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對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的要求,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高級工、技師、金藍領)培養工作任重而道遠,要想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必須將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與實踐。
一、技工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性
知識、科技和產業的不斷創新使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表現如下:
首先,高技能人才的數量和素質是企業競爭力和實力的體現。沒有高技能人才,新技術、新設備就無法發揮應有的效能,也就不可能創造一流的產品和品牌。
其次,高技能人才已成為技術創新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動力。要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必須有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再次,充足的高技能人才是投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引進項目需要一定數量的高技能人才。
面對供需矛盾突出的現實,我們必須認真探索技工院校學生成長的特點,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培養高技能人才。
二、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實踐
課堂教學只有讓學生的眼、耳、腦、手、口都動起來,才會使學生處于思考和實踐的狀態。我們要改變“教師純粹地教,學生單純地學”的教學方式,主張“教師是學生,學生也是教師”。
1.師生角色轉換教學法
這種方法可以體現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講授與學生討論的學時比是1:2。教師選擇典型案例,指導學生學習、討論、分析并寫出結論,使學生在讀寫聽說方面都得到訓練。在課堂上,師生的角色發生了轉換,教師扮演的不是主角,而是學生活動的指導者。這種形式為培養和訓練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機會和舞臺。
(1)教師選擇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案例可以是電視或網絡等媒體的熱點話題或是教材上的經典案例。比如結合2009~2010年的豐田汽車召回事件和“中美輪胎特保案”,讓學生上臺講解解決問題的技巧。
(2)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互換可以促進我們教學思想和方法的完善。由于技工院校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因素很少受到某種定勢思維的影響,甚至有的學生的方法比教師的還要好。另外,教師在與學生交往和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提問,以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如:提問學生“你如何看待關稅壁壘這個問題?”或者“紅幫西服是如何塑造自己的品牌的?”,遇到精彩的回答,應予以肯定,并進行表揚,這也是一種教學藝術。
2.辯論教學法
在課堂上通過開展辯論賽,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可迸發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比如筆者在講授茅臺酒的的包裝時,設置一道辯論題目:產品的質量更重要還是包裝更重要?提示學生課余時間搜集相關的例子和資料,按照班級人數分組辯論,最后選出辯論賽的最佳辯手。辯論賽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辯論過程做點評,同時總結出,應該在保證質量的前提條件下,進行適當包裝才是企業明智的選擇。到此,學生受益匪淺,既學到理論知識,理解了實踐意義,又鍛煉了思維能力和組織活動能力。
3.邊上機演示邊模擬教學法
有的課程內容是關于網上操作的,最好在機房里上課,先用PPT課件講授理論知識,然后接入互聯網,借助網絡環境進行演示,將理論知識及時應用在具體操作上。學生在看完教師的上機演示后,通過自己的電腦進行重復操作和模擬訓練。在學生模擬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指導,隨時監督學生的操作,杜絕自制力差的學生通過互聯網玩游戲等現象。另外,教師要檢查模擬效果,可以讓學生用教師的電腦進行一遍操作,通過投影儀展示給所有學生看,或者教師設置一道類似的題目,對學生進行考查。
4.講練結合教學法
這種方法既適用于理論教學,如自考課程,也適用于實訓課程,即教師精講、學生勤練,避免教師“滿堂灌”的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教師精講后,布置練習題目,說明練習的方法和要求,由學生獨立練習之后,相互交流或討論,相互啟發。比如,給學生講授完如何用PhotoShop處理一張圖片后,及時給學生十分鐘時間下載一張圖片,然后按要求進行處理,適時指導和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學生在完成練習任務后,基本上掌握了知識要點,也會產生一種成就感。
技工院校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實踐,才能達到國家關于高技能人才(高級工、技師等金藍領)培養工作的要求,盡力培養出更多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來服務社會。
(作者單位:山東青島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