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學校體育教學目標是體育教學實踐中不可分離、經常涉及的實際問題,隨著學校體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教學時間的發展變化,要求我們對其要有新的認識,教學目標是決定教學活動的大前提、大方向,如果目標方向不清楚,實際工作將會走彎路并受到損失。
體育教學目標不同于學校體育目標,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對于學校體育目標來說,增強學生體質是放在第一位的,這一點,《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學體育教學大綱》和《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上都有明確的規定,而對于體育教學目標來說,則不然,它應該更具體,更詳細,它更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的能力,也就是培養學生具有鍛煉和體育娛樂的能力,因為學生的體質和今后的生活息息相關,而我們的體育課在其中的貢獻是有限的。
對于體育教學目標,它又應該具有一定的層次性,要根據不同的的學習對象,不同的年齡層次來制定,應該做到有分有合,有共性的同時也要有各自的個性目標。分解的、分層的目標,應該有不同的側重,那么,對于技工學校的體育教學目標又有哪些分層,哪些側重呢?首先,技工學校以技能教育為主,學生的年齡在16~22歲左右,他們和普通高中的學生不同之處在于主要的培養目標就是做一名合格的技術工人,這些工作對體能的要求較高,消耗大,并且,技工學校不擔負向高一級的學校輸送體育及其他后備人才的責任。所以在這個階段里,體育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基本技術,還要包括戰術、規則、原理及心態的等一些與社會上的體育非常關聯的方方面面,還有自我學習體育的方法,并且體育教學的內容應該向學生的生活靠攏,教導他們一些體育的知識和技能,這些技能是與他們畢業后能夠從事的體育活動相掛鉤的技能,即與終身體育結合起來。教育不但是考慮現在,因為其效果有很強的滯后性,在考慮到將來時就應該包括很多方面,如長跑,既要讓學生現在練習,又要考慮讓他喜歡長跑,怎么能夠讓他以后還堅持長跑,在體育教師的頭腦中應該有將來的概念。
當教師在設定目標時,要把握個體和社會兩個目標的度。不能讓學生在原地不費力的去適應,如摘樹上的蘋果一樣,要采用“跳一跳,夠得著”的方法來制定,要考慮到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所以教師在制定具體的目標的時候,要有可行性與有效性。
體育是和德育緊密關聯的,通常在體育教師日常的教案里已經提到過一些如培養學生的競爭、協同精神,培養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目標,但是這些目標設定得不具體,怎么實施,通過什么實施都沒有詳細的計劃,作為職業院校的體育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明白競爭意識絕不是讓學生在一起賽跑就能培養的。德育在很多時候需要根據教學目標來細化、完善,如:下課的時候老師會向學生鞠躬,并拍手示意下課;柔道比賽前須向裁判員及對手行禮,賽后握手;舉重比賽時,舉杠前和放下杠子后都要向裁判員鞠躬行禮,而杠子不能猛力的往下砸,要過腰后才能松手等等。這些例子都是德育后的行為目標,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判斷,學生也會做自我評價、自我規范,如:不做“開玩笑”的打鬧,不讓同學獨自練習危險動作等等。總之,德育教學目標是細化到教學常規層次的一種目標,包括及時收拾場地后下課等等,這也是建立勞動觀念,集體精神的教學觀念。
在技工學校體育課設置中,已經逐步建立了選修課程,學校通過選修課、興趣小組等來滿足學生娛樂、健身、休閑及競技的需要。技工教育現在基本上是為學生就業做最終的準備,所以,體育教師在制定目標的時候,既要有總的目標,又要有切實可行的具體化的目標,并且要有程度性與階段性,在不同學段實現不同的目標。
對于技工學校學生來說,體育課程中同一教學內容可以有不同的目標追求,有的人打球是為健身,有人打球是為娛樂,每個學生的個體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對每個學生教學目標的制定也不可能完全一樣。
總之,技工學校體育應向生活體育、娛樂體育、愉快體育、文化性體育及終身體育的方向發展,讓學生學習那些在生活中常接觸,可以長時間從事的運動,這才是生活體育的重要含義。有些競技性較強的體育離開學校后幾乎接觸不到,如:體操中的雙杠,田徑里的鉛球、標槍等。但諸如羽毛球、網球、籃球是經常可以從事的,所以體育教師更應該把運動學習指向“做”和“看”兩個方向,除了讓學生掌握一些有用的體育技能以外,還要令學生學習觀賞體育運動,培養他們對一些體育的社會問題和價值觀進行正確判斷的態度。同時,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該給學生一些自主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以發揮創造性的機會。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