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技工教育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與政策支持下,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形成了技工學校、高級技校、技師學院多層次良性發展的格局,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大量合格的技術人才,為服務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作為技工教育的龍頭,技師學院和高級技校在技能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任重道遠,責無旁貸,而且大有可為。
一、強化內涵建設,實現科學發展
近年來,各類職業教育院校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我國中等職業教育規模已與普通高中的招生規模大體相當。于此同時,為了適應招生規模的快速壯大,不少職業院校紛紛擴建或新建校區,不斷加大基礎建設的投入,學校的占地面積、建筑面積、實訓條件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和重大的突破。然而,正如大學之大不在“大樓”,而在“大師”一樣,職業院校的建設水平,更多地取決于“內涵”的建設水平。
1.加強管理建設,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建設是學校內涵建設的基礎。隨著各校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培養層次逐步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也亟需提高。要建立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以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為內容的健全的內部管理體制;要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制定一套完善、可行的規章制度,并抓好規章制度的落實,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辦事” 的良好局面。
2.加強專業建設,深化教學改革
加強專業建設是提升內涵的核心。要按照“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以專業技能培養為重點,以工學交替、產學結合、訂單培養等為途徑”的思路,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自身實際,合理設置并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充分發揮優勢,注重培育和突出專業特色,形成結構合理、布局科學、特色鮮明、適應性強的專業體系。同時,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模式,真正擔負起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3.加強班子建設,提升科學決策水平
領導班子建設,是學校科學發展的保證。領導班子不僅要有先進的辦學理念、明確的辦學思路,還需要有戰略規劃、戰略實施、科學決策的能力,有較強的領導力和執行力。
二、突出自身優勢,面向高端發展
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的自身優勢在于基礎條件較好、實訓設備先進、師資力量雄厚、培養層次和質量較高。這既是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較之一般性學校的顯著特點,也是確保在技工院校“百舸爭流”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只有突出自身優勢,實現高端發展,才能不斷壯大實力、擴大影響,在河南省全民技能振興工程的實施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要逐步擴大高技工以上層次學生的招生規模,逐步形成一般技校與高級技校、技師學院在培養層次上實現分層級(中級工、高級工、預備技師)辦學的模式,使一般技校與高級技校、技師學院三者各自擁有獨立的生源群體,以減少無序惡性競爭的發生;進一步提高高級能人才的培養能力與水平,把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建設成為高技能人才的“蓄水池”和“加油站”。
技師學院、高級技校要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對“一體化”課程體系、“模塊化”、“工學一體化”教學教法等先行先試,促使技工院校教學教室一體化、教師一體化、教學課程內容一體化、教學就業一體化。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和專業設置、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企業生產崗位工作實際,率先開發“一體化”教材,試用成熟后,再推廣并爭取納入國家教材體系。
三、加強溝通交流,實現互利共贏
1.切實發揮技工教育集團優勢
技師學院、高級技校多為技工教育集團的牽頭單位或骨干成員,應在資源共享、課程開發、教研教改、技能競賽等方面擔當重任。目前,河南省各技工教育集團正處于初創時期,要繼續加強內涵建設,加強成員之間的交流合作,共享資源,固本強基,切實發揮技工教育集團的龍頭作用。
2.技師學院、高級技校應積極搭建省級性質的技能競賽平臺
上半年,河南省部分技工院校語文說課比賽已經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并積累了成功經驗。今后,要擴大技能競賽的學科覆蓋面,把教師與學生、文化理論與實習教學共同納入競賽對象,并使類似的比賽經常化、制度化,逐步建立起一個學科齊全的優質教學資源庫和高技能人才及師資儲備庫,以服務于河南省技工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3.在招生宣傳等方面,可以協調立場,組團進行
統一宣傳策略,統一宣傳口徑,共享招生經驗,共享學生資源。
四、調整發展思路,破解辦學難題
目前,中國日益成為“世界工廠”,隨著經濟的起飛,社會對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趨旺盛。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看好,個別工種甚至出現月薪上萬難求一名技師的現象,“技工荒”這一說法屢屢見諸報端。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黨和政府出臺《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等一系列政策,鼓勵和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已經與普通高中的招生規模基本相當。各類職業院校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就河南省而言,僅技工院校已達205家。
技工院校的大量新建與擴建,有效地加快了技能人才的培養步伐,擴大了技能人才的培養規模,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然而,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也隨之出現:一些技校(尤其是民辦技校)辦學基礎薄弱、實訓條件差,同質化現象嚴重,存在著重復建設問題。一些學校為搶奪生源大量進行虛假宣傳,嚴重擾亂招生工作,并損害了技工院校的社會聲譽。近年來,適齡學生生源數量減少(以北京市為例,據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數字,2007至2010年前北京市初中畢業生以每年1~2萬人的規模遞減),導致2009年各省中等職業教育(尤其是技工院校)招生工作整體遭遇“生源危機”。據2009年8月13日《長江日報》報道,截至當時,湖北省中職招生總人數為49.5萬人,只完成全年一半計劃,為此擴大了中職招生范圍,從應屆初中畢業生擴大到往屆初高中畢業生、轉業軍人、返鄉農民工等人群,并實施一系列合作招生、到西部招生等舉措。為此,筆者呼吁,業務主管部門應加強對技工院校的監管,對現有技工學院進行調整重組,優化資源配置,采取扶優促強的策略,對基礎條件好、教學質量高的技工院校,特別是技師學院和高級技校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促建技工院校持續、健康、有序地發展。
總之,在當前形勢下,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要牢固樹立憂患意識、發展意識、創新意識、協作意識,同舟共濟,群策群力,探索技工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新途經、新方法,共同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河南工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