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職師資隊伍培養培訓主要政策60年演變進程綜述
曹曄、劉宏杰在《職業技術教育》2010第25期中撰文梳理了建國以來我國中職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政策。
職教師資培養方面的主要政策有:(1)在職教師資培養機構方面,改革開放以前,我國中職校教師的培養主要依托中職校自身和定期到企事業單位實踐來培養,培養工作注重實踐性;1979年以來,許多地區紛紛建立培養、輪訓教師的基地,我國有了專門培養職業教師師資的高等院校;80年代末,國家開始在普通高等院校建立二級職業技術教育學院,開展職教師資培養工作;90年代中期,我國職教師資培養體系初見端倪,初步形成了以獨立設置的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和普通高校的職業技術教育學院為主體的職教師資培養體系,此后這一體系逐步加強;(2)在職教師資培訓制度方面,1986年國家初步建立了職業教育師資培養機構的分工與協作體系;至1997年,國家又陸續頒發了7個文件,從政策層面上初步構建了職教師資培養體系;2003年以后,在有關職教的文件中很少有專門職教師資培養的內容,更多地是強調職教師資培訓等問題。
職教師資培訓方面的主要政策有:1955年我國開始重視中職校教師的培訓工作;80年代中期以前,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培訓除了校本培訓外,主要依托普通高等院校來進行,沒有自己獨立的培訓機構,更沒有形成培訓體系;1993年國家首次提出建立職教師資培訓機構;1989年國家教委在6所直屬高校和2所地方高校相繼建立了職教師資培訓基地;1997年提出要大范圍建立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1999年教育部批準20所學校為首批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到2007年共建立了62個此類基地;1999年教育部提出了校本培訓的概念,從此構建了國家、省級、市級、校本培訓四級培訓體系;2000年提出全國要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與中職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要求相適應的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網絡;2004年提出要建立符合職教特點的教師繼續教育進修和企業實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