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紅 甘肅省臨洮縣第二中學 730500
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張成紅 甘肅省臨洮縣第二中學 730500
各地正掀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熱潮,但由于信息技術學科起步較晚,其課程建設、理論研究和教學實驗等還都處在不成熟階段,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應該深入教研教改,徹底理解新課標內涵,并應用于教學實踐當中,合理改變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創設一個自主、合作、創新、和諧的新課程教學。
新課改;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問題;對策
各地正掀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熱潮,但由于信息技術學科起步較晚,其課程建設、理論研究和教學實驗等還都處在不成熟階段,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以下本人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和對新課程標準的體會,指出新課改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自己的應對策略
1.對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實驗)理解不透。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重在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它不僅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形成個性化發展,還要使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交流與合作,拓展視野,勇于創新,提高思考與決策水平,形成解決實際問題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但在日常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而過于重視技能操作的培訓。
2.對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認識不清。新課標認定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技能為非零起點,然而,現實情況是復雜多變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環境都會造成很大的差異,即使在同一個環境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它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信息技術應用技能不同
多年來,由于地區與地區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小學與初中之間開課的不均衡,造成新課標面對的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技能參差不齊。
(2)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同
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由于長期采用 Step By Step的教學方式,學生習慣于被教師牽著走,即使教師提供了具體要求、詳細操作步驟的技術支持,大多數學生也不去看,仍然要問老師,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在提供的技術支持下進行自主學習。
(3)信息素養基礎不同
學生可能會進行文字處理、網頁制作、圖片處理等,但他們不知道什么時候選擇什么樣的工具來完成自己的意愿,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教會他們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工具來處理信息,表達自己的意愿。
3.對教材本身的研究、理解不夠。依據新課標編寫的高中信息技術新教材,已經向我們提出了挑戰。教材里的內容,不再像以往的那種“軟件說明書類型”的教材,而是以信息處理與交流為主線,圍繞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需求,強調信息技術與社會實踐的相互作用,這給我們帶來了很深的思考,需要我們花更多精力去研究。
4.教學評價模糊化。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評價能力。這個評價不僅僅是對教學過程、學習結果的評價,更重要的是對信息、對信息活動過程與結果的評價,是一種判斷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面臨的這個問題就是教師如何去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如何教會學生對自己與他人的信息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但事實上很多信息技術教師對過程性評價理解較為模糊,也有的教師根本就不考慮過程性評價,只關注總結性評價方案,這種對總結性評價功利性的傾向,往往使信息技術教師把新課程上成專業培訓的形式,從而把信息技術課程引向死胡同,因此解決好這個問題,將是新課改取得成功的關鍵。
1.更新觀念,研讀新課標要求。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認真研讀新課標,深刻體悟新課標的理論精髓,并徹底更新教育觀念,熟練掌握教學內容,選擇適應課程標準理念的教學方式,營造有利于學生主動創新的學習氛圍。
2.了解學生實情,堅持以人為本。縱觀以上問題,欲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本人認為首先要解決學生個性差異的問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同時結合信息技術課程特點,分層教學和分組合作學習是最適應解決個性差異。
(1)分層教學,教學實施之前,可以采用測試考核、問卷調查、課堂訪談等方式,對學生信息技術的起點水平(如操作技能、應用水平等)進行調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教學。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兩層(類)學生進行教學,這種分層教學受很多條件制約,實施起來不方便。這種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學習內容而進行的按類分班教學組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由于學生水平差異而帶來的教學困難,比較適合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的需要。
(2)分組合作學習
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兩層(類)學生,A類(水平高)學生畢竟只是少數,因此我把A類學生分散到B類學生中,以每組5~6人進行分組。這樣雖然有差異,但是優劣互補,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提高。合作學習中的生生互動被認為是教學系統中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增強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重視教材而不唯教材。信息技術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信息技術教師去挖掘、去創造。教學本身也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發展、不斷豐富的過程。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拿到教材后,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適和重組。但不少教師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書”,把課本上的東西全部交給學生。實際則不然,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主要表現在,對教材的靈活運用包括更換內容,調整進度,適當增減教學內容,重組教學單元,內容的整合等。
4.采用多元化、靈活化、人性化的課程評價體系。新課標下的信息技術教學要求我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升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因此,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目的就是要從這三個維度去檢驗教學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和效果。傳統的教學評價過分強調了對學生的選拔與甄別作用。在新課標的教學評價中,我們要以促進學生學習為原則,應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去創新實踐,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總體說對學生的評價要重激勵、重發展、重能力。
總之,新課改對我們一線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新一輪的課堂教學改革正在不斷向縱深發展,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努力適應這場新的變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堅信,在新課改理念的引領下,信息技術教師們通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探索,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其自身專業化水平必將不斷提高,信息技術教育定將迎來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