期日結算價為最后交易日現貨指數最后兩小時所有指數點的算術平均價。在最后交易時點,股指期貨和現貨指數的基差近似于零。因而較為容易確定股指期貨合約交易期間的基差運動趨勢在正向市場上,期貨價格大干現貨價格,基差為負值,而到最后交易日基差為零,基差的最終走勢趨強;而在反向市場上,期貨價格小于現貨價格,基差為正值,到期末時基差的最終走勢趨弱。預期結算價高于當時股指期貨合約價格,則可買入開倉合約待到期以較高結算價交割現金;預期結算價低于合約價格,則可賣出開倉合約待到期以較低的結算價交割現金;“無風險”實現套利差價。
利用ETF和股指期貨進行套利
A 股指期貨合約價格高于現貨ETF價格時,可正向套利買入ETF,賣出指數期貨合約,套利空間為指數期貨和現貨ETF之間的差價。建倉時鎖定二者間差額,到期日指數期貨價格收斂于現貨價格時平倉。一旦套利成本小于套利空間時,便可以進行實際操作。這樣得到無風險套利空間的上限為-現貨ETF價格+交易成本。
B 股指期貨合約價格低于現貨ETF價格時,可反向套利賣出ETF,買入指數期貨合約,套利空間為現貨ETF和指數期貨之間的差價,建倉時鎖定二者間差額,到期日指數期貨價格收斂于現貨價格時平倉。一旦套利成本小于套利空間時,便可以進行實際操作。這樣得到無風險套利空間的下限為:現貨ETP價格一交易成本。
上述正、反向套利操作的成本均為:買賣ETF的傭金+買賣ETF的沖擊成本+指數期貨交易手續費+買賣指數期貨合約的沖擊成本。
綜上所述,套利交易與單邊投機頭寸相比其特點為風險小、獲利穩定、操作較簡單等,且在市場價格變化中,交易者方面的虧損,可用另方面的盈利來彌補并有所盈余,故頗受中小散戶歡迎。從世界主要股指期貨發展歷史來看,產品推出初期,套利機會非常多,如我國的上證50ETF就在初期有過利潤非常可觀的套利交易操作機會。
與商品期貨組合交易
國內商品期貨經過10多年發展已經相對成熟,在股指震蕩方向不明的情況下商品市場存在更多可選擇的機會。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商品期貨作為一個主要投資品種,加入投資組合可改善收益。商品期貨與股票、債券等價格具有低相關性,且抗通貨膨脹的功能顯著,在高通脹時期能夠為資產保值升值。另外,商品期貨在交易中所具有的靈活性、低交易費用以及在非常時期相對較高的收益也使之越來越受到基金等機構的青睞,如美國“9·11”事件、海灣局勢緊張等都令股市大跌而商品期貨大漲。熟悉商品期貨的散戶也可適時進行這方面的投資組合。
個人投資者必須清醒認識到:股指期貨絕非“蛋糕”太大無人分享才邀請散戶“赴宴”,僅僅是機構開展套期保值必須向投機者轉移風險,市場才需要散戶的參與。所謂散戶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僅此而已。股指期貨吸引散戶涉足的最大的魅力在于杠桿作用,因為旨在套期保值的機構投資者往往只需少量資金對沖和平衡頭寸,真正需要和渴望杠桿效應的其實正是資金有限的散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