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學生群體中有很多“特殊學生”,常常給教師教學和管理工作帶來困難。筆者對三育(德育、心育、美育)合一的可行性、必要性進行了深入分析,圍繞三育合一的教育體系構建、規范工作制度,通過實踐,為職業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創新,提供借鑒。
一、研究背景
1.“三育”的基本概念
(1)德育。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
(2)美育。也稱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3)心育。心理教育包括心理科學知識教育、興趣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鍛煉、性格培養、社會適應能力培養以及其他各種心理指導、心理咨詢、心理訓練等。
2.“三育合一”的可行性
(1)美育、德育和心育具有統一性。三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建立完美的社會制度和實現人的自由、和諧、全面發展,是美育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德育、心育追求的最高道德理想。三育的內容有相同的地方,人們崇高的道德行為,從道德觀點來看是善的,從審美觀點看又是美的,從心理學角度看是健康的。三育的過程是相互滲透的。人們對社會生活的審美過程,總是滲透著他們政治的、道德的觀點和評價活動,這些都通過一系列心理活動來完成的。
(2)美育、德育和心育具有互補性。美育和德育相互促進,其心理成果相互積淀,在相互融合中不斷豐富、完善、提高人的文化心理結構,三育既相互獨立,又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了統一,促進人的協調全面發展。
3.“三育合一”的必要性
(1)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需要。一方面,學校的注重力往往集中在學生的成績上,對學生的德育、心育、美育相對重視不夠;另一方面,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習成績相對較差,有很多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動機模糊。
(2)補充家庭教育不足的需要。職業學校來自“特殊家庭”的學生相對較多,由于家庭變故,往往給學生造成莫大的傷害,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行為習慣。
(3)培養社會人才的需要。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讓其成為從事某種社會職業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強調以培養學生能力為重點,但并不是單純的能力教育,必須更加注重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
二、“三育合一”教育實踐
1.“三育合一”教育體系的構架
根據筆者所在職校的教學實踐,三育合一教育框架呈金字塔型,基本框架如下:
2.“三育合一”教育主體的基本職責
(1)校長室。負責全校人員配置、資源保障以及重大問題的協調處理等工作,下設政教處、專業部、教務處及社會服務處四個部門(參見下圖)。
(2)政教處。負責對全校三育合一教育進行統籌及調控,指導生活指導組、心理輔導室及校學生會的工作。生活指導組主要負責在生活區內開展星級寢室活動,指導學生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娛活動、職業素養實踐周活動等,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和學生干部的工作動態,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心理輔導室主要負責對學校師生,特別是對學生的心理輔導。筆者所在職校每年由心理輔導室負責制定對全校新生的心理輔導計劃,由政教處牽頭、各專業具體負責,組織全體師生進行“一對一”師生幫教談心活動。校學生會是學校領導下的學生自主管理組織,是學校黨支部、政教處、專業部聯系學生的橋梁和紐帶。
(3)專業部。專業部負責指導部內各班班主任及部學生會的工作。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部學生會受各專業部和校學生會的雙重領導,主要協助各專業部和校學生會開展工作。
(4)教務處。負責對所有任課教師進行三育合一教育的指導,統一學校教學思路,推行全校性教學活動,聯合專業部指導老師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5)社會服務處。因為職業學校實行“2+1”教學模式,即兩年理論課教學和一年實習,所以學生管理部門較普高多一個社會服務處,社會服務處負責對實習班主任及實習學生的管理。
3.“三育合一”教育的主要工作機制
(1)班主任工作承諾制。每年8月份召開全校教職工會議,確定班主任名單,明確班主任工作職責,并由校長代表學校與各班主任簽訂承諾狀,要求班主任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每學期組織一次以上班會活動、召開一次以上家長會等。
(2)實習生管理全程制。職業學校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學生在校外實習,目前筆者所在職校的實習生有515名。對實習生的管理,主要由社會服務處負責,各專業部、班主任及任課老師協助配合。實習前,召開實習班級動員大會,明確實習期間的注意事項;實習期間,通過走訪實習單位、組織召開實習小組會議等,全面掌握學生實習情況,與實習生的聯系不間斷、常態化;實習結束后,召開全班實習生會議,學生匯報實習情況,班主任進行回顧總結。
(3)學生德育學分制。根據學生日常表現,對照加分、扣分項目,實行每月測評、期終總評。對德育分不到90分者,不能評為三好學生、優秀班團干部等榮譽稱號;德育分不到60分者,載入該生檔案,組織參加奮進班學習,參加奮進班班后還不合格者,畢業時不予推薦就業,緩發或不予頒發畢業證書。
(4)學生處分聽證制。筆者所在職校每兩個星期召開一次學生處分聽證會,請被處分學生的監護人、學生代表、老師代表參加。先由矛盾雙方或個人對所發生的事情進行過程描述,然后由學生代表指出擬處分學生錯誤的地方,聽取擬處分學生想法及其監護人意見,再由老師代表發言,最后由政教處做出處分意見。聽證會的全程通過網絡電視在校內直播,做到處分一個、教育一片。
三、“三育合一”教育取得的成效
1.實習與就業單位評價良好
職業學校高三年級一般有85%的學生參加實習或工作。經多次走訪,學生實習或工作的單位對筆者學校輸送的學生評價普遍較好。一是基礎知識扎實,實踐操作能力強;二是勤學好問,銳意進取;三是綜合素質高,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例如,在杭州鷹自達塑業有限公司從事統計工作的畢業生張露婷,能夠從公司大局利益出發,處處為公司著想,在積極工作、努力提高業務水平的同時,經常幫助解決公司同事在工作與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受到了單位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2.學校管理工作更趨和諧穩定
筆者所在學校自2009年初推行“三育合一”以來,學生在校園里的學習和生活更加和諧穩定,發生違紀事件的比例大大降低,每次開家長會時,家長們普遍反映學生在各方面的行為規范有了明顯好轉,特別是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為人處事的方法。
四、實踐反思
學校開展三育合一的實踐時間還不長,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但三育合一的互促共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將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繼續努力探索。筆者相信,三育合一教育必將成為新時期中國教育模式的顯著特點。
(作者單位:浙江省富陽市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