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李名山
經歷陳水扁8年“亂治”后又遭遇金融風暴洗禮的臺灣經濟要往哪里,初現曙光卻又一波三折的兩岸關系又能走到何方?面對這些島內民眾最為關注的話題,被譽為“國際趨勢大師”的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日前受邀訪臺,并為臺灣未來的發展“出謀劃策”。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弗里德曼出席11日舉行的“總統府”月會,以綠色環保為題發表了演說,馬英九等臺當局高層都在臺下聆聽。10日,弗里德曼還接受了臺灣《聯合報》的專訪,他表示,臺灣是全球IT產業的先驅者,擁有強大的軟件、技術與制造能力,還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包括“中國大陸的龐大市場”,這為臺灣發展能源新科技提供了絕佳機會。如果臺灣能據此更進一步投入能源科技(ET),研發太陽能面板、環保電池、潔凈電力系統等產品,極有潛力成為下一個“世代產業”的全球領導者。
此外,弗里德曼還對兩岸關系的走向發表了看法。他表示,這次是第三次來臺灣,距離他上一回來臺已有13年。他第一次來臺灣是1996年,當時臺灣正舉行首次“總統”民選,他還記得當時是李登輝當選。這次時隔多年重游臺灣,他發現臺灣最大的改變,不是物理上的,而是政治上的。13年前當時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臺海兩岸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之一,戰爭可能一觸即發;但如今兩岸關系出現前所未見的穩定,反而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弗里德曼認為,海峽兩岸的領導人顯然都認識到,彼此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與其抗拒合作,倒不如攜手共創未來;不論臺海情勢未來如何發展,都要以“和平”為最高原則。
據臺灣《聯合報》11日報道,弗里德曼是美國唯一榮獲三項普利策獎的新聞工作者。2005年他的《世界是平的》一書,成為全球各地討論的熱點話題。該書出版后不僅罕見地高掛《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超過兩年,更一舉奠定其“國際趨勢大師”的地位?!?/p>
環球時報201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