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實踐,我們發現,在汽車專業課中利用項目法,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
一、項目法的教學實施過程
1.教學時間安排
項目法的教學不像傳統的教學那樣,在兩節課里由教師講授多少內容,它是一個全學期的項目,對于每個研究小組而言,在整個學期里,除了該門課的正常學習外,再利用一些業余時間,以某一門課程為依托,制定相應的研究課題,搞一個課題研究,作為對該門課的學習補充。以《發動機原理與汽車理論》為例,在安排教學計劃時,在每章書的末尾安排一到兩節課作為項目研究的時間,整個學期給項目研究學習的課時有10節,作為教師對學生在項目研究學習中的指導時間。而項目研究的大部分工作,要求學生在業余時間完成。一般以小組的形式,自己收集資料,完成一定的課題研究,最終各個小組分別演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共享收獲。
2.選題和分組
《發動機原理與汽車理論》是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重要的專業課,理論性強,學習難度較大,以往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不大,教學存在一定困難。為此,根據課程的內容,教師在開學時,結合本課程相關的章節內容,提出一些課本上沒有編寫,但實際汽車技術應用廣泛、或是表明汽車發展趨勢的內容作為研究項目讓學生選擇,也可以自定題目。
分組時全班同學采用游戲、抽簽或自由組合的形式,但老師一般不贊同自由組合的方式,目的是使班里的學生都有合作的機會。學生在做不同課題時的合作伙伴都不同,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由于每個學期都有新的課題要經常分組,同學之間合作機會越來越多,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培養由此開始。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專業知識得到不斷的深化和擴展,學生的興趣大增,從而自覺投入到《發動機原理與汽車理論》課程的學習之中,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達到了。
3.制定項目法學習的方案
確定課題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成員自主地制定研究計劃。這一步是項目研究學習的基本步驟,是決定項研究學習效果好壞的重要因素。研究性學習方案包括課題名稱、課題研究的過程計劃、課程研究的必要條件準備、研究的時間表、預期的研究效果等。通過這些工作,使學生了解研究的一般方法。
4.項目法學習的組織實施
按照課題的學習方案,小組的同學分工合作,展開具體的研究工作。研究活動包括調查研究、資料的檢索與收集、數據統計與處理,最后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等。
《發動機原理與汽車理論》的課題研究以資料的檢索與收集為主,通過從各種傳媒上收集資料,或是進行一定的社會進行問題探討,進行資料的收集、信息處理等活動。
實施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該項工作在每次的《發動機原理與汽車理論》的課間或自習課進行,這個時間用于教師為學生補充相應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但這對課題的研究往往是不夠的,學生們還要在課余時間完成大量的調查和文字處理工作。
5.課題的總結
(1)對課題研究過程的總結、分析與評價。全班的每個組都完成了各自的研究課題后,老師和同學們在一起,對每個研究課題進行總結,分析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問題,以及在項目研究學習活動中對所學知識的運用程度。提出修改意見,讓學生反思研究過程的得失。學生們根據所收集的資料,經過整理和分析,完成具有一定分量的研究報告或論文,將報告做成多媒體課件,用于最后的課題演示和交流。最后還要針對每組研究報告的質量、采用媒體的合適程度、全組在班上交流演講的水平等因素,由老師和同學一起為該組評分,這就是學生這門課的成績之一。
(2)交流與答辯。課題研究結束后,每個小組在全班公開演示,達到思想和成果共享的目的,這是項目研究學習活動的高潮。小組成員穿著整齊,以良好的儀態,利用各種方式,在5~10分鐘內向聽眾講解自己的研究結果。教師可將每組的演示情況錄像拍下來,過后放給學生看,師生一起點評每組的優點、不足之處及改進方向,讓學生自己來總結不足,這樣學生更加容易改進。
二、項目法教學帶來的變化
學習方式的重大變化,為學生提供了相對獨立的有計劃的學習機會,學生們都積極地表現自己的特長和優點,學習興趣高漲。真正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從而提高了專業課的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分享和合作,訓練了學生的專業表達能力 。
(作者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