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達
(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河南許昌 461000)
鼻內窺鏡手術是用內窺鏡和特殊器械對鼻腔和鼻竇進行檢查,明確診斷或徹底消除病變,視野清晰,準確度高,創傷小,出血量小,徹底清除病變組織,充分保留鼻腔鼻竇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減少或防止病變復發,治愈率高[1]。我科2008年2月~2009年1月應用鼻內窺鏡手術治療鼻息肉和鼻竇炎103例,經精心護理,均取得較好療效,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本組行鼻內窺鏡手術治療的鼻息肉和慢性鼻竇炎103例,其中男60例,女43例,年齡13~65歲,平均36.1歲。鼻息肉11例,慢性鼻竇炎24例,單側鼻竇炎合并鼻息肉18例,雙側鼻竇炎合并鼻息肉50例。所有患者均于手術前行鼻竇CT檢查,臨床表現均有1年以上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膿涕、嗅覺障礙及頭痛等癥狀。
手術在局麻加強化麻醉下進行。患者術前30 min肌內注射杜冷丁75 mg,用浸有1%地卡因20 ml加1‰腎上腺素2 ml的棉條行3次鼻腔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20 ml加1‰腎上腺素8滴行局部神經阻滯麻醉。手術按Messerkinger術式進行,切除鉤突,摘除息肉,根據不同病情開放前、后篩竇、上顎竇、額竇以及蝶竇,矯正解剖變異,如部分切除泡狀之中、下鼻甲、矯正鼻中隔偏曲等,術后以明膠海綿加金霉素油紗條填塞鼻腔,24~48 h后每日逐步抽取油紗條,并進行鼻腔換藥沖洗。
1.3.1 術前護理
1.3.1.1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心理壓力大,加之對手術了解較少,患者多有緊張、恐懼或疑慮等情緒,影響了手術配合和治療。護士應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及要求,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相關疾病知識的講解,詳細介紹手術目的、方式、過程、安全性及手術優點等。并且囑患者術前準備及注意事項,術中配合要點及注意事項,多給予患者關心和安慰,使患者有安全信任感,以保證手術成功。
1.3.1.2 術前檢查 術前應做全身系統檢查,包括心電圖、血常規、胸部攝片、肝腎功能、血糖、血壓、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鼻竇CT等檢查,了解病變部位和范圍,以判斷全身情況,為了解鼻竇炎的范圍提供手術參考。
1.3.1.3 術前準備 患者自入院起應用1%的呋麻液或雷諾考特滴鼻液滴鼻,3~4次/d,以收斂鼻腔黏膜,減輕黏膜水腫,必要時口服抗過敏藥物或抗生素。術前30 min皮下注射阿托品0.5 mg、肌內注射安定10 mg,靜脈滴注抗生素。全麻患者術前6~8 h禁食、禁飲,必要時插尿管等。局麻患者術晨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進食不宜過飽。為減少術中出血,可于術前30 min肌內注射立止血1 U。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應待血壓穩定、血糖控制后手術,以免引起術中出血或術后感染,影響傷口愈合。另外,要求患者洗凈面部,刮臉、剃須、剪鼻毛,必要時應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術前4~6 h禁食水,術前晚保證充足的睡眠。
1.3.2 術后護理
1.3.2.1 一般護理 患者術后保持半臥位2 d或3 d,可減少頭部血流對鼻腔傷口的壓力,減輕患者疼痛及出血,利于鼻腔傷口滲血的吐出。待鼻腔填塞物抽出后,無大量出血、通氣改善時可取平臥位。了解術中情況,根據術中輸液量、出血量及術后血壓,調整術后輸液速度,保持血壓平穩。術后24 h內應給予鼻部冷敷,并適當給予鎮靜止痛藥,以減輕患者的痛苦。保持患者安靜,對煩躁焦慮及精神緊張者,應給予安慰,必要時給予鎮靜劑,同時保持病室環境安靜,減少陪護人員,使患者保持穩定情緒。術后輕微頭痛、鼻部腫脹、流眼淚或少許滲血等癥狀均為正常的術后反應。
1.3.2.2 鼻腔護理及用藥 術后鼻腔護理是鼻內窺鏡手術成功的關鍵[2]。為減少術后鼻腔結痂、中鼻道粘連或上頜空竇口封閉,應促進分泌物排出及黏膜炎癥、水腫消退。術后48~72 h填塞紗條取出后,每日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下,利用負壓吸引器清理術后凝血塊、分泌物和結痂,直至出院,同時指導患者正確滴鼻、噴鼻、鼻腔沖洗的方法。根據患者病情不同,配制相應的鼻腔沖洗液,如術側鼻腔黏膜水腫者,應加入具有收斂作用的沖洗液;發生感染、膿性分泌物較多者,選用呋喃西林液加慶大霉素等具有抗感染作用的沖洗液。常規沖洗為生理鹽水。
1.3.2.3 出血的觀察護理 術畢及時了解患者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蘇醒程度,測量呼吸、脈搏及血壓,觀察鼻腔填塞物、前鼻孔有無滲血及口腔分泌物的顏色。根據術中的提示情況,組織有關護理信息,迅速制訂出適合患者的護理計劃。手術出血的原因可能為:手術技巧、手術損傷、填塞不當、患者打噴嚏、用力擤鼻或排便等。應囑患者半臥位,以減輕頭部充血,便于口鼻內分泌物的流出。數小時內于鼻前庭放置干棉球,防止血染的分泌物流出[3]。
由于鼻腔手術的創面無法縫合,因此,使用填塞物壓迫止血時,鼻腔內有少量血液滲出為正常現象。囑患者將口中液體吐出,以便觀察出血情況。如患者出現頻繁的吞咽動作,或反復從口中吐出血液或血凝塊,則高度懷疑患者為活動性出血,應立即通知主治醫生,并協助醫生進行處理。
1.3.2.4 健康及出院指導 鼻腔填塞易引起不同程度的頭痛、口干,因此應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疼痛的原因及鼻腔填塞的必要性,必要時應用止痛劑并觀察效果。術后1個月內應在鼻內鏡下清除鼻腔內痂皮,保持鼻腔清潔,促進黏膜上皮生長,恢復鼻竇功能[4]。
術后隨診是提高鼻內鏡手術效果的重要階段。根據患者的情況制訂隨訪制度,囑患者定期到醫院復查,一般術后1個月每周復查1次,此后根據患者術腔的恢復情況確定隨訪間隔時間,直至術腔上皮化[5]。囑患者避免用力咳嗽、擤鼻涕、用手挖鼻或用其他物體刺激鼻腔,注意勞逸結合,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煙酒,預防感冒,防止受涼,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本組103例患者住院天數3~11 d,平均8 d。所有患者經過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均取得良好效果,治愈康復出院。無一例大出血及眼部和顱底并發癥發生。
鼻內鏡手術是根據患者病變的程度,在徹底清除病變的基礎上,盡可能保留鼻腔、鼻竇正常黏膜和生理結構,形成良好的通氣和引流,恢復鼻腔、鼻竇黏膜的形態和生理功能[6]。具有術野清晰,創傷小,復發率低,治愈率高等優點。穩定的心態是保證患者順利痊愈的重要環節,密切觀察術后患者鼻腔滲血情況及并發癥,早發現早處理,是提高手術成功率的重要保證。
[1]游學俊.慢性鼻寞炎鼻息肉內窺鏡術后的康復治療[J].臨床耳鼻喉雜志,2005,19(1):31-33.
[2]湯如霞.186例鼻內窺鏡手術的護理[J].福建醫藥雜志,2004,26(6):212-213.
[3]張春菊.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現代護理,2007,1(13):2,193.
[4]龐宗領.耳鼻喉科圍手術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6.
[5]陳宏杰,張華,宋琳.218例鼻內窺鏡圍手術期的護理[J].醫學論壇雜志,2005,26(6):72.
[6]陸以佳.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7.