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學校是培養具有一定基礎理論知識和嫻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級實用型人才的中等職業學校。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加工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及企業對技能人才的知識與技能結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既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要有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既要能解決實際生產的問題又要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人才。而專業課教學一直是技工教育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專業課教學中,如何采用恰當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適應企業單位的用人需要呢?筆者就此作一探討。
一、專業基礎知識教學理論要聯系實際
教學中的理論聯系實際包括聯系學生的實際和工廠生產實際兩個方面。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適當安排學生下廠參觀、實習等,使學生親身實踐獲得經驗,使間接經驗和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結合起來,間接經驗才易于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如果脫離生產實踐,空講理論,學生不能理解勢必死記硬背,生吞活剝,就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例如在講《車工工藝學》第一章第一節車削和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在課堂教學生很難接受,如果到車間教學,教師可操作車床車外圓,讓學生觀看后進行講解車削是工件和刀具相對運動來完成的車削過程中形成三表面(已加工表面、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及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深度、進給量、切削速度),這樣講學生很容易理解接受。
另外,教學還必須把專業知識和生產實習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確了這些專業知識在生產實踐中的用處,這樣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性和自覺性,而且教會他們應用專業知識的能力。
二、教師要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
從學生實際知識水平出發,引導學生認真鉆研,勤于思考,鼓勵他們提出疑問,提出不同意見,善于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判斷、推理,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教學中的系統連貫性,要求突出重點難點。抓住教材體系本身最主要的東西,即基本概念和規律性知識,要全力以赴地講解明白透徹,使學生真正理解和鞏固。主要矛盾解決了,其它問題也就易于解決。有的內容可以啟發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得出正確結論。
例如講《車工工藝學》第一章第二節,為了確定和測量車刀的角度,需要假想三個輔助平面作為基準,即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書中講了,基面是通過切削刃上某個選定點,垂直于該點主運動方向的平面;切削平面是通過切削刃上某個選定點,與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正交平面是通過切削刃上某個選定點,并同時垂直于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那么這些面究竟在哪,特別是基面切削平面的定義,有一些專業教師都不扎實,他們給學生講時,只能就書論書,講完了學生也不明白,其主要原因是他們自己也不清楚。實際上我們只要認真仔細分析,判斷垂直該點主運動方向的平面是與車刀底平面平行的,一般可認為基面是水平面。基面位置知道后由于基面與切削平面垂直,所以切削平面位置也就確定了,一般可認為切削平面是鉛垂面。這樣很難講明白的一節課,由于我們因勢利導分散了難點,化難為易,在學生理解的同時,其他問題如車刀角度的正確位置學生也就知道了。
三、教具和語言講解相結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深入思考
直觀(如掛圖、模型、圖片、實物實習)手段的運用要盡量與教師的講解、提示相配合,啟發學生在觀察中思考。教師的語言除起到強化直觀教具的作用外,還要彌補教具表現不出來的部分。糾正學生產生的錯覺。啟發學生抓住關鍵部分,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掌握要領和規律。
四、在教學反思中研究教學
每節課下來,反思教學過程,總感到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需要進行改進,一般來說,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方案并非難事,難的是按照專業課知識的發展線索,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發展規律,把好的課案變成好課,課案與課堂的有機結合,教育理論與教學實際的融合,做一線的專業課教師,更多的要依靠教學反思,不能只通過教學這個講臺,應使專業課教學盡量接近生產實踐。
專業課的知識比較枯燥,知識點多且零碎,難以理解,有些知識的系統性又比較差,這就對我們專業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所教專業要有深度、廣度(如公差、機械、制圖、金工等),還要有一定實際操作水平。這樣在教學中,就能注意到相關學科之間的互相聯系和照應,使你向學生傳授知識更加完整,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蕪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