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巴基斯坦特約記者 周 戎
據法新社23日報道,一家土耳其伊斯蘭武裝分子網站稱,在駐阿富汗北約盟軍19日的一次空襲中,15名來自土耳其和中國新疆的武裝分子被炸身亡。但北約部隊隨后表示,他們在19日并沒有發動空中行動的記錄。
該網站稱,“15名圣戰者成了烈士,他們都是土耳其伊斯蘭黨的成員,其中13人是維吾爾族人,2人是土耳其人。”有分析認為,這些“東突”分子實際上不是“東伊運”(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成員。據西方情報機構稱,土耳其籍恐怖分子在“基地”組織內數量大幅增加,由于文化和語言的關系,土耳其人更容易領導來自中亞突厥語系地區的武裝分子。據被俘的土耳其籍“基地”組織成員交代,在阿富汗境內的武裝組織中有多達數百的土耳其人,其中不乏加入土耳其國籍的“東突”分子。因此,這13個被擊斃的“東突”分子可能并不“正宗”,很可能是土耳其伊斯蘭黨的維吾爾族成員。
有反恐專家認為,極端組織正在積極招募目前生活在德國的300萬土耳其人,其中有50萬人已加入德國國籍,這其中也有不少“東突”分子。
即便是阿富汗塔利班,也并未將“東突”分子納入建制部隊,也沒有組織其作為反華武裝。“東突”分子一般是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時、中亞和阿富汗伊斯蘭極端主義運動泛濫時以及美國發動對阿富汗戰爭后三個時期陸續進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界地區的。絕大部分“東突”分子在2003年巴基斯坦安全部隊發動對部落武裝分子軍事打擊時被消滅,其匪首艾山·買克蘇木被擊斃。
據巴基斯坦方面的估計,目前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界地區有不超過100名“東伊運”武裝分子在活動。由于這些“東突”分子在這里有語言障礙,因此他們往往依附于同在巴阿邊界活動的“基地”組織盟友“烏伊運”?!盀跻吝\”既是塔利班的合作者,又與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塔利班存有各種各樣的矛盾,甚至火拼事件在他們之間也時有發生。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東突”分子多被用于充當阿富汗“圣戰”的炮灰。不過,經歷過戰爭的“東突”分子往往會成為兇殘的死硬分子。▲
環球時報20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