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發,馬憲平,趙春嶺
(1.黑龍江省農墾總醫院骨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88;2.黑龍江省饒河縣人民醫院麻醉科,黑龍江饒河 1557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由于外傷或退變導致椎間盤纖維環撕裂而出現的髓核膨出、突出或脫出,是腰腿痛常見的原因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和生活[1]。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2月對23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了小切口開窗術,療效滿意,現對其手術方法和近期療效報道如下:
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2月對23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了小切口開窗術,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齡最小 25歲,最大 68歲,平均(51.0±2.5)歲;病程最短 3年,最長8年,平均(5.7±1.2)年。腰痛伴單側下肢麻木疼痛腰20例,腰痛伴雙側下肢麻木疼痛3例,二便障礙1例;影像學顯示生理彎曲減小或消失,椎體前后緣骨質增生,相應椎間隙變窄,14例出現脊柱側彎,2例骶椎腰化。
常規術前準備,采用全身麻醉,患者俯臥位,取正中縱形切口,按照病變節段設計切口長度,切開,顯露椎板和小關節突,用槍式咬骨鉗咬除增厚的黃韌帶和上位椎體的椎板下緣以及下位椎體的椎板上緣以擴大椎板間隙,顯露硬膜囊,如果小關節突增生內聚、側隱窩狹窄,可咬除肥大的關節突,但不超過小關節的1/2,從而擴大側隱窩,顯露神經根,用神經拉鉤將硬膜囊及神經根拉向對側顯露突出物,用小尖刀十字切開后縱韌帶,用髓核鉗,小刮匙,大刮匙依次刮除取凈破碎的間盤組織,直到硬膜恢復波動及神經根徹底解除壓迫為止[2]。應用大量冰鹽水沖洗術區,逐層縫合。
本組23例患者經手術治療,手術時間單節段者50~70 min,兩節段者85~120 min,僅1例輸血500 ml。參照日本矯形外科協會下腰痛評定新標準JoA計分:本組術后優17例,良4例,可2例。本組病例隨訪時間最長12個月,最短5個月,平均8個月,全組病例無并發癥發生。
從18歲以后,椎間盤就開始退變,其中的水分、膠原蛋白開始減少,但這是正常的生理性退變。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年輕化的主要原因是,椎間盤的受力過大,超過了它所能承受的范圍,于是退變加速,導致病變。形象地說,人站立時,腰椎受力為1;那么坐位時,腰椎的受力就變為1.5了;而如果向前傾角15°坐位時,腰椎的受力就變為2.0[3]。當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纖維環中的纖維變粗,發生玻璃變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間盤失去原有的彈性,不能擔負原來承擔的壓力。在過度勞損,體位驟變,猛力動作或暴力撞擊下,纖維環即可向外膨出,從而髓核也可經過破裂的纖維環的裂隙向外突出,這就是所謂的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慢性進行性加重的疾病,疾病的進程較長,如不注意保護治療腰椎,不科學地運動鍛煉,病情就會進展得很快[4]。本組病例應用小切口開窗術,通過椎板間隙開窗,切除部分椎板、肥厚的黃韌帶、增生內聚的小關節突,潛行擴大側隱窩和神經根管,摘除突出的間盤組織和髓核,達到了充分減壓,使神經根、硬膜和馬尾神經的壓迫得以解除,從根本上打破了這一惡性循環。侯樹勛[2]隨訪104例患者,開窗組的優良率為83%。本組23例患者,13例為兩節段突出,開窗35個,無一例發生腰椎不穩,術后優良率達87%。腰椎間盤突出癥國外報道手術治愈率為85%,且因手術切口大,脊柱結構破壞較大,其穩定性不佳,因而康復時間較長,常伴有術后腰痛等并發癥[5]。我們在脊柱生物力學研究的基礎上,改進其術式,首先提出了小切口開窗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顯著地提高了療效。手術定位準、手術創傷和切口小、手術時間短、康復快、遠期效果好。
[1]Lida Y.Post operation lumbar spinal instability occurring or progr-essing secondary to laminerctomy[J].Spine,1990,16:118-119.
[2]侯樹勛,李明全,白巍.腰椎髓核摘除術遠期療效評價[J].中華骨科雜志,2003,23(9):513.
[3]王曉東,武文臣,董旭光.小切口開窗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8):21-22.
[4]彭新生,李佛保,潘滔.外傷性青少年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9(3):219-221.
[5]江永發,尚平.小切口椎板間開窗髓核切除術治療椎間盤突出癥[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05,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