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有其特殊群體和環境,學生素質、心態差別很大,給教師教學增大了難度。因此,職教教師有必要調整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一、職教教師對師生關系的認識與學生的個性發展
近年來,合作教學的興起為我們探求一種合理的師生關系做出了有益的嘗試。一方面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也發展了師生之間平等互利、互敬互愛的合作關系,這些都成為教師幫助學生發展個性的良好基礎。
首先,在知識傳授關系中師生應平等與民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師不以權威自居,更不應該以家長作風及其專橫態度強制學生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學生也不唯命是從,有權向自己的教師要求他們所希望所需要的東西,也有權對問題做出自己獨立的思考并對教科書提出批判性意見。教師對學習成績等各方面表現好的同學可以多加引導,使他們更上一層樓;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并充分發揮他們其他方面的長處,而不能對他們產生偏見或歧視。
其次,在智能發展上,學生應自主和獨立,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自覺進行學習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現自己的創造才能;而教師應當主動地維護和發展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積極引導學生的獨立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從而實現自我發展。對于處在傳統教學體系下的教師來說,必須放棄陳舊的教學觀念,放棄教師權威的思想,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發展。
二、職教教師對教學目的的認識與學生個性發展
從理論上講,教師都能深刻地認識到: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然而,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卻往往將學生的個性發展框定在升學或就業標準的模式里。“成績好”“就業”成了教學的唯一目的,以分數論英雄,教學中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學什么,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學,許多學生不得不盡力壓制自己的個性,失去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生“變成了考試的奴隸”,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以致知識結構畸形、個性發展狹隘乃至萎縮。所以,大多數富有創造個性的學生,在其創造性還處于萌芽狀態期間,就有可能被只具傳統觀念的教師所湮滅,在分數的標尺面前,被教師無情地判為沒有出息,因此學生個性發展受到了殘忍的壓制。然而,中外歷史千百次地告訴我們,在傳統眼光的學校里判為沒出息者,日后竟出現諸如愛迪生、愛因斯坦、達爾文等科學巨人,他們極大地影響、改變和震撼著整個世界,而他們早年也都被當時的學校判為“愚不可及”“不可教也”之類。事實證明:學生試卷上分數的高低,與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劃不上等號的。教學目的的核心應該是學生的個性發展。根據個性心理學研究,個性是一個整體,健康的個性就是在體力與智力、知識與道德、性格與才能、理性與直覺、美的體驗和美的表現等諸方面獲得高度和諧發展的人。健康個性者即是自我實現者,是把個人的內部潛能作最大的實現者。學生的個性發展可以說即是自我實現、自我創造。
三、職教教師對教學方法的認識與學生個性發展
教師要從實際出發,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掌握分寸,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技能多樣化。對于職教老師,首要是教會學生實際操作的動手能力和職業知識,多種方法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把教師提出的教學任務當作自覺行動,精神飽滿地學習、探索和追求。學生作為主體,在多種方法的教學活動中,自覺、自主地手腦并用,多種器官協同活動、認識與實踐相結合,創造性、獨立性就可以得以充分的發揮。創造活動是學生個性得到發展和完善的必要條件,只有在創造活動中,個人才能充分展現自己的需要、性格、知識和能力,展現自己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實現對自身素質的超越,從而逐步實現個性的完善。因此,教師選擇教學方法時,應注意培育、引導、訓練每個學生開發創造潛能的意識、方法和習慣。教學中,教師應轉變以培養聽話的學生為榮耀的片面觀念,消除對頑皮學生的錯誤偏見,大膽鼓勵學生的奇思異想,鼓勵學生主動地嘗試和發現問題,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學會擁有更多的學習自主權。教師應樹立起以培養學生健康個性特別是創造力為目的的教育觀念,并在教學過程中時刻貫徹這一思想,從而把這一有意識的活動熟練化為無意識的習慣化的教學活動。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蕪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