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校就業形勢異常嚴峻,我國提倡的大學生積極創業仍然沒有廣泛引起高職生本身及社會的高度重視,高職生創業可以說是廖若晨星。筆者認為只有認清高職生創業的困境,才能找到高職生創業的脫困之法,從而為高職生開辟廣闊的創業之路。
一、高職生創業的困境
1.創業意識淡漠,創業信念不堅定
目前很多高職生從未聽說過國家支持高校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理念和政策,從不關心國家出臺的各種支持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信息。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是創業的前提條件。創業意識淡漠,則意味著既無創業的欲望,更不用說創業的理性認知了。通過調查得知,在高職生中,渴望畢業后創業、計劃創業的人,不到受調查人數的5%。
2.創業知識貧乏
除了專業及其相關知識以外,創業本身涉及政治經濟、法律道德、文化衛生、貨幣金融、倉儲物流、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識。大部分高職生對創業知識知之甚少。而僅憑心血來潮之時大喊創業口號者甚多,根本沒有腳踏實地的摸清創業當中的各種困難和解決之道。
3.創業資金困難,創業技能水平低
一般地說,高職院校的學生剛畢業,手里根本沒有投入創業的資金,技術上面又缺乏經驗。創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經營,由于缺乏指導和實戰,部分學生在行業知識、信息技術、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及交往渠道等方面基礎薄弱,創業之路,舉步維艱。
4.家庭傳統觀念影響學生創業的信心
目前,中國很多父母的就業觀念仍然處在傳統消極的狀態當中。很多家庭不愿意讓孩子在外吃苦受累,認為找一個比較體面累不著的穩定的工作才是比較實際的,覺得在學生在外創業的是寒酸低下的工作方式。這樣狹隘的想法不僅會讓學生出現就業的懶惰依靠思想,更會極大的挫傷學生積極創業的進取心。
二、如何解決高職院校學生面臨的困難
1.創業教育
很多學高職院校既無創業指導的組織機構及其專門人員,也無其他部門的此項兼職職能,更不用說系統而全方位的創業指導了。創業指導基本處于癱瘓狀態,高職生創業成為純粹的自我行動。創業教育未成氣候,創業教育大多還停留在一般號召上,尚未有正確的態度和要求來面對。因此,高職院校就業指導部門除了就業教育和服務指導的日常工作外,還須重視創業教育和服務指導的內容與功能,使之成為其不可推卸的重要職責。高職就業教育與指導不僅僅是為了使學生獲得相對穩定的工作崗位或謀取相關職業、還包括畢業生自己為自身和他人創造職業崗位。
2.因材施教
高職生各自的家庭教育和思維方式以及興趣愛好都有不同,創業取向亦不會一樣。高校要善于發現那些有自主思想、個性突出、自我管理和自立能力較強的同學,培養他們自主創業的意識和觀念。不能對班級學生的擇業觀和就業觀作統一的要求。學院要給有創業精神的學生提供鍛煉機會和實站基地,例如在學校建立高職院校創業活動中心,開辟場地建立各種經營便利窗口,讓學生在為學生服務的同時,訓練自己的創業過程中的交際能力和積累經營經驗。
3.加強輔導員的職業指導意識
輔導員是高職生創業知識的啟蒙者,要指導學生進行就業形勢分析,幫助他們進行自我職業生涯的規劃,但絕不能包辦代替,尤其在對學生創業的理念培養和幫助上不能是自以為是、信口開河。要辯證的給予學生對別人創業實踐經驗與教訓的分析和總結,謹慎提供“參考”意見,而非決定意見。否則很可能導致創業者血本無歸的不良結果。目前很多高校都每年派出優秀輔導員進行國家職業指導師的研修,這些輔導員要極大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創業方面的心理指導和問題針對性指導。
4.職業指導課程建設
應本著“以就業為導向,以創業項目為龍頭,任務驅動”的原則,不是單單說教式的鼓勵學生參與到自主創業,而是要引入實踐活動課程模式,開設創業模擬課堂,對成功的學生創業項目進行回訪和案例式引入,從而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創業實踐主體。
5.依靠有效的社會服務體系
服務于高職生創業的體系構建,應包括學校、社會和政府三方,缺一不可。政府應在高校中大力宣傳自主創業的扶持政策。讓有成功經驗的創業學生走進校園為學生進行介紹自己的創業之路,有效地發揮榜樣的作用,建立高校學生創業園基地,為高職生創業提供場地、機會以及其它創業指導與服務。
總之,高職院校的學生創業指導是一項長期系統性的工程,在目前高校就業難的情況下,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更應該發揮其職業理論過硬,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勇于展現自我價值、充滿信心的開辟創業之路。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