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苑,朱麗玲,譚 麗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廣東廣州 510230)
垂體Rathke囊腫(拉克氏囊腫)是由于先天發育異常引起的贅生性囊腫,胚胎理論認為,在胚胎發育4周時消化管的頰泡發育成憩室樣的Rathke囊袋,11~12周Rathke囊袋增生,形成垂體前部和中部,垂體前部和中部之間殘留的小腔隙逐步被上皮細胞內折所填充,當腔內液體、黏液和細胞碎屑等分泌物增加時,腔隙明顯擴張,即形成Rathke囊腫[1]。手術治療為垂體Rathke囊腫的主要治療方法,經口鼻-蝶竇入路行囊腫抽吸切除術是較為安全、有效的方法[2]。由于手術部位在鞍區,術后并發癥也較多[3]。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對患者的康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區自2003年12月~2010年5月共收治了38例垂體Rathke囊腫的患者,均予經口-鼻蝶竇入路顯微手術治療,現就并發癥的觀察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本組病例共38例,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齡17~67歲,平均39.2歲。病程1個月~3.5年。術后病理檢查均診斷為垂體Rathke囊腫。
38例患者均予經口鼻-蝶竇入路囊腫抽吸、部分包膜切除術,瘤腔填入自體脂肪,雙側鼻腔填塞凡士林-碘仿紗,用可吸收羊腸線縫合口腔內切口。
1.3.1 尿崩癥 尿量>200 ml/h或>3 000 ml/24 h且尿色變淡,尿比重<1.005,尿滲透壓<200 mmol/L時,診斷為尿崩癥[4]。病例中有6例患者出現暫時性尿崩癥,予嚴密觀察并記錄患者24 h出入量情況,記錄每小時尿量,當每小時尿量超過200 ml,或者 24 h超過4 000 ml,予測尿比重,觀察患者的皮膚黏膜情況,保持患者的出入量平衡?;颊叱霈F嚴重口渴時,指導多飲水,并予靜脈輸入足夠的液體,根據化驗結果于液體中加入電解質。遵醫囑定時靜脈采血監測電解質情況。遵醫囑予定時、定量口服彌凝治療,使用彌凝治療時,需要從小劑量開始,予密切觀察尿量情況,尿量偏少時及時停藥。做好患者的生活護理,尿量增多時,予會陰沖洗,預防泌尿道的感染。6例患者經治療后,均能在一周內控制尿量在正常范圍。
1.3.2 低鈉血癥 將血鈉濃度連續2次<135 mmol/L定義為低鈉血癥[5],由于手術部位靠近垂體部位,容易牽拉或者損傷垂體后葉和垂體柄導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障礙,目前認為電解質紊亂主要與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綜合征(SIADH)或者腦性鹽耗綜合征(CSWS)有關[5]。表現為低鈉、低氯,個別患者伴有輕度低鉀。予觀察患者是否有乏力、嗜睡、精神萎靡、惡心、嘔吐等癥狀的出現,予經口腔補充氯化鈉,指導進食較咸的食物,低鉀的患者指導多進食含鉀高的食物,例如香蕉、橘子、紅棗等食物。遵醫囑靜脈輸入5%葡萄糖氯化鈉或者0.9%的氯化鈉溶液中加入10%的氯化鈉和10%氯化鉀注射液,同時予定時靜脈采血監測血電解質情況。低鈉血癥的患者往往會出現滲透性利尿,尿量增多,血容量下降,除了輸液量要足夠以外,可予多飲水,水中加入食鹽。4例電解質紊亂的患者在出院時均得以糾正。
1.3.3 腦脊液鼻漏的預防 術后拔除雙鼻腔凡士林油紗時,觀察雙鼻腔是否有液體流出,一般剛拔除凡士林油紗時鼻腔內均有少量淡紅色的液體流出,3~4 d后逐漸消失,本組病例中有5例患者拔除凡士林油紗后有較多淡紅色液體流出,主要為鼻腔傷口未完全愈合,顱內壓增高而引起腦脊液鼻漏,腦脊液混和傷口血痂而引起,故應指導患者勿經常低頭,勿用力大、小便,注意保暖,預防感冒與咳嗽、打噴嚏等顱內壓增高的動作。液體漏出時予無菌棉簽擦拭,保持局部的清潔,禁止填塞鼻腔,禁止經鼻腔吸痰和吸氧。漏液過多時予臥床休息,禁止起床活動。必要時行腰椎穿刺置腰大池引流管引流。本組病例均沒有置腰大池引流管。經臥床休息5~12 d后患者雙鼻腔腦脊液漏出消失。
1.3.4 垂體功能低下 術后予觀察患者是否有精神萎靡不振、厭食等癥狀。予定時采血查激素水平,按醫囑應用激素替代療法,口服氫化可的松、甲狀腺素的患者,要定時、定量給藥,保持絕對派藥到口,預防漏服、遲服。本組1例患者在出院后3個月復查激素水平,可恢復正常。
術后有6例患者出現暫時性尿崩癥,占15.78%,經口服抗凝治療在一周內可控制尿量在正常范圍;有4例患者出現低鈉血癥,伴有低氯,占10.52%,經口服與輸液治療,在出院時可被糾正;所有患者術后均在1周內拔除凡士林油紗,有3例患者雙鼻腔有較多的腦脊液經鼻漏出,占7.89%,經治療在5~12 d痊愈;垂體功能低下者有1例,表現為皮質醇低下,占2.63%。
垂體Rathke囊腫在臨床上是一種少見的疾病[2-6],經口鼻-蝶竇入路手術切除的患者,雖然患者遠期并發癥很少,患者術后最終能康復出院,但術后早期并發癥的觀察和處理不容忽視,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處理是否及時、正確,直接影響到患者病情,患者出現以上并發癥時,若能及時糾正與處理,可使患者預防病情的加重和拖延,從而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費用,患者最終得益。當然,護士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應該有目的地進行觀察、護理和預防,這便要求護理人員要熟練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觀察病情和護理患者。
[1]孫煒,張慶林,王漢斌,等.垂體Rathke囊腫的診斷與治療[J].山東醫藥,2004,44(3):4-5.
[2]陸新宇,史繼新,謝驊.鞍區Rathke囊腫的診斷及手術治療[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07,12(1):37-38.
[3]余敦星,梁建峰,岑宇翔,等.鞍區腫瘤術后常見并發癥的臨床處理策略[J].實用預防醫學,2007,10,14(5):1539-1540.
[4]孟倩.經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圍手術期患者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12):33-34.
[5]陶蔚,任祖淵,蘇長保,等.垂體疾病經蝶術后低鈉血癥相關因素的分析[J].北京醫學,2003,25(3):158-160.
[6]李強,黃純海,陳委,等.鞍區Rathke囊腫的診斷及顯微手術治療[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8,13(4):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