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漫
一只“蝴蝶”在美國金融市場輕拍翅膀,上周五中國股市應聲下挫。這只“蝴蝶”就是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周四提出的一項提案。為阻止另一場金融危機的發生,奧巴馬認為,應把限制金融機構的規模及其交易活動作為減少銀行家冒險行為的方式之一。消息一出,美股連續三個交易日走低。
隨著全球金融業日趨一體化,蝴蝶效應在各國股市間頻頻上演。股指重挫的本質是市場自由與金融監管之間的碰撞。雖然金融危機的陰霾正漸散去,但金融機構從未放棄過“魔鬼嘗試”的沖動,尋求自由與監管之間的平衡點對當前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尤為重要。
本輪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危害有目共睹,其源頭就是金融機構過度包裝次級房貸而未受到應有監管,以致投資者無法判別風險并因泡沫破裂陷入困頓。危機爆發后,美國政府試圖通過大手筆救助銀行業來施以援助,但亡羊補牢的績效并不明顯。就在雷曼破產一周年之際,全球的金融“創新熱”又開始抬頭,華爾街金融機構開始大舉購買生病和高齡投保人出售的人壽保單,并將它們捆綁、打包成債券,再將這些債券出售給大型養老基金等投資者。壽險保單證券化業務的運作路線與當初次級貸款債券如出一轍,只是被金融機構打包的對象不同而已。時至年關,甚至有接受過政府援款的華爾街金融機構為高管們發放巨額年終獎,引發諸多詬病。
由此可見,在商言商的金融機構并未真正汲取前車之鑒,只要有攫取暴利的機會都會趨之若鶩,且絲毫不會顧及由此帶來的社會負面影響。此前,政府部門在強調對金融機構扶持的同時,卻仍未對事前監管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奧巴馬鄭重提示,“美國納稅人不能再一次被一家‘過大而不能倒閉的銀行挾持為‘人質?!?/p>
事實上,有關市場自由與外部監管的爭議,始終是市場經濟體系的一道難題。市場與監管的邊際不清晰,導致投資者擔心奧巴馬的監管措施越界,所以才出現股市大跌。但實際上,監管部門耽擱于理論爭議才是導致風險泛濫的直接原因。面對具體的金融風險,縝密分析后不難辨別風險,并避免危機爆發。次貸危機爆發的“大限”就在于具體產品設計,前三年低信用貸款買房者享受幾乎是免息的超低利率,而三年后利率猛然大幅提高。如此金融衍生品固然能吸引大量沒有購房能力的人買房,但同時已注定了三年后,也就是前期全球金融市場的集體崩盤??梢?,正是政府部門的監管執行無為才釀成了市場惡果。
實踐勝于一切,奧巴馬提出規制銀行家冒險行為的提案,意味著政府監管至少在行動上不再耽擱于理論爭議。提案雖然可能在金融界引起短暫波動,但就整個金融市場長期秩序規制而言卻是一個利好消息。一旦美國國會批準生效,則意味著自由與監管平衡點的實踐探尋向前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ㄗ髡呤巧虾5谝回斀涱l道主持人。)
環球時報20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