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戲劇、電影中的角色具有藝術形象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每個社會角色也有自己的形象。教師是一種獨特的社會角色,人們對教師形象歷來是崇敬的,對教師的角色期待很高。身為教師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具有明確的角色意識,以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塑造學生靈魂的系統(tǒng)工程中,政治教師擔負著獨特而重要的任務,在造就學生靈魂的真、善、美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心靈的塑造工程主要是精神的交互和感應,教師的威信至關重要,學生必須信任教師,才會接受這種心靈的塑造。著名教育家凱洛夫曾經(jīng)說過:“對于新生來說,教師具有無可懷疑的威信,教師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資效仿的榜樣。決定著兒童對教師的進一步關系的建立還是教師的工作作風和他的人格品質(zhì)。”教師的工作、與人交往、社會活動、家庭生活,還有其儀表美、風度等等,都是教師工作作風和人格品質(zhì)的顯現(xiàn),教師只有樹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才能培養(yǎng)出有理想、有文化、有覺悟、守紀律的合格人才。
一、教師的良好形象,能夠在學生面前樹立起一個親切的感性的榜樣,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內(nèi)容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能促進學生的認識發(fā)展,達到教育目的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有句名言:“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自己心里得先有陽光。”教師將真、善、美傳授給學生,而且以自己的形象向?qū)W生表明自己就在實踐、追求真、善、美。學生便會將教師視為真、善、美的化身,并學著教師的樣子去做。這就像小學生按照老師的樣子學筆順,學著老師的字體練寫字一樣。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無私、助人、認真、勤奮、奉獻等,這是教導學生的第一步,如果教師自己也這樣做了,學生就看到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感化作用是深遠的;但是,如果教師自己僅把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看成是一種職業(yè),馬虎應付,斤斤計較個人得失,利用學生家長拉關系、走后門,把學生當成為自己服務的“工具”,隨意讓學生干私事等等,教師心中沒有“陽光”,那么教師在課堂上的說法就沒有力量,學生便無法從教師那里學到他講的這些好品質(zhì)。
二、教師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引發(fā)學生的親近趨向,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學生的全面人格,成為“四有”新人
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們多多少少都對某些功課有些偏愛,特別喜歡上某一門課或幾門課,有時在一個班級絕大多數(shù)學生會都喜歡某一門課;有的教師教的學科也會在他所任教的班級中被絕大部分學生所喜歡。造成這種“喜愛”的原因,往往和教師的人格、氣質(zhì)以及教學的技巧、藝術性有關,這都屬于教師形象的范疇。教師的教學形象富有美感,學生感到親切,便特別愿意接近這樣的教師,聽這樣的教師上課,也愿意向這樣的教師傾吐自己的心里話。這樣的教師教育也更有力量,以美促善,以美塑德,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的人生起著巨大的影響作用,甚至可以塑造學生人格,決定其人生的方向。比如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時,藤野先生的形象深深地留在他的記憶中。先生上課的神情、講課的語調(diào),對學生的態(tài)度、對中國學生的關心,甚至他那“黑瘦的面貌”都一直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激勵著魯迅,對他的革命人生有著深遠影響。
三、教師的良好教學形象,有利于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教學活動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學習情緒,推動學習活動的發(fā)展
在優(yōu)美的教學活動氣氛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教師起著關鍵的作用。一上課,教師就作為具體形象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換了一件衣服,或者換了一個發(fā)型都會引起一陣“轟動”和議論;教師的情緒、態(tài)度都會引起學生的關注,細心的學生會對教師“察言觀色”,發(fā)現(xiàn)教師情緒上的細微變化。教學氣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緒,是熱情活躍地學習還是冷漠沉悶?這都取決于教師的教學形象,好的形象會引起學生對學習的強烈感受性,產(chǎn)生對學習這門課的積極的態(tài)度和興趣,上課聽得好,課后也記得牢。
上述三個方面,對思想政治課而言,尤其重要,政治教師更應有良好的教學形象。因為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nèi)容具有時代性,絕大部分內(nèi)容具有強烈的階級性。政治課的內(nèi)容大多涉及到世界觀和人生觀,要求學生信仰馬克思主義、樹立崇高理想 、養(yǎng)成優(yōu)良道德品質(zhì),站穩(wěn)無產(chǎn)階級立場、愛憎分明、善辨美丑,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人生和生活……教師必須身體力行,以自己的實際形象去影響學生。教學實踐也表明,學生會對政治教師“另眼相看”,以更高的標準去衡量他們。另外,政治課的教學內(nèi)容大多是理性認識。按照認識規(guī)律,更需要政治教師以良好的教學形象,以美的感染力去吸引學生,造成學生對馬列主義基礎知識信仰、追求,對美好人生理解、渴望等心理狀態(tài),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