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星報》1月25日文章,原題:中國緊張注視著曾經的盟友緬甸 中緬邊界的巨幅紅色標語上寫著“兄弟情義到永遠”。幾公里外一個邊陲小鎮引以為豪地告訴游客們,緬甸的雞常越過松垮的柵欄到中國這邊來下蛋。而在贊頌友誼的詩句背后,中國與緬甸的關系正陷入麻煩之中。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伊恩·斯托雷說:“我不認為它們是朋友。關系通常會緊張而艱難。這基本上是一樁權宜婚姻?!比欢?948年獨立以來,盡管北京在過去20多年大力援助緬甸,緬甸對中國的懷疑從沒改變過。中國擔心再次發生類似果敢的騷亂并引發難民潮。這一威脅在今年緬甸的選舉年尤其清晰。有活動人士說緬甸政府軍正計劃再次打擊反叛力量。這不僅讓中國擔心出現更多難民,也讓中國擔心邊界的不穩定會對商業造成不利影響。中國珠寶商人林明奇(音)說:“我們當然不愿意看到任何導致邊界關閉的事情發生。”
而緬甸非常善于在朋友和敵人之間兩面下注,保證政權生存。云南大學的羅勝榮(音)和王愛平(音)上月發表文章說,果敢事件的目的是讓北京不要認為兩國關系就是想當然的。他們寫道:“這樣做是為向西方展示,緬甸政府正在調整外交政策,從只面對中國轉向開始和美國、印度和其他大國頻繁接觸,轉向一個平衡的外交政策。(該事件)也看似表明他們正在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他們認為,這一行動也可能被看做是緬甸試圖向美國示好,告訴美國緬甸也可以成為一個在對付中國方面有用的盟國。這兩位學者的評論反映了中國對緬甸想要做什么的疑慮。對中國來說,任何對與緬甸關系的不滿都敵不上另一個戰略考量———印度。
斯托雷說:“從中國角度看,與緬甸保持密切關系又額外給印度施加了一份壓力,因為中國已經和巴基斯坦、尼泊爾以及孟加拉國關系良好。如果你坐在新德里,你可能也會認為這是一項用中國的朋友包圍印度的策略。”
緬甸意識到這一點,并將與印度交朋友視為對中國的重要制約。人權觀察組織緬甸研究員大衛·馬蒂森說:“他們經常從中獲利,不是中美,就是中印。這招很簡單,但也很奏效。你總能看到事情很平衡。這個月中國人來,下個月印度人來,或者一名緬甸高官去新德里。他們判斷力很強,說‘我們沒朋友,我們只有合伙人?!薄? (何晏譯)
環球時報20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