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課堂富有吸引力,對于技校青年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一、備好課,不打沒把握的仗
首先,教師應該努力鉆研教學大綱,并設計出正確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要在學生身上下足功夫,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理解能力。再次,了解班級的班風及學風,甚至重點學生的性格特征。
二、上好一堂課,打一場漂亮仗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欲望
例如《機械基礎》課,講授機器與機構的概念及區別,如果只是一味地強調有無能量轉換是二者的根本區別的話,學生理解起來就很抽象。筆者在講課的過程中,用大家熟知的自行車和電動車來解決問題。自行車雖然可以代替步行,減輕人的勞動,但沒有能量轉換,只能叫機構。而電動車可以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屬于機器。為了加深學生的記憶,筆者就問學生:“今天怎么來學校的?”有的學生說是騎自行車來的,筆者說:“不,你應該是騎一部機構來的。”其他同學受到啟發,爭先恐后的說:“老師,我是騎機器來的。”有的還說:“我是坐機器來的。”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行車拆分,分析那部分是構件,哪部分是零件。以電動車為例,讓學生分析機器的各組成部分。這樣通俗、好玩的課,學生高興地學,學得高興。
2.合理利用分數杠桿,把學生的思維撬回課堂
青年教師應該抓住學生想及格的心理,用加分或減分做為學生課堂表現的獎品和懲戒,把學生的思維拉回到課堂上來。例如“課堂獎懲措施”,不用老師點名,積極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加兩分,能對較難的問題有所見解的加四分;課上不注意聽講,看其他書籍、玩手機的發現一次扣兩分,最后分數匯總計入期末成績。這一措施的出爐在學生當中引起了波動,課堂氣氛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成績好的同學逐漸積極和老師互動,平時開小差的同學,課堂行為不僅得到了約束,而且慢慢地也開始聽課了。在實施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兩點:其一,不是所有的課堂提問都會加分,在適當的場合,難易適當的問題才會得到獎勵。比如,學生聽課疲勞的情況下,“懸賞問題”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二,對課堂表現不佳的學生,不能一味地扣分,應該創造機會,給他們得分,讓學生嘗到甜頭,從而起到激勵的作用。
3.提供成功體驗,拉動后進生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設置一些表現機會,讓后進生體驗到成功的滋味。如果把知識比作“桃子”,那么探求知識的過程,就好比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過程,如果樹上的“桃子”太高,遙不可及,怎么努力都夠不著,學生就會失去自信,如“桃子”太低,伸手可及,學生也會感到乏味。如果在授課的過程中,遇到難易適度的問題,這就是后進生表現的機會了,可能他們并不能給出正確的答案,這時,并不急于妄下結論,而不妨通過暗示、引導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給出答案。如果正確了,教師應馬上做出表揚、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如果通過引導,學生還是不能作答,教師可以對學生說:“一定要好好聽見,還有類似的問題,下一個還是由你回答啊!”這樣,學生不僅會注意聽講,而且還有了希望。
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打掃戰場
1.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起到“愛屋及烏”的作用
青年教師接受新事物快,容易溝通,和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交流起來阻礙較小。因此,學生較喜歡青年教師,愿意把教師當做朋友,也期望教師把他們當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師在學習、生活、人生等方面得到指導,希望教師能與他們一起分擔痛苦和憂傷,分享快樂與幸福。青年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天然優勢,在課下多與學生交談,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生活狀況及學習狀況,通過自身的言行、經歷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并逐步和學生培養師生情感,進而轉化為課程情感,發揮“愛屋及烏”效應,為自己的教學工作服務。由于學生心智還不是很成熟,對于自己的行為尚缺乏分辨及控制能力,因此,在和學生交流時,青年教師要把握尺度,既不能太過,失去教師的尊嚴,也不能太生疏,拒人千里。
2.提煉整合,及時總結,不斷提高
任何能力的提高,都要經過“學習→實踐→總結→再學習”的過程,其中,反思總結是前進的必由之路和必要條件。首先,青年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進行總結,及時修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學生狀況;其次,青年教師需要結合實踐,橫向交流,向老教師取經,相互研討,取長補短,實現自我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