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瑩,陳 穎,姚 霞
(安徽省淮南市朝陽醫(yī)院頸胸外科,安徽淮南 23200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國內統計發(fā)病率約為23/10萬,占全身惡性腫瘤的7%~10%,僅次于子宮頸癌,近年來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城市報告已成為女性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對其主要采用手術、藥物、放射及免疫治療,目前治療乳腺癌最有效的方法是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可明顯提高患者生存率[2]。我科于2009年1月~2010年3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17例,現將心理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乳腺癌患者17例,均為女性,平均年齡45歲,其中右乳腺癌5例,左乳腺癌10例,雙側乳腺癌2例。
1.2.1 術前心理護理 乳腺癌患者大都存在對癌癥、手術的恐懼心理,加之擔心術后形體改變而自卑、輕生,常表現為焦慮、恐懼、不安、失眠等情緒,術前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充分表現出來,以便從各個方面來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使之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手術。
乳腺癌患者心理不但要面對診斷為癌癥的殘酷現實,同時還要面對失去單側或雙側乳房的事實,她們比一般癌癥患者面對更大、更復雜的心理壓力[3]。術前建立心理護理小組,幫助患者建立良好、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讓患者正確認識癌癥,告之癌癥不等于死亡,融洽治療氛圍。設法收集一些康復良好的病例或同室病友現身說法,讓患者心情愉快,打消顧慮,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主動接受手術治療。
1.2.2 術后心理護理 大部分患者通過術前心理護理,雖然有信心接受治療,但術后由于疼痛、乳房缺失等原因,患者常變表現為自卑、沉默、抑郁或哭笑無常。此時心理護理小組成員輪流看護患者,在患者最痛苦時,應用肢體語言或非肢體語言來表達護士的關心和支持。同時要求家屬尤其是患者丈夫要配合護士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讓患者感到親人的溫暖以及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特點,我們耐心細致地進行心理疏導,并介紹手術成功病例,激發(fā)患者信心,解釋術后形體改變待病情穩(wěn)定后可以通過整形、佩戴美容胸罩等方法彌補不足,從而消除患者因形體改變而產生的自卑心理。與患者共同制訂康復計劃,鼓勵患者要有頑強的毅力,配合康復鍛煉,才能提高自己的生存質量。心理護理小組一直陪伴患者直至康復出院。
我科自成立乳腺癌患者心理護理小組以來,共收治以上17例患者,通過交談、觀察等方法,收集患者心理信息,針對個體的特殊心理狀況進行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建立良好、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17例患者均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術后情緒穩(wěn)定,表現積極,主動鍛煉,充滿對生活的熱情及信心。患者和家屬對護士工作表示滿意。
乳腺癌是女性患者危及生命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不僅要表現心理社會因素的致病作用,而且也要充分注意軀體疾病對患者心理活動的負面影響。護理工作不僅僅是單純的軀體疾病護理,還要做好心理護理。乳腺作為女性的特征性器官,現在發(fā)病有年輕化趨勢。女性乳腺切除后心里會有很大障礙,為此,我科成立乳腺癌患者心理護理小組,集眾人之智,提出護理目標,擬定護理計劃[4]。將心理護理貫穿患者住院期間全過程。做好術前術后心理護理工作,降低心理問題發(fā)生率,減少了心理因素所致的并發(fā)癥,確保手術成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5-6]。
[1]席鴻均,陳強譜,程慶君.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3:214.
[2]沈縝宇,邵志敏.現代乳腺腫瘤學進展[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4.
[3]蔡雁,施小群.乳腺癌患者術后乳房缺失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2):105-108.
[4]曹偉新.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92-196.
[5]閔軍霞.癌癥患者心理反應調查分析及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3):181.
[6]岳燕蓉.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心理護理技術后功能鍛煉[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8,3(7):62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