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既要傳授知識、訓練技能、開發智力,又要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哲學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哲學教學不能急功近利,要了解、尊重教育對象,以學生為本;教學方法不能僵化,要善于調動一切資源去詮釋、體現該學科的時代價值。哲學教學要有活力,就決不能墨守成規,而是要調動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計算機、音像等,將其作為教育的補充手段,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通過信息系統去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優化課堂效果。
一、直觀導入,吸引注意力
一堂課,導入非常關鍵。在導入新課時,老師都精心設計,以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新課的學習產生探究的興趣。好的課前導入不但可能營造輕松的教學氣氛,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潛能。
所以教師在設計導入環節時,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將學生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讓學生在直觀、動感的情景中去觀察、思考,實現課堂與現時的相融,宏觀與微觀的相融,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引導學生思維,產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再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入正式的課堂教學。
二、創設教學情景,化靜為動,增強參與意識
哲學課講的是世界觀、方法論的大道理,許多問題常有很強的政治性,如果一字一板地念講稿,會使學生敬而畏之。因此,哲學課教學除了強調科學性外,還必須講究藝術性。興趣的提高離不開生動形象的經驗素材,創設一種把靜態的圖象轉為動態的視頻的活躍的畫面的情景,能喚醒學生的參與意識。在哲學課堂中,用計算機來教學,集文字、圖形、圖象、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體,以其形象的畫面、清晰的文字、甜美的音樂、親切的語言,創設出新穎獨特的教學情景,把靜態、枯燥、難于理解的材料融于圖象畫面中,給學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讓學生親耳聽聽、親眼所睹、親身所感,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在歡快、愉悅、充滿活力的情趣中獲取知識。
三、變抽象為形象,突破重難點
哲學課中的重難點較多,在課堂中無論一個老師是多么善于表達、比劃,也難以表現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識內容,如果只通過簡單、枯燥的講述,很難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輕易地掌握。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它能有效的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不容易觀察到的事物,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顯示出來,從而有力的突出重點與難點,調動學生的視覺直觀功能,為突出重點與難點創造出良好的氛圍。
四、針對特點,實施個性化教育
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自控能力,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注意力往往不能始終高度集中。而且在哲學課里,學生多處于被動狀態,為接受式教育,不能發揮其主動性。
現代教育技術進入哲學課堂,就可以使外部刺激由單一變為多元,可以使課堂容量變大,節奏變快,習題形式多樣化,可以節約時間,增強課堂語言的廣度與密度。同時,可以根據學生個人的特點,用計算機來設計學習過程或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探索和發現問題的能力,使學習變得更個性化。同時,特定的軟件又使教師能夠及時得到學生學習進展方面的信息,并進行相應的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和幫助,從而提高教學的適應性。
五、激發創造力,提高學習效果
哲學是一門智慧型學科,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現代教育技術創設了一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它不僅可以使思維與情感的發展得到同步進行,而且可以使思維與情感活動圖示化、簡明化和流程化,促進學生思維和情感活動的和諧發展。現代教學技術的虛擬仿真效果使學生如臨其境,使不可能進行的實驗在屏幕上展現,化微觀為直觀,化想象為直覺,化抽象為具體,從而提高哲學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六、培養自主學習,優化課堂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為實現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首先,互聯網為語言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此外,利用數字壓縮技術可存儲大量音頻、視頻信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參考性資源。最后,現代教育技術反饋迅速,強化及時,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質量。
現代教育技術新穎生動,感染力強,它不但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語言形象化,深奧的道理具體化,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記憶。
現代教育技術在哲學課堂上的出現,展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與廣闊的發展空間。為增強師生互動、突出學生主體提供了條件。它豐富的教育資源為素質教育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空間,促進了素質教育更深入的、更有效的實施,帶來了哲學教學的又一個春天!
(作者單位:廣東省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