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坤 熊中楷 王建洪



摘要:文章以Goffee和Jones的雙S立方體模型為基礎,以中國中部地區山西、吉林等8個省各自的“2007年度省級企業100強”企業為調查對象,對不同組織文化類型下的知識管理與組織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網絡型文化和共有型文化與知識管理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散裂型文化和圖利型文化與知識管理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網絡型文化和共有型文化下的知識管理和組織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散裂型文化和圖利型文化下的知識管理和組織績效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
關鍵詞:組織文化;知識管理;組織績效
一、 引言
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就標志著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時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代企業管理就是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下,知識已經成為21世紀組織最重要的資產, 組織間的競爭也由傳統資本的競爭轉向智力資本的競爭。組織實施知識管理不僅僅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21世紀組織管理的新方向。因而正確認識不同組織文化類型下的知識管理與組織績效之間的關系對于眾多的組織管理者來說就不僅僅是一個學術研究問題,也是一個比較迫切的實踐問題。
二、 理論回顧
1. 組織文化與知識管理。組織在實施知識管理時需要考慮組織現有的組織文化氛圍,所以組織文化和知識管理之間的關系就成為知識管理研究的熱點之一。Kimball(1998)認為組織在推行知識管理時,需要創造一個鼓勵學習的文化,讓組織成員能夠自由的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這樣會比禁止成員提供各種不同意見更有利于進行知識管理,從而讓知識得到更好的利用。De Long和Fahey(2000)認為組織文化已逐漸被視為組織使用智慧資本的一個主要障礙之一。一個有效的組織文化是影響組織在長期內生存和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是影響到組織的知識管理行為成功的關鍵。組織應該爭取促進和建立能夠支持他們特殊的知識管理目標的組織文化的類型。Janz和Prasarnphanich(2003)探討了文化因素對知識管理是如何起作用的。他們認為,組織文化是進行有效知識管理和組織學習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因為組織文化決定了組織的價值觀,信念和工作機制,這些都能夠促進或阻止知識創造和知識共享的進行。Alavi,Kayworth和Leidner(2005)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研究了組織文化對知識管理行為的影響,認為組織的價值觀對知識管理有著重要的影響。韓維賀和仲秋雁(2005)也認為,知識管理和組織文化聯系非常緊密。
2. 知識管理與組織績效。越來越多學者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表明,對于組織而言,組織實施知識管理是以提高組織績效為目的,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謀求組織的長遠發展。Peter(2001)以問題解決為工具,得出當知識用于問題解決、發現機會和決策制定時,可以產生經濟價值的結論。Davidson和Voss(2002)指出知識管理是組織有意識的戰略,它能夠保證組織在最需要的時間里將最需要的知識傳送給最需要的人,從而可以幫助人們共享信息,并進而將其通過不同的方式付諸實踐,最終達到提高組織業績的目的。有效的知識管理是提高組織績效的原動力,能夠充分實現組織人力資本的價值。Rajiv Sabherwal和Sanjiv Sabherval(2005)也證實了知識管理會促進組織績效這一觀點。謝洪明(2003)對于臺灣高科技企業新產品開發績效的研究發現,知識管理方法的有效利用和新產品開發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李正鋒和葉金福(2008)等人研究了知識管理在航空新產品開發中的應用問題,也實證得出知識管理活動對新產品開發績效有顯著影響。
3. 雙S立方體模型。組織文化是一個組織由于外在環境變化以及維持內在系統穩定所長期累積下來的產物,通過其成員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學習后,以一種自然而然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形成組織獨特的現象。對于組織文化的理解和認識,不同的學者都有其不同的觀點。Goffee和Jones(1998)構建了雙S立方體模型,以社交性為縱軸,以團結性為橫軸,將立方體的一面劃分成四個部分,每個部分代表一類文化,將組織文化分為了四種類型。具有高度社交性與低度團結性的文化稱為網絡型文化。相反的,高度團結性與低度社交性,則為圖利型文化。組織的團結性與社交性都很低時,則是散裂型文化。當團結性與社交性都很高時,則是共有型文化。
三、 研究方法
1. 概念模型及假設。本研究以前人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確定本研究的理論框架如圖1所示。與前人的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分別研究了Goffee和Jones的四種組織文化類型和知識管理之間的相關性以及四種組織文化類型組織中的知識管理和組織績效之間的相關性,這對正確認識組織文化類型和知識管理的關系及不同文化類型下的知識管理與組織績效之間的關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根據本次研究關注的問題,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設擬加以驗證:
假設1:組織文化和知識管理之間有相關性:
H1a:網絡型文化和知識管理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H1b:共有型文化和知識管理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H1c:散裂型文化和知識管理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
H1d:圖利型文化和知識管理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
H2:不同文化類型下的知識管理和組織績效之間有相關性:
H2a:網絡型文化條件下的知識管理和組織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H2b:共有型文化條件下的知識管理和組織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H2c:散裂型文化條件下的知識管理和組織績效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
H2d:圖利型文化條件下的知識管理和組織績效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
2. 研究設計。整個調查問卷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詢問調查對象的基本資料部分;第二部分詢問調查對象的組織文化類型,第三部分詢問調查對象知識管理應用的相關問題及對組織實施知識管理的評定。第四部分針對已經應用知識管理的調查對象,詢問調查對象在實施知識管理后,對組織績效的評定。主體部分是第二、三、四部分。相關量表采用比較通行的?克特5點式量表。
為使調查對象更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我們調查對象選取的是中國中部地區山西、吉林等8個省各自的“2007年度省級企業100強”企業。根據企業名單,共發放問卷調查800份,實際回收443份,回收率為55.38%。在這443份問卷中,有17份由于數據缺失或填寫前后矛盾等無法進行統計而予以剔除,最后有效問卷為426份,有效回收率為53.25%。一般來說,通過問卷得到的樣本必須經過信度分析方能使用。本研究以Cronbach's α系數來檢驗變量的信度,經過SPSS統計軟件信度分析,組織文化、知識管理和組織績效的α值分別是0.85、0.88和0.92,都在0.7以上,各變量的Cronbach'sα值均達到了可接受水平,表明本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
四、 研究結果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SPSS15.0統計軟件包的回歸分析方法對所得到的調查數據進行了分析。為了研究四種組織文化類型和知識管理之間的統計關系以及四種組織文化類型組織中的知識管理和組織績效之間的統計關系,分別以知識管理、組織績效為因變量進行了回歸分析。
1. 組織文化對知識管理的影響。將網絡型文化、共有型文化、圖利型文化、散裂型文化作為自變量,知識管理作為因變量,通過回歸分析可以得到它們之間的回歸系數如表2。從表2看到,網絡型文化、共有型文化對知識管理影響的回歸系數均為正,且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異于0,表明它們與知識管理存在正相關關系;而圖利型文化、散裂型文化對知識管理影響的回歸系數分別為負,且分別在10%、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異于0,表明它們與知識管理存在負相關關系。假設1(H1a、H1b、H1c、H1d)得到了實證支持。假設H1的成立說明了不同組織文化類型下的組織文化對知識管理的影響不同。
2. 不同文化類型下的知識管理與組織績效之間的關系。將網絡型文化知識管理、共有型文化知識管理、圖利型文化知識管理、 散裂型文化知識管理作為自變量,組織績效作為因變量,分別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可以得到它們之間的回歸系數如表3。從表3看到,網絡型文(下轉第106頁)化下的知識管理、共有型文化下的知識管理與組織績效都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假設H2a、H2b獲得了支持。圖利型下的文化知識管理、散裂型文化下的知識管理與組織績效都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假設H2c、H2d獲得了支持。假設H2的成立說明了不同文化類型下的知識管理與組織績效之間的關系有所不同。
模型1代表網絡型文化條件下的知識管理和組織績效之間的關系。
模型2代表共有型文化條件下的知識管理和組織績效之間的關系。
模型3代表圖利型文化條件下的知識管理和組織績效之間的關系。
模型4代表散裂型文化條件下的知識管理和組織績效之間的關系。
五、 結論
本研究在Goffee和Jones的雙S立方體模型上,提出了不同組織文化類型下的知識管理與組織績效之間關系的一個概念模型和理論假設, 以中國中部地區山西、吉林等8個省各自的“2007年度省級企業100強”企業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獲得實證分析所需的數據,對不同組織文化類型下的知識管理與組織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Goffee和Jones對組織文化的四個分類中,四種組織文化類型下的組織文化對知識管理的影響不同,網絡型文化和共有型文化與知識管理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散裂型文化和圖利型文化與知識管理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網絡型文化和共有型文化下的知識管理和組織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散裂型文化和圖利型文化下的知識管理和組織績效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
本研究對組織管理者正確認識組織文化類型和知識管理的關系及不同文化類型下的知識管理與組織績效之間的關系提供了理論與實踐上的指導,并豐富了知識管理應用領域的研究。本研究的不足之處是,沒有考慮不同產業環境下的組織知識管理的有關運用,后續研究可對組織所處的產業環境進行細分,研究具體產業條件下的組織知識管理的有關應用問題。
參考文獻:
1. Kimball, F. Shedding light on knowledge work learning.The Journal for Quality & Participation,1998,21(4):8-16.
2. De Long, D.W. & Fahey, L. Diagnosing cultural barriers to knowledge management.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0,14(4):113-127.
3. 韓維賀,仲秋雁.知識管理與企業文化的協同關系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5,(12):187-189.
4. Peter H.Gray.A problem-solving perspective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practices.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1,(31):87-102.
5. Davidson, C & Voss. Knowledge Management. Tandem Press, Auckland,2002.
6. 謝洪明,劉常勇.技術創新類型與知識管理方法的關系研究,科學學研究,2003,(5):539-545.
7. 李正鋒,葉金福,鄒艷,曹鄭玉.知識管理在航空新產品開發中的應用研究.科研管理,2008,(4):169-174.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70871125)。
作者簡介:熊中楷,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孟坤,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生;王建洪,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生,四川職業技術學院講師。
收稿日期:200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