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喬 生 李 珍 本報記者 劉 揚
日本《產經新聞》11日獨家爆料稱,在日本將于15日撤回在印度洋供油的海上自衛隊后,中國海軍似乎有意接手這項國際反恐行動,這令日本政府產生戒心。報道自稱消息來自“多名日本官方人士”,但通篇沒有給出一個確切消息來源。中國海軍少將尹卓1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件事完全沒有可能性。日媒的炒作影響不了中國主流民意,這種外交試探的方式也不會對中國的國家決策產生任何作用。
《產經新聞》稱,由于作為海上供油法律根據的“反恐特措法”于15日到期,日本政府決定撤回印度洋海上自衛隊。《產經新聞》自稱從多名政府相關人士處得知,中國海軍正在研討跟進繼續補給?!皩τ?成原油依存中東的日本而言,不僅將失去這條海上通路,還會在能源政策上受中國左右。日本政府內彌漫著警戒感”。
報道稱,中國政府雖然強調“不存在向阿富汗駐軍派兵”,但其實“正在暗中研究參加及協助相關國際維和部隊事宜”?!半m然中國國內也有主張謹慎行事的,但認為應抓住海上自衛隊撤回的好機會參與反恐活動的意見較多”。
《產經新聞》進一步分析說,中國因索馬里海盜問題,從2009年1月開始向相關海域派遣2艘驅逐艦和1艘補給艦,打擊海盜以及保護商船。日本防衛省人士認為,“中國補給艦在加緊訓練”,“如果擴展活動范圍,是可以進行印度洋補給活動的”。
但日方也有人士認為,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正在進行名為“不朽自由作戰(OEF)”的海上反恐阻擊活動,中國不太可能由美軍司令部指揮,并且中國補給艦和其他國家船艦規格不一樣,技術上存在一些困難。“但如果中國參加海上反恐行動,就可以和參與國共享阿富汗與中東局勢的情報。另外,擔負印度洋海上通路防衛的一翼對于中國好處極大”。
《產經新聞》警告說,一旦中國接手供油,日本不僅必須將保衛本國船只安全的任務委托他國,并且在取得恐怖活動相關情報方面也會受到明顯限制。受報道影響,有日本網友在《產經新聞》網站上留言說,日本現政府缺乏對政治的預見力,在沒有搞清誰來接替做“下一個”時,就作出撤回的決定,“這不利于日本的國際形象”。
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庚欣1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對中美戰略合作一直很關注,尤其此事涉及日本能源命脈,又是在日美關系出現新調整時,日本有些反應很自然。庚欣認為,中國政治影響力本來就比較大,中美有些戰略合作是日本難以做到的。在中國經濟實力提升后,美國自然會強化對中國的關注?!暗忻乐g不會形成日美安保同盟那樣的關系,這一點中國政府在談及‘G2時就明確過自己的立場”。
庚欣表示,對反恐戰爭中國不會直接介入,但我們會積極參與國際維和行動,而且中美提升軍事互信及合作等級是必然趨勢?!爸忻廊婕訌姂鹇院献鲗θ毡炯皝喼弈酥寥蚨际怯幸娴?。而且日本這次民主黨上臺后要調整日美關系,在美中之間建立新的平衡關系,必然會帶動中日美三國出現更為成熟的新格局,這是對各方都有利的變化,并不是所謂的‘日退中進的零和游戲。因為亞洲及全球的潮流以及三國力量格局都已經變化了,三國關系也必然會隨之調整”。▲
環球時報201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