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經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熱潮后似乎歸于平靜,然而它卻現實地發展著,關于網絡經濟的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止。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有什么不同?網絡經濟的特征如何?網絡經濟將來的路在哪里?這些問題值得人們深入思考。
一、網絡經濟的概念
網絡經濟就是基于網絡尤其是互聯網所產生的經濟活動的總和。它是在信息網絡化時代產生的一種嶄新經濟現象,經濟主體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以及金融機構和政府職能部門等主體的經濟行為,都越來越多地依賴信息網絡,不僅要從網絡上獲取大量經濟信息,依靠網絡進行預測和決策,而且直接在信息網絡上進行交易行為。網絡經濟是以信息產業為基礎的經濟,它以知識為核心,以網絡信息為依托,采用最直接的方式拉近服務提供者與服務目標的距離。
二、網絡經濟的基本特征
網絡經濟是知識經濟的一種具體形態,這種新的經濟形態正以極快的速度影響著社會經濟與人們的生活。與傳統經濟相比,網絡經濟具有以下七個顯著的特征:快捷性、高滲透性、自我膨脹性、邊際效益遞增性、外部經濟性、可持續性和直接性 。
1.快捷性
消除時空差距是互聯網使世界發生的根本性變化之一。首先,互聯網突破了傳統的國家、地區界限,使整個世界緊密聯系起來,把地球變成為一個“村落”。其次,信息網突破了時間的約束,使人們的信息傳輸、經濟往來可以在更小的時間跨度上進行。網上經濟活動更少受到時間因素制約。再次,網絡經濟是一種速度型經濟。現代信息網絡可用光速傳輸信息,網絡經濟以接近于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節奏大大加快了。因此,網絡經濟的發展趨勢應是對市場變化發展高度靈敏的“即時經濟”或“實時運作經濟”。最后,網絡經濟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全球化經濟。
2.高滲透性
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具有極高的滲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務業迅速地向第一、第二產業擴張,使三大產業之間的界限模糊,出現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相互融合的趨勢。三大產業分類法也受到了挑戰。為此,學術界提出了“第四產業”的概念,用以涵蓋廣義的信息產業,信息產業已經廣泛滲透到傳統產業中去了。對于諸如商業、銀行業、傳媒業、制造業等傳統產業來說,迅速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實現產業內部的升級改造,以迎接網絡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一種必然選擇。
不僅如此,信息技術的高滲透性還催生了一些新興的“邊緣產業”,如光學電子產業、醫療電子器械產業、航空電子產業、汽車電子產業等。在網絡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產業間的相互結合和發展新產業的速度大大提高。
3.自我膨脹性
網絡經濟的自我膨脹性突出表現在四大定律上:
一是摩爾定律:1965年,摩爾預測到單片硅芯片的運算處理能力,每18個月就會翻一番,而與此同時,價格則減半。實踐證明,30多年來,這一預測一直比較準確,預計在未來仍有較長時間的適用期。
二是梅特卡夫法則:按照此法則,網絡經濟的價值等于網絡節點數的平方,這說明網絡產生和帶來的效益將隨著網絡用戶的增加而呈指數形式增長。
三是馬太效應:在網絡經濟中,由于人們的心理反應和行為慣性,在一定條件下,優勢或劣勢一旦出現并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不斷加劇而自行強化,出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壟斷局面。馬太效應反映了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競爭中一個重要因素——主流化。“非摩擦的基本規律其實很簡單——你占領的市場份額越大,你獲利就越多,也就是說,富者越富。”
四是吉爾德定律:美國激進的技術理論家喬治·吉爾德預測:在可預見的未來(未來10年),通信系統的總帶寬將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長。隨著通信能力的不斷提高,吉爾德斷言,每比特傳輸價格朝著免費的方向下躍,費用的走勢呈現出“漸進曲線”規律,價格點無限接近于零。
網絡經濟的四大定律不僅展示了網絡經濟自我膨脹的規模與速度,而且提示了其內在的規律。
4.邊際效益遞增性
邊際效益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會顯現出不同的增減趨勢。在工業社會物質產品生產過程中,邊際效益遞減是普遍規律,因為傳統的生產要素——土地、資本、勞動都具有邊際成本遞增和邊際效益遞減的特征。與此相反,網絡經濟卻顯現出明顯的邊際效益遞增性。
5.外部經濟性
一般的市場交易是買賣雙方根據各自獨立的決策締結的一種契約,這種契約只對締約雙方有約束力而并不涉及或影響其他市場主體的利益。但在某些情況下,契約履行產生的后果卻往往會影響到締約雙方以外的第三方(個體或群體)。這些與契約無關卻又受到影響的經濟主體,可統稱為外部,它們所受到的影響就被稱為外部效應。契約履行所產生的外部效應可好可壞,分別稱為外部經濟性和外部非經濟性。通常情況下,工業經濟帶來的主要是外部非經濟性,如工業“三廢”,而網絡經濟則主要表現為外部經濟性。網絡形成的是自我增強的虛擬循環。增加了成員就增加了價值,反過來又吸引更多的成員,形成螺旋型優勢。
6.可持續性
網絡經濟是一種特定信息網絡經濟或信息網絡經濟學,它與信息經濟或信息經濟學有著密切關系,這種關系是特殊與一般、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從這種意義上講,網絡經濟是知識經濟的一種具體形態,知識、信息同樣是支撐網絡經濟的主要資源。信息與知識具有可分享性,這一特點與實物顯然不同。一般實物商品交易后,出售者就失去了實物,而信息、知識交易后,出售信息的人并沒有失去信息,而是形成出售者和購買者共享信息與知識的局面。網絡經濟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絕傳統工業生產對有形資源、能源的過度消耗,造成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等危害,實現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網絡經濟的發展趨勢
網絡經濟不同于以往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在網絡經濟時代,信息產業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各種服務行業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在信息產業空前發展的基礎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將進一步增強,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以及跨國生產、跨國經營活動等將更加活躍;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個經濟運行的機制、方式和規則等也必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網絡時代電子商務的應運而生及其快速增長,必然使其影響逐步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環節,并對傳統的企業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管理模式、經營策略、貿易渠道和營銷觀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戰。一個企業要想搶占市場先機,贏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它就必須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建立起快速、機動、靈活、高效的生產組織系統和經營管理系統。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是國家強盛的決定性因素”,科技的發展、網絡的出現,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和變革,同時經濟的發展又對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抓住網絡這一重要的科學技術,使其進一步推動經濟更大的繁榮.。在不久的將來,網絡經濟一定會成為世界的主導經濟。
(作者單位:山東省即墨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