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德、法特約記者 張菁 紀雙城 青木 姚蒙●柳玉鵬 ●本報記者 王躍西
在2010年初世界輿論激烈辯論中國經濟走向的時候,亞洲股市1月11日以滿堂紅給中國經濟打了一個罕見的高分。由于中國上個月出口取得“驚喜增長”,亞洲股市11日創17個月來新高,原油價格也受到“中國需求”刺激攀升至84美元。不僅如此,這兩天中國還從西方國家手中連奪兩項第一:汽車產銷量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汽車產銷地,出口量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國。這些中國老百姓日常感覺不到的宏觀數據,在世界范圍內正激發出振聾發聵的效果。一些贊嘆聲的超高調門一時間蓋過了批判和質疑。中國學者何茂春11日對《環球時報》說,西方輿論一直在賭中國經濟“輸”或者“贏”,過去賭中國經濟“輸”的論調多,而現在賭“贏”的已經明顯占了上風。
中國表現提振市場信心
據美聯社11日報道,星期一亞洲股市在香港和上海股市帶動下創17個月來的新高。這是因為中國上個月出口出現了“令人驚訝的強勁增長”,中國的利好消息“抵消了美國慘淡就業報告的影響”。
報道稱,中國去年12月出口同比接近18%的增長,是在連續13個月下跌之后出現的首次增長。當西方經濟體仍處在掙扎之中時,這個消息鼓舞了投資者對亞洲的信心。對于中國需求的預期增長也帶動了大宗商品的價格上升。當天,原油價格升至每桶84美元,而金價超過每盎司1150美元。
與此同時,美元再度相對于日元和歐元貶值。因為上周五美國公布數據說,去年12月美國的非農就業減少了8.5萬人,超出專家的預測。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教授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一年多來,中國經濟影響世界已經成為一種常態,這必然會改變中國與西方的關系,也使國際政治產生新的博弈。中國在國際經濟中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多,有助于我們參與制定游戲規則?!?/p>
法國《費加羅報》網站11日評論稱,亞洲股市因中國經濟的良好勢頭而普遍上升,顯示出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法國《回聲報》文章則稱,外貿數字的直線上升,“也導致人們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再次關注”。英國《經濟學家》以“龍之戰栗”為題報道了中國去年12月出口同比大幅增長17.7%,高于預估的4%增長率。文章說,對于重新平衡全球經濟而言,中國的貢獻遠比美國為大,但這難免進一步加劇西方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情緒,“2010年將會是多事的一年”。英國廣播公司11日說,中國12月進出口數字大幅增長“令人欣喜”,其中進口的大幅增長說明中國經濟刺激政策的效果顯現,內需比較強勁,有利于拉動世界經濟的恢復。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1日寫道,中國12月的出口數據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可以帶動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樂觀預測。當德國出口高科技產品和機械時,中國卻以出口“大眾產品”——從鞋子、兒童服裝到冰箱、玩具——贏得世界出口冠軍。
中國從德美手中奪第一
這兩天中國經濟接連被耀眼的光環所籠罩。繼中國超過德國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的消息傳出后,11日又傳出消息:中國去年銷售小轎車和載重車總量超過1350萬輛,同比增長46%,也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一個國家年汽車銷售量超越美國,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彭博社11日寫道:中國的車主數量已從1977年的100萬增長到2008年底的5100萬。中國家庭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在此期間也翻了46倍,同時,中國也成為了世界最大的手機、啤酒和微波爐市場。俄羅斯《新消息報》11日稱,此前專家們曾預測中國的汽車業要到2020年才能超過美國,事實上中國的發展超出人們想像,專家預測今年中國汽車銷售仍將增長20%,因為中國居民已富裕起來。
因為丟了連續六年的世界出口冠軍稱號,德國正在承受心理上的陣痛。德國《圖片報》以“中國激勵我們”為題寫道,“這個頭銜我們必須拿回來!”文章說,從今年開始,中國超過我們,13億人以巨大的經濟力量前進著。但這將刺激我們勝過這條黃色的龍。中國人已經為這個頭銜進行了勤奮的工作。但我們有更多的東西:理念、智慧和質量。德國《南德意志報》則不服氣地說,雖然中方近日根據自己的數據說已奪冠軍,但德方的結算數據要到2月才會出來,到時歐元與美元的兌換率也不同,誰勝誰負目前還難以定奪。
俄羅斯“財富”網站11日評論稱,中國經濟取得的所有這些成就將使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大幅提升。國際文傳電訊社則引用俄羅斯學者的話說,近來的一系列數據表明中國經濟成就又向前邁了一步,但中國經濟最終超過美國仍需很長時間。而且中國出口的飛速增長也可能使中國經濟面臨過熱的危險。
全球爭論中國泡沫
美國投資專家查諾斯8日在《紐約時報》發表的“中國房地產泡沫比迪拜嚴重千倍”的文章這幾天被各國媒體廣泛轉載,并在全球引起爭論。法國《世界報》也關注到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問題,指出應該避免日本出現的問題。英國《經濟學家》11日的評論認為,中國內部的高通脹風險正在加大,自然災害和人為因素已經讓中國商品價格不斷高升。
英文“新興國家投資網”10日發表文章反駁查諾斯的觀點稱,中國“不是安然,也不是迪拜”。文章論證說,美國金融危機主要是由于抵押貸款的證券化引起的,而在中國的金融體系中沒有這個部分。所以,中國房地產的泡沫相比于美國要輕微得多。而且,中國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如果崩潰,也不會對消費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中國的這些市場都相對比較小,擁有房產和股票的中國人一般屬于相對富裕的階層,“這些富裕階層的債務水平是很低的”。與此同時,城市化是推動中國房產的另一個實質性動力。根據中國官方預測,有4億人口將在接下來20年中成為城市人口,“這相當于322個迪拜”。
奧地利《新聞報》引述本國學者的話稱,中國不會有過多泡沫產生,“在中國過去10年發生的事情,沒有被世界上哪個專家正確預測到。今后10年也一樣”。
對中國經濟看好的言論還是占了大多數。美國《華爾街日報》寫道,中國或許是本次金融危機的最大贏家。就在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先后熄火之際,中國經濟卻一路高歌走過了這場“大蕭條”。預計中國2010年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9%。現在這個國家正在將手里的資金派上用場。從沃爾沃到悍馬,中國企業正在世界各地搶購著業務和資產。英國《金融時報》說,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到來時,思考中國高速增長的奇跡能否延續具有雙重意義。假如中國能夠像過去30年那樣,仍然享有9%以上的年增長率,那么本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便會成為改寫世界經濟版圖的決定性十年,在這個十年結束不久,中國的經濟總量便有可能超過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
2008年8月出版的《時代》周刊的封面是一只熊貓正拿著打氣筒給癟了的地球打氣。去年10月,韓國經濟企穩回暖,媒體紛紛指出,韓國復蘇是搭上了中國經濟便車,中國“家電下鄉計劃”使韓國上半年LCD面板對華出口同比增加了40%。近來還有統計表明,2009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已占全球奢侈品市場的40%。無怪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在法國《費加羅報》上撰寫題為《中國讓經合組織走出衰退》的文章稱:“感謝中國。經濟復蘇已得到確認,并擴散至所有發達國家,這要部分歸功于中國經濟的活力。”
經濟提升中國國際地位
大連海事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斌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2009年這個當口,中國汽車銷量達到世界第一,對世界經濟可謂貢獻巨大。我們把美國從頭號汽車王國的位置上拉了下來,自己坐上去,顯示了中國抗擊金融危機的具體步驟。他說,去年,中國取代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而在不久的將來,
環球時報201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