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突發事件,顧名思義,就是指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所遇到的意料之外的事情。有些課堂突發事件是比較容易處理的,比如知識性方面的問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難以解決的問題或學生指出教師在上課時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放到課后去解決。但也有一些令人頭疼的問題,比如遇到學生“挑釁”。幾乎每一位教師都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學生:他們知識功底很差,自由散漫,素質低,上課時影響其他同學,不僅如此,他們頭腦里甚至沒有師道尊嚴的概念,所以常常給老師出難題并與教師發生沖突。而沖突一旦發生,教學秩序就無法維持。一次處理不好課堂突發事件,以后的教學就將舉步維艱。由此可見,處理好突發事件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教師如何駕馭好課堂并恰當地處理師生之間的矛盾呢?
筆者認為處理這樣的問題,應該把握如下幾點:
一、不急不躁,穩住陣腳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頭腦清醒,特別是遇到難辦的事情,更需要我們理智一些。發脾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倒容易使自己陷入被動局面,常見到有的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被學生氣得跑出教室,然后去找班主任或領導,再讓學生把自己請回去。這樣,教師雖然回到了課堂,但這種被學生“請”不客氣的講,這是被學生“哄”回去的,總讓人覺得教師風格不夠高,這種被動遠不如自己來得主動些好。因此,當問題發生的時候,當務之急是穩住局勢,切不可自亂陣腳。其實,正是因為學生不懂事,所以才來學校接受教育,所以才有了教師的這個職業。當我們能像醫生對待病人一樣來對待我們的犯了錯誤的學生,以理智的頭腦來看待自己的職業的時候,我們就擺正了自己的位置,也就不會著急上火了。
二、保持高姿態,多點兒寬容心
既然是教師,就不能和學生一般見識,就得有“宰相肚里能撐船”的大度,就得有一顆寬容之心。安徒生有一則童話故事——《老頭子總是不會錯》,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對清貧的老夫婦,他們想把家里唯一值錢的一匹馬拉到市場上去換點有用的東西。老頭子牽著馬去趕集,他先與人換得一頭母牛,然后又用牛換了一只母羊,又用羊換了一只鵝,又用鵝換了一只母雞,又用母雞換了一袋爛蘋果。當他到小酒店歇息時就把自己趕集的經過講給兩個英國人聽,這兩個英國人聽得哈哈大笑,說他回去準得挨老婆子一頓揍,于是和他打賭,并用一袋金幣作賭注。回去后,老婆子給他擰毛巾擦臉,又端水解渴,聽老頭子講趕集經過。他不隱瞞,全部一一道來。每聽老頭子講到用一種東西換了另一種東西,她都十分激動地予以肯定,有牛奶喝了……羊奶也不錯……鵝多漂亮……有雞蛋吃了!最后,老頭子拿出來的是一袋爛蘋果,她同樣不慍不惱,說我們今晚就可以吃到蘋果餡餅了。結果不言而喻,英國人輸掉了一袋金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寬容是金。夫妻之間有了寬容善待,有了尊重理解,就擁有了童話般妙趣橫生的婚姻乃至家庭的幸福。那么,我們不妨把它大而化之,師生之間有了理解與寬容,也就有了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對學生的態度要和善,尊重他們的人格
中學生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遇事容易沖動。他們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問題的看法還很不成熟,但偏偏自我的意識很突出,自尊心也很強,他們愛面子,渴望人們能尊重他,要求與人平等。也因此在教室里和教師發生沖突時,盡管還有一層師生關系約束著,但他們仍然很難控制自己,而且還不計后果。但即使他們犯了錯誤,教師也不能發怒,特別在依法治校的今天,更不能挖苦打罵學生,否則,教師一旦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緒的話,結果就有可能如同黑道火拼,學生受到傷害,教師更是顏面盡失,斯文掃地。學生的可塑性很強,不能提前給學生貼上好或壞的標簽,要有點耐心。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弄清事情的原委,以笑臉面對一個犯錯的學生,能在人格上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就很少會有“不識抬舉”的學生。相傳子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在他拜孔子為師之前是一個好勇斗狠之徒,曾懷揣石盤要砸死孔子,但孔子雖“能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沒有采取過激的行為,他以攻心為上的策略最終折服了有險惡用心的子路,并把他塑造成社會有用之人。
讓我們保持冷靜的頭腦,對于那些做得過分的學生,先從內心原諒他們的過錯,當教師以一個平和的心態來對待一件事情并且心中常想著“教書更要育人”的時候, 所有的課堂突發事件都將迎刃而解。
(作者單位: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