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年來一直從事《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維護與故障排除》等專業課教學實踐,結合實際,就如何提高技校汽車專業課教學效果談幾點體會。
一、教學中應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
授課課件應以所教章節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為主要的制作對象。可根據實際需要,有時在多媒體教室上課,有時可在一體化教室邊用課件中的動畫或視頻邊練習拆、修。這種方法較適合汽車專業課中概念、原理較復雜, 學生普遍不易理解的章節。如發動機原理、配氣相位、汽車制動過程及發電機、起動機等電氣設備工作的過程。另外為了使學生能保持對現代汽車工業發展的了解,經常把有關汽車的新技術、新方向做成視頻或課件播放給學生們觀看,以保持他們對汽車新知識的更新,提高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
二、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
“理實一體化” 教學的實施,為專業課的教學開辟了廣闊的空間,過去老師在“汽車構造與維修”教學時,多在課堂進行理論講解,由于學生實際接觸的東西少,空間想像力又差,其結果是一學期束后,學生對汽車的結構原理只有一個大概印象。等到下學期學習“汽車維護與故障排除”時,講解課題之前又得將某系統原理和結構再重新講一遍,老師的講解往往是紙上談兵,學生聽課也是似懂非懂,教學效果甚微。“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實施,將這些專業課的教學大多放在實訓車間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先是選用實物后結合圖示對某一系統的結構、原理進行講解,接著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拆裝實習,學生通過拆裝實習,加強了感觀認識,能較好地掌握該系統的結構、原理,在同學們掌握好結構及原理的基礎上再講解檢測維修及故障診斷便是順理成章的事,這樣學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該系統的內容。“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實施,使得老師們能在實訓車間充分利用教學設備進行故障診斷與檢測的現場教學,把過去“黑板修車”空洞的故障診斷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現場診斷、現場教學。學生通過對故障現象的觀察,對故障的原因進行分析,再通過實際動手進行檢測,就能更好地掌握該課程的核心內容。
三、在推行“理實一體化”的基礎上進行“互動式教學”
教無定法,筆者認為只要是學生認同的、能夠掌握的,能利用所學運用實際解決問題的,就是好方法。經過幾年的汽車專業課教學,我們認為“互動式教學”有利于改善教與學的關系,打破了往日老師高高在上,學生下面我行我素的局面,改變了以前被動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自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的來說,互動式教學方法比較適合于專業課的理實一體化教學。
四、在實操項目中更多地注重動態教學
汽車是一個運動的東西,很多故障都會在汽車行駛的過程中出現。所以,在實操的過程中,除了在靜態下檢查外,更應該注重的就是動態檢查。因為就是單一故障,汽車在靜態的時候可能根本就不會表現出來,一試車(動態時)才發現有問題存在。另外一方面,學生們對動態的東西比較感興趣,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們有興趣了,學習起來也就自覺積極多了,掌握的東西也就更深入了。譬如筆者讓學生們在電控發動機試驗臺上演示每一個傳感器出現故障時的處理方法,學生在試驗中爭先恐后,激情高漲,表現欲和成功感得到充分滿足,每一個學生注意力都集中在試驗上,在形象、具體的試驗引導下,學生對故障的原因和排除辦法都能很好地掌握,有效地避免了教學內容的空洞乏味的狀況。
五、將對汽車專業知識的理解通俗化,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作業是對著課本只字不漏照抄,對教學內容并不理解。為了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筆者要求學生在作業和考試中都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種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方法消除了學生對系統原理的恐懼心理,在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在講授電控自動變速器的控制原理時,它工作原理是:控制單元(Ecu)根據模式開關、檔位開關和超速檔(O/D)解除信號選擇換檔和鎖止方式,再根據車速信號、節氣門(負荷)信號來控制換檔和鎖止電磁閥,進而控制換檔和鎖止時刻。讓學生簡化回答“誰來控制?控制誰?依據是什么?怎樣控制?”這樣四個小問題,很快就找到答案并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學生學起來不會吃力,上課的氣氛也積極了很多。
以上都是近幾年來筆者在汽車專業課教學中的體會。這兩年通過課程改革,使得汽車專業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對專業課的學習,學生們都能較好地掌握汽車理論知識,實操能力大大提高,這都為他們以后參加工作,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