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燕 聶 影 楊鳳祥
摘要:文章利用出口競爭力評價指標和主成分分析法,實證分析金融危機后三省一市的外貿競爭力,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金融危機;外貿競爭力;主成分分析
一、 美國次貸危機以來的蘇、浙、粵、滬出口狀況
從2007年8月美國的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以來,總體來說,廣東出口依然遠遠領先于江蘇、浙江和上海,江蘇的出口超過浙江和上海,上海略高于浙江。江蘇、浙江、廣東和上海總的出口曲線的波動有很大的相似性,2008年2月是第一次低點,2009年2月出現新的最低點。為了抵御金融風暴對出口的襲擊,國家2009年1月1日、2月1日、4月1日、6月1日連續上調出口退稅率,2009年3、4、5月份,出口曲線趨于平穩,但相對于2008年的最高點,出口下降幅度很大。總體而言,2007年8月以來廣東出口曲線波動最強烈,上海出口曲線波動相對比較平緩。
二、 實證分析
1. 指標構建。評價外貿競爭力的指標有很多,按照指標選取的代表性原則、科學性原則,數據的可得性原則,構建蘇、浙、粵、滬外貿競爭力指標如下:出口增長優勢指數、貿易競爭指數、國際市場占有率、出口依存度、出口貢獻率、凈出口。
出口增長優勢指數以某地區出口增長率占該國總的貿易增長率的比重來表示。將某地區出口增長率與一國總出口增長率進行比較,從而可以確定一定時期內,該地區是否具有較強的出口競爭力。2008年中國出口增長率為17.2%,江蘇、浙江、廣東、上海的出口增長率分別為16.84%、20.29%、9.44%、17.66%,出口增長優勢指數分別為0.98、1.18、0.55、1.03。相比而言,浙江出口增長優勢指數最高,廣東的最低。
貿易競爭指數的計算公式為TSC=(Ei-Ii)/(Ei+Ii),其中Ei為某地區的出口總額,Ii為某地區的進口總額,如果進口額很大,而出口額很小,則說明該地區屬于進口主導型產業,TSC數值將趨于負1,表示該地區的競爭力很弱,當TSC=-1時,該產業為完全進口專業化;如果某地區的進口額和出口額基本持平,則該產業屬于貿易平衡型,TSC趨于0。如果出口額很大,進口額相對較小,則該產業屬出口主導型,TSC趨于正1,表明該地區具有較強競爭力。2008年江蘇、 浙江、 廣東和上海的出口額依次為2 380.36億美元、1 542.95億美元、4 041.00億美元、1 693.5億美元,進口額依次為1 542.32億美元、568.57億美元、2 791.6億美元、1 527.88億美元,貿易競爭指數分別為0.214、0.461、0.183、0.051,浙江的貿易競爭指數最大,上海的貿易競爭指數最低,總體而言,三省一市貿易競爭指數有待進一步提高。
國際市場占有率指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的份額,是競爭力強弱的直接表現。計算公式為某地區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某地區的出口額/世界出口總額。2008年江蘇、浙江、廣東和上海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分別為0.014 621、0.009 478、0.024 822、0.010 402,廣東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最高,浙江的最低。
出口依存度表明了出口貿易對國民經濟的作用,也表明了一國某地區出口的競爭力。計算公式是:出口依存度=(出口貿易額/GDP)×100%,2008年江蘇、浙江、廣東和上海的出口依存度分別為0.550 216、0.507 323、0.785 649、0.857 991,上海的出口依存度最高,浙江的最低,相對全國其他地區而言,三省一市的出口依存度較高,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會比較嚴重。
出口貢獻率用某地區的出口額占該國家的總出口額的比重來表示。2008年江蘇、浙江、廣東和上海的出口貢獻率分別為0.166 628、0.108 008、0.282 874、0.118 547,廣東的出口貢獻率最大,浙江最低,三省一市的出口位于全國前列,為國家的總出口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凈出口指產品的出口額與進口額之差,從某種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口的競爭能力。2008年江蘇、浙江、廣東和上海的凈出口分別為838.04、974.38、1 249.4、165.62,廣東的凈出口最大,上海的最小。
2. 研究方法及數據分析。采用SPSS16.0軟件對表1中的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產生2個主成分,對總方差的累計貢獻率達到97.266%,主成分F1、F2可以解釋原始信息的能力分別是60.102%和37.164%,說明這2個因子提供了原始數據的足夠信息。載荷系數代表各主成分解釋指標變量方差的程度,F1的方差貢獻率最大,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 在出口貢獻率和國際市場占有率等指標上載荷較大,第二主成分是次重要的影響因子,該主成分在貿易競爭指數和凈出口等指標上載荷較大。
利用SPSS16.0,用表3主成分載荷矩陣的數據除以主成分相對應的特征值開平方根得到F1和F2兩個主成分對應的系數,從而得出2個主成分表達式:
F1=-0.526ZX1-0.209ZX2+0.518ZX3+0.257ZX4+0.519ZX5+0.276ZX6
F2=-0.016ZX1+0.593ZX2+0.114ZX3-0.548ZX4+0.109ZX5+0.569ZX6
ZX1、ZX2、ZX3、ZX4、ZX5、ZX6是利用SPSS16.處理的標準化數據,根據F=(60.102F1+37.164F2)/97.266,可以得出綜合因子F的表達式:
F=-0.319ZX1-0.099ZX2+0.363ZX3-0.051ZX4+0.363ZX5+0.388ZX6
根據F表達式可以得到各主因子和綜合因子得分表,見表4。由表4可以得出結論:綜合因子得分顯示外貿競爭力的排名是廣東第一、 江蘇第二、 浙江第三、上海第四。F1因子得分表明廣東的得分率最高,因為F1主要在出口貢獻率和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上載荷較大, 而廣東這兩項的指數值超過江蘇、 上海和浙江。F2因子得分表明浙江的F2得分最高,因為F2主要在貿易競爭指數和凈出口指標上載荷較大。江蘇的外貿綜合競爭力排在第2,相比而言,實力較強,但與廣東相比,差距很大。
三、 結論與啟示
三省一市2008年的出口增長優勢指數、貿易競爭指數、國際市場占有率、出口依存度、出口貢獻率、凈出口6個指數都有待提高。就三省一市比較而言,主成分分析結果表明廣東的綜合競爭力居第1,江蘇的綜合競爭力居第2,浙江和上海的綜合競爭力相對較弱。
蘇、浙、粵、滬外貿處于全國前列,在金融危機形勢下,提升其外貿競爭力非常重要。
第一,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三省一市各自的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對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扶植力度,營造自主創新環境,打造具有特色的外貿產業和特色產品。第二,優化外貿結構。要調整出口產品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實現由傳統的粗放型、外延型向集約型、內涵型增長轉變。深入貫徹科技興貿戰略,推進自主品牌戰略,打造國際品牌產業和產品。要調整出口市場結構,鞏固歐、美、日傳統出口市場,積極開拓亞洲周邊市場和其它新興市場,加大區域經貿合作,建立完善營銷網絡,實行出口多元化戰略,最大限度地減少進口國的技術壁壘、反傾銷以及其他非關稅壁壘的限制。第三,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推進服務貿易,增強支撐外貿增長的內生動力,努力形成促進外貿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 張文霖.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應用.市場研究,2005,(12).
2.顧曉燕.中國木質林產品出口貿易結構的實證研究.南京林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6).
基金項目:2009年度江蘇省社科聯研究課題(09-B-14)。
作者簡介:聶影,南京林業大學校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林業局林產品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顧曉燕,博士,金陵科技學院商學院講師;楊鳳祥,金陵科技學院商學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