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特約記者 田潔
一年一度的巴西盛大的狂歡節即將上演,狂歡隊伍里有一個方隊的表演者總是讓不熟悉巴西文化的客人感到幾分莫名:在一片花花綠綠衣著火辣的桑巴女郎之間有一群男性用白底藍紋的袍子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頭上纏著印度式的頭巾,脖間掛著長形阿達巴克鼓,他們一邊演奏著拉丁音樂,一邊向人群輕灑熏衣草味的香水。這群人中間往往站著一位面目蒼涼平靜的老人,身披白色棉質長袍,手執木杖,而這個老人扮演的角色是舉世聞名的印度圣雄甘地,這個方隊成員來自被稱為“甘地之子”的團體。
“甘地之子”的成員幾乎都沒有去過印度,更別提見過甘地。他們來自巴西北部一個相對較貧困的省份巴伊亞。62年前巴伊亞省一個歷史悠久的殖民地薩爾瓦多市內有一棵在斜坡上生長著的芒果樹,一群碼頭裝卸工在樹下琢磨著如何參與鎮上一年一度的狂歡節。當年的早些時候,遠在半個地球之外的印度,圣雄甘地剛剛遇刺去世。小鎮上的裝卸工們決定打扮成甘地的樣子參與鎮上的狂歡節游行,以此來紀念甘地的和平非暴力抗議行為。這些窮苦的裝卸工從妓女那里借來白色的床單和毛巾,包裹在身上和頭上。一路上他們演唱著贊頌非洲傳統神明的歌曲,“抗議”當時的政權壓制來自非洲的宗教。裝卸工們在向甘地致敬的同時,表達了自己的宗教自由理想,也避免招來警察的麻煩。
每年薩爾瓦多的狂歡節上,扮演甘地的長者代表著正義與和平,引領著高舉非洲宗教神像的眾人,一邊向當地的天主教徒行進一邊祈福。這幅奇妙的景象只有在巴西這種種族宗教熔爐般的社會里才得以一見。從起源上而言,“甘地之子”的成員們的初衷是為了從當時的高壓政權那里取得宗教自由的權利,復興并延續當地非洲裔巴西移民的宗教信仰。62年來,“甘地之子”組織吸收了眾多成員,人數近5000人,在巴西各地大大小小的狂歡節上表演,是狂歡節上參與人數最多的方隊。日漸增長的影響使得“甘地之子”成為薩爾瓦多狂歡節里最引人注目的團隊。這種關注也為這個組織帶來了巨大的權力:年輕人各個都希望加入這個組織,因為游行在其中看起來很炫;成員們開始注意自己的打扮,把各種各樣的裝飾品戴在身上,因為那樣更能引起姑娘的注意;他們與當地的警察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組織里偶爾的暴力行為得以脫罪;當地人隱隱地對于“甘地之子”這個組織生出一種恐懼感,甚至有人質疑這個團體已經完全違背了甘地的精神。
若是甘地依然健在,得知在遠隔重洋的巴西狂歡節上,有和他素未謀面的非洲裔族人,打扮成他的樣子,宣揚著他的理念,倡導著非洲宗教和精神,甚至想借此吸引姑娘的目光,不知他會作何感想。▲
環球時報201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