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什么?自古以來,人們受教育的最低要求是:會寫信,會算賬。這算賬便是數學。但是,人們卻總覺得數學離自己很遠,數學很神秘,數學很難學,數學沒有用……這種觀念在中職學校學生中更為普遍。據測算,全國大約有 80萬的中職學生為數學學習“困難戶”。他們大多是中考考場上的“失敗者”, 學習自信心較差,自制力較小,自我認識定位模糊。要為這些“困難戶”解困,筆者認為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除了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探究式和啟發式等方法外,還應引入情感教學的方法。
一、情感教學的內涵及作用
所謂情感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實現培養學生學習熱情、融洽師生情感、完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曾經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有效的作用。”情感教學法就是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要求滲透于教學過程之中,加強教學的情感功能,深入挖掘教材內涵,調動情感功能;創設教學情境,激發情感功能;努力實現情知交融,升華情感功能。使整個教學活動趨于“和諧”,“情感與知識交融”, 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二、中職學校學生情感教學的必要性
在中職學校有不少學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問題的學生約占總數的20%以上,具體表現為青春期逆反、厭學、逃學、上網成癮、早戀、自控力差及自殘傾向等,內心深處充滿著矛盾和迷茫。因此,中職學生更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關懷。情感教學讓教師走進學生的心靈,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從尊重、愛護、體貼學生的角度給以引導,將失敗的陰影消除,將成功的喜悅放大,將好奇的心理引導至主動探索,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中職學生需要教師的尊重、愛護和體貼,教師的忠告和批評會激起學生改正錯誤的決心和信心,教師的贊揚會引起學生的內心愉快和深深的滿足,教師的正確引導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三、情感教學法在數學課堂的實施
1.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設和諧、生動、自然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 有意識地將現實生活中數學素材滲透于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由于中職學生底子薄、基礎差,因此我們力求每堂數學課都讓學生產生新鮮感,在引入新課時,向學生提出新穎、巧妙的問題,在學生頭腦里產生疑問,造成學生“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說”的情勢,從而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以躍躍欲試的姿態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如在講授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時,我在黑板上寫下:1+2+3+…+100=?并向學生講述這是大數學家高斯小時候解決的問題,將此故事簡單地敘述一遍,然后請同學們也來試一試,此時學生情緒高漲,很快進入角色并把結果5050計算出來。
數學研究淵源已久,適時地,給學生講其中美麗生動、吸引人、激勵人的故事,使他們產生這樣求知的渴望。如在講概率概念時,我會給他們講一個故事:概率論來源于不大“光彩”的賭博事件。這樣,一開始就“引人入勝”,使其產生好奇心,并由此產生求知欲望與熱情,對課堂學風和學生理解內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開展小組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是現代數學教育的精髓。它在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也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促進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教師應利用中職學生好動及好勝的心理特點,組織一些數學游戲、競賽搶答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學習競賽以競賽中的名次或勝負為誘因,可以刺激學生自我提高的需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一般的學習競賽對于中等的學生影響最大,因此大部分學生會在競賽中通過努力不斷進步。若采用競賽與合作相結合的形式就會使先進的學生更先進,后進的學生也變先進。這樣還有利于防止學生的驕傲情緒和自卑心理。例如,在講授冪函數和指數函數在比較兩個值大小的區別時,每組派四名同學,將該組選做的題分四個步驟接力,比賽哪組寫得又快又準。這樣既體現了各組間的競爭性,又反映出組內的合作性。一些有學習惰性的學生也會被激烈競賽氛圍所感染,不知不覺地參與進來,從而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3.及時地進行表揚與鼓勵,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
中職學生普遍叛逆,但叛逆中彰顯個性。美國心理學之父、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斯說過:“人性中最本質的愿望是得到別人的贊賞?!闭n堂教學中,要對同學們的熱情態度和取得的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和適當的鼓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和肯定學生的“小進步”,幫助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進行鼓勵和表揚,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于平時上課愛講話的學生,如果他在某節課中做到認真聽講了,教師就要表揚他有進步。學生回答問題,即使是錯誤或不夠準確的理解,也應當鼓勵其正視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例如,每堂課筆者都會采用輪學號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口頭提問和到黑板上做練習,力求讓全班同學都有參與學習的機會,遇到回答不出的學生,就讓他請教周邊的同學,請他們協助,鼓勵該生親口說出答案,答對了,給予真誠的表揚;答錯了,也鼓勵他不要灰心,爭取下次有更好的表現。通過教師有意無意對學生進行“滲透式”的鼓勵和表揚教育,久而久之,學生會意識到,自己的微小變化和進步老師都會看在眼里,從而使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的信任,并把這種信任化為今后學習的動力。
4.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活學生的快樂因子
寬松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無拘無束地愉快生活和學習,最大限度地激發其聰明才智;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會在學生頭腦里暢通無阻地出現一種“易接受”的心理優勢,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情緒應是快樂的,情感教學所倡導的一個最基本的教學情緒氣氛,就是讓學生處在快樂的情緒狀態下從事學習活動。教師要運用情感的信號功能感染學生,以教師自己的快樂情緒來影響和引發學生的快樂情緒。教師對每一個學生充滿信任和期待,就會使學生得到一種潛在的鼓舞和力量。教師的情緒往往影響著學生的情緒,要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情緒需要,教師既要感情豐富,又要善于控制,使自己的情感處于快樂、飽滿、振奮的良好主導情緒狀態,努力以自己的積極情感,自覺地去影響學生,充分發揮情感在知情交流中所能發揮的效能。實踐證明,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感受到愛和尊重、樂觀和自信,才能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觀點,才能爭辯質疑,標新立異,才能生動活潑,大膽探索。因此說良好的師生關系能激活學生的快樂因子,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保證。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交通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